【明報專訊】二三月回南天,惱人的潮濕天氣令牆壁、地板掛着水珠,衣服長時間晾曬也不乾,放在衣櫃、鞋櫃或儲物箱內的物品更有可能發霉,此時,防潮產品便要出場。坊間的防潮產品常見成分為氯化鈣、矽膠和竹炭,記者買來這3種成分的防潮產品測試,發現部分成分的抽濕量比對手多達7倍,到底哪一種「抽水」最叻?
■氯化鈣Calcium Chloride 顆粒吸水「潮解」變溶液
氯化鈣是吸濕盒、吸濕包的常見成分,為多孔粒狀或蜂窩狀的白色固體。理大應用物理學系專任導師蔡紹康表示:「氯化鈣吸附空氣中的水分後,會漸漸出現『潮解』現象(Deliquescence),變得潮濕、滑潤,最後成為溶液。因此吸濕盒通常設有兩層,上層裝着氯化鈣,下層用來盛水(溶液)。當氯化鈣完全變為溶液,便需要更換。」另一種掛袋式設計,加入特定化學成分,與氯化鈣產生化學反應,吸濕後變成啫喱以儲存水分。
氯化鈣吸濕盒通常註明吸濕量,例如550ml(毫升)、600ml、750ml等。不過,吸濕量高不代表吸濕速度快。蔡紹康解釋:「550ml與750ml只是吸濕量的分別而已,假設在同一吸濕空間,吸濕量較大的750ml會比550ml的耐用。如果要增加吸濕效能,加快吸濕速度,則需要多放幾個吸濕盒。」
■矽膠Silica Gel(防潮珠) 多孔隙吸水 叮一叮可再用
矽膠本來無色,為了方便用家辨別是否受潮,因而添加了氯化鈷(Cobalt Chloride)或甲基紫(Methyl Violet)作為濕度指示劑。加入氯化鈷的防潮珠乾燥時呈藍色,受潮後逐漸變成淺紫色,繼續吸濕會變成粉紅色,代表吸水已飽和。
矽膠珠為何能吸水?科大化學系講師陳鈞傑表示:「矽膠是多孔性材料,表面有大量Si-OH基團,能和水(H-OH)形成氫鍵而吸附較大量水分子。」吸濕後的防潮珠,放進微波爐以中低火檔加熱5至8分鐘,水分揮發後能循環再用。
■竹炭 Bamboo Charcoal 多微孔吸濕吸味 曬太陽重用
竹材裁切之後,經過煙熏與熱乾燥處理,最後於窯中作長時間燒製的碳化過程。除了吸濕,竹炭亦標榜有吸味除臭作用。
陳鈞傑表示,竹炭屬於一種多孔性物質,經過特別的燒製過程令它成為一種帶有無數微孔的活性碳。「由於微孔提供了大量表面面積,細小的氣體分子能穿透這些微孔,分子間的微少電荷產生了相互作用(稱為范德華力),因此能吸附帶臭味的極性分子。由於范德華力比較弱,將竹炭放在太陽下曬或在焗爐中加熱,溫度上升時會增加分子的動能,令附在竹炭表面的異味分子揮發掉,使竹炭能重複使用。」
■吸濕測試
◆氯化鈣總吸水量多竹炭近7倍
氯化鈣和矽膠屬化學物,竹炭為天然素材,究竟誰是最強「抽水王」?記者準備了3個同款15L膠箱,每個膠箱放置一款吸濕產品(約183克)、一杯水(150毫升)及一個藍牙濕度計,蓋上蓋後用強力膠紙封箱。3個膠箱放在同一位置,連續14天每天記錄溫度及濕度,最後一天量度剩餘水量。
註:氯化鈣衣櫃吸濕包,每包約重183克。測試時,竹炭及矽膠取掉一些分量以達至相同重量。測試物品在箱內12小時後才開始第一次記錄
■知多啲
◆放櫃衣物套膠袋易發霉
衣櫃受潮會使衣服發霉,有何方法避免?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職業訓練中心資深家務助理導師張鳳娟教路,「貴重衣物可放入『真空袋』防潮,但羽絨不宜,以免過分擠壓令衣服變形。很多人為免衣物染麈,會用膠袋套着存放衣櫃內,這樣或會使空間中的水氣與濕氣困於袋中,造成衣物受潮,所以應避免用膠袋收藏衣物;放進衣櫃的衣物,亦要確保徹底晾曬乾透。此外,在衣櫃內放防潮包也能減少衣櫃濕氣」。
◆衫泡醋水去霉味 幼鹽、牙膏KO黃漬
如何清除衣服霉味黃斑?
假如衣櫃內的衣服發出霉味,張鳳娟表示:「可以將衣物放入白醋水內浸泡20分鐘(醋和水的比例為1:10),再過清水便可。白色衣物出現黃斑的話,先將衣物浸泡在水裏10分鐘,然後在污漬上撒上幼鹽,輕力搓洗,再浸泡20分鐘後過清水,有助去除黃斑。針對衣領上的黃漬,沾濕衫領後在黃漬上塗些牙膏,揉搓片刻,再用肥皂洗滌及過清水,也可去除黃漬。」
■今期專家
◆蔡紹康博士(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物理學系專任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