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網站

心理角度:受欺凌者與欺凌者 制度忽視個人長處

文章日期:2019年04月21日

【明報專訊】教育心理學家劉修妍博士認為,學業水平與校園欺凌兩者其實互為因果。首先,被欺凌的人大致都有明顯特徵,比如自我形象低落、容易顯現焦慮和不安,當中部分人有某程度的特殊教育需要,容易被選為受持續攻擊對象。他們往往未能掌握處理人際關係的社交技巧,因此不懂尋找方法減少被欺凌,由於情况未有改善,他們遭受情感傷害而自尊進一步受打擊,強化容易被欺凌的特性。「遭受欺凌,情緒可能很緊張,會分散讀書專注度,很多時會減低學習動機,很多受欺凌的學生會缺課甚至停學,逃避上學。」更甚的是,當學校沒好好處理事件,基於社會學習理論,本來沒參與欺凌的學生會學習欺凌者的行為,令欺凌狀况擴散,程度加劇,令校園整體學習氣氛變得更差。


如要讀取全文,請按此登入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