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渠道淤塞了,觸發我首次和另外兩個鄰居交談,才知道原來我家是由一個大單位劏成3間,才知道原來3戶業主都不同!
非常頭痕的是今次我和鄰居B的渠道都淤塞,通渠師傅在我們兩家通渠都不果,因此必須塞住我們兩家渠口,在頭房鄰居A處通渠。但鄰居A不願意開門,表示自己家沒有淤塞,與他無關!擾攘了兩天,鄰居A孫兒偷偷開門給我們才順利通渠(哭)。
講錢更是傷感情,雖然很大可能是鄰居A導致主喉淤塞,但由於鄰居A沒有倒灌,堅持不願出錢。而鄰居B渠道雖然都淤塞,但他卻說必須證實是出於自己的問題才願意付錢。蔡sir指因為是共用一條喉,幾乎沒可能知道是由誰引致渠道淤塞,理應3家人共同承擔通渠費。
最終我要自行和鄰居B業主交涉才能平分通渠費,兩戶業主各付1000元。在此要提醒大家,作為租戶,其實家中一切內外維修都應該通知業主,因為一旦通渠通穿喉管就大鑊了!在簽署租約時,應已列明保養維修費用是交由業主抑或租戶負責。
低位戶最倒楣
「你最唔抵,因為你在最低位。一旦塞渠,所有嘢都會在你排水口湧出來。」聽我形容塞渠情形之後,蔡sir相信我家位處低位!他進一步解釋,水向低流,水由第一戶A流到第二戶B,再到第三戶C,最後才流到大渠,所以第三戶的地台理應最斜。「通常比例是1:40,即每行40尺地台低一尺。但劏房往往達不到這個數字,行40尺只會低半尺而已。」
如何分到哪個單位在最低位?「主要看喉路,通常單位開窗,見到接駁喉位,就是最後那戶,即是最低位。」不過,他亦直言好多大廈都有幾條喉管,不完全清楚喉管接駁方法,便無法分辨哪間是低位。
醒目搵通渠師傅
網上輕易找到24小時通渠師傅,我當晚致電問價,師傅開價2000元起,聲稱要上門收一筆檢查費,再按情况收通渠費,不包成功。
後來幫我家通渠的師傅說曾經聽聞開價一萬元通一條渠的例子,因此他建議如半夜出事,住戶沒把握自行處理,適宜先塞住渠口以防水浸,並將可能浸到的電器拔掉電源。
因為半夜要師傅開工必然加收附加費,最好是等到翌日,光顧有水電門市店舖的通渠師傅,方便日後跟進,不少店舖會有不成功不收費的保證。
最後是始終一個女生獨居,深夜時找陌生人上門維修應保持警覺,不妨叫多個朋友陪伴,以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