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歷史研究的角度,日軍是否曾在南石頭進行細菌實驗?浸大歷史系助理教授鄺智文答:「我不會覺得太出奇,因為真的有日軍很瘋狂,這件事有人證、有人找到事發地點,亦提供了相關資料,但未有足夠證據講得清楚事件,特別是該防疫給水部由誰負責,以及有沒有關於這個給水部的資料。」
消失的8604?
內地研究此事最著名的學者是沙東迅,而其主要資料來源是日兵丸山茂。丸山茂1993年講出他屬「波8604部隊」,曾在南石頭難民所進行細菌戰,並在1995年到廣州獻花圈及受日本電視攝製組邀請拍攝指證遺址。鄺智文解釋「8604」是日軍部隊的呼號,8是日軍第23軍部隊的字頭,所以日兵說得出呼號,增添了事情的可信度,而「每一個軍都有防疫給水部」,可理解為軍隊中的衛生部。不過他翻查1945年8月日軍投降時部隊的呼號表,「8602、8603都有,沒有8604至8607,而8608已是23軍的病馬隊,即醫馬的」。消失的8604,有可能是從不存在,亦有可能是日軍投降前後已解散部隊抹去紀錄,他認為需要再查日軍資料才可能得到更確切的說法。那日軍會不會已銷毀資料?「不一定,通常這些檔案的副本很多,燒了一個還有其他」。對於有說法指「香港細菌研究所」用人體進行實驗,據他所知,該研究所「是總督部屬下一個實驗室,與細菌戰無關」,「到底23軍的防疫給水部有沒有進行細菌戰殺人?我不會很有證據、信心這樣講」。
至於歸鄉政策,鄺智文在《重光之路——日據香港與太平洋戰爭》一書曾提到,第23軍在英軍投降前一日已制定《港九地區人口疏散實施要領》,「日軍進攻前,香港大約有160至180萬人口,到英軍回來之後,大約只剩下60萬人」,趕走大量人口的原因是糧食不足,「戰前香港主要靠南洋提供糧食,越南、泰國供米給香港,但一打仗就斷了海路,日軍控制得不好,船不夠用,沒空閒將糧食運去香港,東京早與在港的日軍總督部講,要自己拆掂佢。日軍一開始已有目標希望人口剩60萬左右,因為香港主要是作為軍事基地,如果要維持海港設施、工廠等,60萬人便夠了」。
歸鄉政策從1942年1月起實施,將約100萬人「送中」,「開始時是送錢送食物引人走,日軍也有限制行李大小,無法拿走太多財物」,這些人出境後是否自生自滅?不完全是。「因為一出境不久已是國民政府控制的地方,那時英國還有人在那些地方照顧難民,甚至汪精衛政權在廣東省的機構都有幫手照顧。」但難民亦面對被截劫、飢餓、逃回香港時遭日軍射擊等威脅。
他認為政策裏值得留意的,是走佬的慘都有階級之分,「有錢人走得很從容,何東在打仗之前已走了,日本領事在開戰前幾天早通知他即將開戰,着他先離開。不同階層經歷很不一樣,冇人冇物的普通工人階層,死咗都冇人知」。這百萬人之中,「大部分人是在最早幾個月離開的,因為他們有鄉下;後期被趕走的可能與鄉下很疏離,或根本已幾代植根香港,那批最慘,因為無處可去。有老人家憶述戰後有很多空屋,即那些人走了就沒有回來」,後期日軍更在街上捉人強行趕走。民治部長市來吉至更曾撰寫報告,向總督部力陳不應進一步疏散人口,指出仍留下來的多是第二代港人,與祖籍關係薄弱,回鄉只會餓死,又提到疏散船上人食人、泊岸前有老弱婦孺被拋進海中溺死,政策會破壞日軍形象,不過總督部只是更急將人趕走,至1945年,香港人口只剩50至6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