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心實意:上門照顧 助「隱形」長者居家安老

文章日期:2020年04月06日

【明報專訊】體重190磅,患有心臟病、認知障礙症、高血壓及曾中風的婆婆說,她不能自理,家人又無力幫忙,所以她很久沒有正式洗澡,聽者鼻子酸了……

81歲獨居老人家曾患腸癌,手術後要用人工造口袋,而且右眼失明,左眼僅餘一成視力,一次跌倒後脊柱骨有裂痕,見者眼眶濕了……

七旬丈夫照顧76歲患有柏金遜症及懷疑有認知障礙症、需要長期卧牀的太太,以老護老,遇見兩老的人心痛了……

僧多粥少 伸出援手減悲劇

儘管我們幫不了全部人,仍希望幫得多少就多少。因為長期患病、無助、抑鬱、經濟困難、失業、擔心親人無人照顧、不想成為家人負累等,是引致不少長者自尋短見,甚至是傷害家人後自殺悲劇的背後原因。

這些令人心酸的個案,並非我們特意找來,事實上類似問題十分普遍,且數目與日俱增。因為人口老化,需要照顧的長者愈來愈多,但社會上長期護理服務不足以應付需求,如果長期病患者想在家中度過晚年,他們和家人都要面對很多困難,而相關服務同樣面對不少壓力。

根據安老事務委員會安老服務計劃方案的資料顯示,長期護理服務整體需求,將隨人口老化而不斷上升,預計由2016年6萬個服務名額,上升至2051年的12.5萬個,惟服務增長速度未必追得上,求過於供,長期護理服務需求將持續緊張。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提出增加3000個為體弱長者服務的資助家居照顧名額,但相信在短期內仍未能走出僧多粥少的困局。

輪候政府資助期間提供服務

更令人擔心的是,截至2020年1月31日,共有12,225人在長期護理服務中央輪候冊內登記輪候各類型社區照顧服務,平均等候時間長達1年,他們若在等候期間缺乏照顧,既會阻礙復元進度,亦影響生活質素,對家人或照顧者來說,又是另一重壓力。如何減輕各方面的壓力呢?家居照顧服務是其中一個有效紓緩之法,然而,對基層或有經濟困難的家庭來說,未獲政府資助,無疑是百上加斤;輪候政府的資助服務,卻又是望穿秋水。

根據政府數據顯示,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體弱個案)、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輪候人數由2013至14年的2185人,升至2018至19年(截至2019年1月31日)的7851人,5年間需求大增,但服務供應卻沒有同等增長。結果,上述兩項服務的平均輪候時間由7個月增至18個月,5年間延長了11個月。

定期跟進 關注身心靈

靈實全護通最近得到真光苑捐助,為低收入、領取綜援的體弱長者,在等候政府資助長者社區照顧服務期間,提供一站式的上門照顧、護理和復康服務,由跨專業人員,包括護士、社工、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和中醫等,按長者的狀况和需要,提供和訂立適切的護理及復康評估和治療,當中包括針灸和家居復康運動等,以提高長者復元機會及減少再次入院的風險。個案經理更會定期跟進長者情况,依據進度更新復康計劃,有需要時亦會為長者設計或改善家居裝置,以切合長者活動能力,避免發生意外。

這些個案讓我們看到,獲得援助的長者,很多時都是由長者或家人主動向社福機構、社工或親友求助,但有不少長者因不懂求助,成為無助的隱形照顧者和被照顧者。因此,我們在接觸長者或社區人士時,都注重心靈關顧,除了關心他們在身心、社交、靈性各方面狀况和需要之外,也不時鼓勵他們,遇到困難時要向身邊人或機構求助,絕不可自困愁城,因為有不少人和機構都樂意伸出援手,幫助長者實現居家安老的心願。相信長者、家人及照顧者在需要時得到合適援助,可以讓他們樂觀、積極面對生活或健康上的種種轉變,生活和生命也可以得到改變。

文:李惠玲(靈實全護通營運總經理)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