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盪時代 畢業展挑戰重重 藝術呈現擦不掉的記憶

文章日期:2020年07月17日

【明報專訊】「我想,畢業展有點像初榨橄欖油。」一名應屆畢業生說。疫情反覆,本應熱鬧非常的畢業展季節,變得沉寂與憂心忡忡,不少院系更因而取消或延後一貫年度展,部分改為網上虛擬展覽。由去年社運沸騰至如今疫情,本屆的藝術系學生均於動盪時代創作。跟部分畢業生聊過,他們以各自目光細看內心,盡力完成此一場修煉。(註:因應疫情影響,展覽開放時間或有變,一切資料以官方公布為準)

畢業展跟一般展覽不同?畢業對一個人的人生歷程來說,必然是個轉捩點,它無可避免跟個人生涯緊緊扣連,客觀地有代表性,主觀地有儀式感。這代表過去一段時間不斷吸收的過程,所提取出來之中期報告。向誰交代?即使有教師評分及陪伴,最終要交代的當然是自己。然而,作品須被展示,這場儀式才真正圓滿。

畢業展是什麼?

張馨儀:畢業展是2020。

姚冬穎:畢業展是進入已然或未然的狀態,已然或未然在《聖經》的解說是啟動了,但還未完全呈現的狀態。

擦膠擦報紙 反思「承載」與「消滅」

歐美近日有不少博物館重開,除量體溫及戴口罩等基本措施,有博物館設定觀賞路線,公眾只可順流而行,地上貼有指示提醒保持社交距離,亦設有如典雅畫框的膠片屏風裝置,確保詢問處員工及保安安全。本港較早開幕的香港藝術學院/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藝術文學士畢業展「20/20」,卻因政府宣布收緊抗疫措施,在本周提早結束。應屆畢業生張馨儀說:「同學仔都想弄成展覽,但疫情反覆始終要幾手準備,早前決定付費製作網上虛擬展覽。」登入虛擬展覽,觀賞流程由畫廊入口開始,公眾可用滑鼠按鍵前往不同作品,點選作品便見資料,更可收看由創作者本人介紹作品的短片,為過往展覽沒有的元素。

本年度學生面對過去大半年的社會翻天覆地,創作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即使表達直接或含蓄,似乎更加有當下感覺。畢業展主題「20/20」除代表年份,亦指視光學的視銳度,應屆畢業生望以此寓意清晰地審視混亂世界。入口位置可見張馨儀創作,共900多塊彩色擦膠組成裝置Erasing News: Time-Lapse Colours(2019年),和4張拍攝擦膠的影像。去年社會運動激烈時,看手機及網上直播令張馨儀情緒緊張,她試試改變接收信息的方法,每天閱讀實體報紙。掀報紙時手指沾上油墨,啟發她用擦膠擦報紙,讓擦膠吸收油墨。過程中她發現《明報》擦出較多紅、綠色,而《南華早報》的墨不易褪色,一年來共擦了1200塊擦膠。她表示,非因為某些新聞事件令人感到衝擊而情緒發泄地擦,反而行為上是一場繪畫。有趣的是,擦膠「承載」此年來發生的事,跟其「消滅」的特性相違背:「它們本身來自很痛苦沉重的東西,色彩卻繽紛。你可以說是轉化,延伸了一些當下經歷,好似是記錄下來讓我多少年後再看,不知到時有什麼看法。」

按滑鼠鍵往下一層可見姚冬穎作品,其創作亦跟本港密不可分。約4年前,姚冬穎開始對本港的島嶼產生興趣,開始在香港歷史檔案館找尋古地圖。她發現小島名字有趣,背後歷史、傳說、海事戰略亦相當珍貴,惟被現代人忽略。小島在Google Maps不過是一點,但在比例不精確的古地圖中,卻成為重要角色。翻查200多個島資料並製作目錄,當中特意標示「消失的島嶼」,重新認識本土地貌與故事,姚冬穎說:「很多島在新市鎮發展填海時被連至陸地,如此無聲無息地,因為強權及發展,有些東西突然沒了,但好像沒人在意。」繪畫作品中,她在古地圖加入現代城市元素,以及自己的幽默想像,包括妖怪、渡海小輪、性教育書,以此繪成獨有地方神話,介入地緣的話語權。一個地方值得深耕細作,從場內共26個學生的作品可見。

925純銀首飾與搓手液

畢業展是什麼?

黃靜妍:畢業展是一個終點及起點。

畢業季不容錯過的浸大視覺藝術院,本年120個本科生畢業生參展,特點是人數眾多。此班學生年紀相若,經歷差不多的時間線,每件作品卻代表獨立個體。展場啟德校園位於彩虹,原定計劃月尾舉行,訪問當天學生正安排虛擬展覽的拍攝工作,以作Plan B。畢業展覽以「赤子」為題,明確點題反映學生初心,展望「這座城市和世界的未來」。畢業展籌委會成員黃靜妍、鄧曉琪、麥穎欣均表示,受到社運及疫情引致停課影響,學生長時間不能回到校園使用工作室試驗或動手做。3人坦言,這令她們不斷更改作品,但迫使她們發揮想像力,直接影響成品。鄧曉琪作品以925銀手工拋光,加上酒精搓手液,製作成高貴的首飾,她說:「這段時間酒精搓手液的價值高了很多,就想用不同的方式去佩戴它,或諷刺它。我也想過不要如此貼近時態,後來說服了自己,跟日常生活多點連繫,觀看的人多點共鳴,也無妨吧。」

即使有Plan B,虛擬展覽的缺失在如此多作品類型的格局表露無遺。暫時以平面為主的虛擬展覽,難以呈現裝置、互動或內有乾坤的作品。例如聽麥穎欣訴說其創作,她擅長繪畫中國畫,畢業作卻受陶淵明詩句啟發,改為裝置作品,即強調空間。她以菊花天然染布,並掛成一個清香的空間,表達與營造心中淨土的盼望。而黃靜妍則用特技妝的技巧,製作一塊有如人皮的裝置,以假亂真思考人類本質。可想而知,她們的作品在虛擬展覽大大「失真」,甚為可惜。

荒涼廢墟 勁草展生命力

畢業作品是什麼?

黃詩慧:畢業作品是單純的創作。

於中大文物館舉行的藝術文學碩士(MA)畢業展,因應疫情現暫停開放。惟本屆共4個藝術碩士(MFA)畢業生的作品,則在商業畫廊奧沙展出。以往舉行MFA學生畢業展的新亞書院誠明館因應疫情關閉,早前4名學生向奧沙藝術基金申請,獲得場地贊助,另獲高美慶教授藝術贊助基金為展覽提供支援,自行籌備及舉行Make _art Not War [T/F]畢業的作品展,而非「畢業展」。學生可謂試出一個非常時期的模式,因商業畫廊較有彈性,上周得以開幕及維持開放,亦得到於畫廊空間辦展的經驗。走入畫廊偌大空間,即見遠處黃詩慧的6米多闊畫作《早行的人見太陽落了下去》(2020年),為其挑戰過最大型的繪畫。

畫雖龐大,卻為之私密。黃詩慧一系列作品探索何謂記憶,較為個人,她說:「記憶是零零碎碎的,你不肯定是否真的,或者你發夢,好像個廢墟。」畫作靈感取自古代羊皮紙重寫本,由於昔日資源較貧乏,人們在用過的紙上塗抹過後再用,因此在畫上重複繪畫及掩蓋,隱約見到底層滲出不同色彩圖案。說及創作過程,黃詩慧似乎較傾向內心甚至潛意識,呈現記憶喪失又重生,而觀者如何「藉由閱讀(廢墟)來想像回憶」,讓人自行在畫中詮釋符號。她認為社會動盪,投入畫作的時間更為珍貴:「廢墟好像很荒涼,但你見到有些野草仍在長,幾乎每幅作品都有些草,最普通的草,但那是很強很強的生命力。」

畢業季本來在初夏的5月開鑼,現時各展仍一波三折。香港公開大學創意藝術畢業展、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SCM Annual、Playful Media Showcase取消;香港兆基創意書院中六作品展「沌」暫停開放;理大設計覺度展2020暫定8月下旬至9月舉行實體展及網上展。創作始終是面向自己,展出則是面向公眾,被時代選中的畢業生搬出作品邀請各人入席,至少一同見證,初心到底,畢業萬歲。

■香港藝術學院/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 藝術文學士畢業展「20/20」

虛擬展覽:bit.ly/32m5b58

查詢:www.hkas.edu.hk

■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本科畢業展 2020「赤子」

查詢:3411 8282

網址:www.avabagradshow.hk

facebook.com/avahkbu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碩士畢業生作品展

Make _art Not War [T/F]

查詢:2793 4817

網址:facebook.com/osagehk

facebook.com/theartofcuhk

文:劉彤茵

編輯/蔡曉彤

美術/謝偉豪

電郵/cul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