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藝術展 消毒啫喱藏危機?

文章日期:2020年07月17日

【明報專訊】疫情再臨,近日聽得最多是「今日唔知聽日事」,看似消極,但亦為勸人珍惜當下。最新群展「易日」,由11名本地藝術家因應疫下時光創作,回應繃緊的社會狀况,包括攝影、錄像、繪畫、機械裝置等作品。易日的「易」同音字為「疫」,亦為「翌」,在此時代攪動時,藝術家如何看生活變化?

(註﹕因應疫情影響,本版介紹展覽時間或有變,一切資料以官方公布為準)

文:劉彤茵

未步入展場,見櫥窗變成一個游泳池入口,色彩教人透心涼。原來這是藝術家陳惠立一系列創作,他熱愛游泳,向來喜歡繪畫泳池,更點算及精細地畫出池底的磚塊數量,到訪過本港近30個泳池。疫情爆發以來,公共游泳池開關及防疫措施讓他大為關注,今次由幾件作品組成如泳池入口的空間,但當然是個「入不去的入口」。《消毒啫喱》(2020年)有如兩瓶消毒潔手液,但瓶身有如兒時零食四方果啫喱,陳惠立說:「其實此款零食已經停產,但我用樹脂及立體打印重塑出來。而食物則令我想到,很多人近半年連出外吃東西都不敢,莫說游水。」作品用「替代」、「假扮」的方式重現懷舊情懷,糖衣裏包含當下危機,讓人聯想昔日不再維持的比喻。

毛澤東像與自由神像

今日香港除了疫症,還有窒息的政局狀况,展覽另可見一些作品有較明顯政治意味。策展人梁兆基點出洪強的《無處去》(2020年),為延伸前作而成。作品靈感源於藝術家2006年首次踏足美國,並在紐約居住「接觸自由、理想、民主、身分的經驗」。四處都見到美國自由神像的圖像、紀念品等,藝術家腦中卻即時想及毛澤東像,惟不同地方對於「理想」等概念的詮釋權大相逕庭。作品為3個舊式電視,左右分別播放毛澤東肖像、自由神像的物件及圖像,中間則播放一些社交平台截圖,圖中人物朦朧看不清模樣。人們被夾在中間,似乎暗喻捲入國際角力之地區政治。

翻開行李箱 要帶走什麼

「除了不斷撞牆,不知可以做什麼。」藝術家董永康說。其作品《無用失所》於去年創作,為一個不斷撞向牆的行李箱機械,與《無處去》剛好呼應。董永康表示,舊式裁縫以皮箱把做好西裝放好並給予客人,然而裁縫業式微,箱子象徵一種傳統價值。透過重複撞擊,藝術家用以反思過分懷舊中,或帶有不進則退的成分,他也把創作時的社會氛圍投射進去。現在看來,令人想到難以出遊,甚至連繫至近日的移民話題。最新製作的動畫作品《安全場域》(2020年),則翻開行李箱,把內裏東西倒出,要收起什麼或帶走什麼,均被一覽無遺。

「易日中的『易』亦有變化的意思,正是此時香港有很大轉變,創作者捉緊一些本質去創作,可能很不安,可能有寂寞,但也至少去應對及面對。」梁兆基說,場內不少作品呈現多角度可能,嘗試游走困局。就如藝術家蕭偉恒的攝影作品,圖中看似亂雜樹林,其實是記錄年初馬鞍山山火後嫩葉悄悄重生。沒有事情不會變,翌日是如何,要走入翌日才知。

■「易日」

日期:即日至8月8日

時間:周一至周六上午10:00至晚上6:30

(周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地點:上環荷李活道248號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票價:免費 

查詢:3571 8200

網址:www.cbal.com.hk

編輯/陳淑安

美術/謝偉豪

電郵/cul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