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這個社會變化太大,令人覺得過去的,或同代人想做的社會改革,是否還有意思?」在深水埗大南街,一直從事社區工作,用很多新奇有趣的行動去推動社會變革的龐一鳴開辦獨立書店,並將之命名為「一拳書館」,盼創造一個守住日常生活的文化空間。
上星期龐一鳴在facebook宣布開設書店,並於今日(18日)起試業10天,稱要「一拳驚醒讀書人」。記者拜訪時書店有一半空間尚在裝修,另外半邊空間似乎準備就緒,靠牆的是4個黑色大書架,天花板吊下來的幾支光管把書本照亮,中間還有兩張枱,放滿了外語書;窗邊有幾張小椅子,木地板上擺了幾個深藍色軟墊,這間書店有種讓人可以坐下來靜靜閱讀的感覺。
在這裏找到沒見過的書
網上的公告說書店想把書本重新分類,到後仔細一看,在一堆關於香港社運的書本中有一本叫《麥提國王在無人島》的小說,一本叫《蠟筆大罷工》的繪本,還有一本《藏字書法入門》。龐一鳴研究過書業的問題,並希望帶來變革。「傳統書店會以『文史哲』作為分類,但作為後來者,社會變化太快,有需要帶來全新的分類方法,也回應網購對書業的影響。在網上書店,你只要在搜尋引擎輸入關鍵詞,就能把書本找出來,按一個掣,書本就送到你手上,這些都是實體書店『無得打』的。但如果我們能發揮書店的特點,你可以在這裏遇見從來沒有遇過的書本,就是書店的優勢所在。」
於是,在「一拳書館」你會找到很多有趣的書本分類。在「煲底見/Until We Win」中,有社運書,也有文學、繪本和書法字帖,提醒參與社會運動的人去認識同樣命途多舛的社群。他喜歡拉丁美洲的歷史,所以有「拉美在此」的主題,引入台灣出版社「南方家園」的翻譯書,分享拉美被殖民的苦難故事。「無用之用」的分類,關於藝術、文學、農業,在慣常「有用」的經濟體之外尋找出路。另一主題「見字呼吸」,涵蓋的範圍由身體與心靈、照顧自己的傷痕,到行山手冊、怎樣在生活中感到快樂等。還有「奇人異士/Human Diversity」,這個分類有不少人類學的書籍和不同的人,如精神復康者、照顧者、不婚主義者、不同性傾向的人等。如此分類書本的原因,也可以用書店名字解釋:「一拳,就是『打呢一拳』(喚醒讀書的人),原來『呢個世上有本咁嘅書喎』。」
「一點」二手書與「香港有譯」
「一拳書館」總共有14個書本主題,待讀者前來「尋幽探秘」,但還有幾個分類不得不介紹,因為這些分類往往代表着書業不為大眾熟悉的一面。例如以出版社作主題,是因為從他們所「做」的書,可以了解出版社的世界觀。除了本地的蜂鳥出版社之外,書店也引入了英國一間無政府主義出版社的書籍。這裏賣的二手書只有兩種,一種是絕版的二手書,出版時只印刷了幾千本,龐一鳴特意從台灣蒐羅回來;另外是「一點」二手書,事緣外國有些出版社印刷的書過多,所以書商在書上加一個黑色點,與一手書區分後流入二手市場,讀者就可以用四、五折價錢,買到一本比全新多「一點」的書了。最後介紹的主題是「香港有譯」,是香港作者作品的外國譯本,例如推理小說家陳浩基的《1367》,總共有12個翻譯版本,把這些翻譯書送給本地的外國人,會不會是推廣香港文化的「國際線」?「一拳書館」有印尼文的《1367》,大家不妨帶一本給印尼籍的朋友。
結合書本和教室 內容千奇百趣
龐一鳴的書店,希望做一些嘗試,書店可以靠「書」盈利,很多小書店的七成收入來自精品和咖啡,只有兩三成來自書;他的目標是五成收入來自書,而方法是更靈活地運用書店的空間。
傳統書店的活動,大多數是簽書會或嚴肅的讀書組,會不會在通俗與另類,找到一個切入點呢?書店會設一個教室,課堂的內容千奇百趣,例如剛才提到「拉美在此」的書本主題,龐一鳴說會邀請在香港居住的古巴人來教室,和大家分享拉丁美洲及西班牙文等,希望結合書本和教室,做完整的教育工作,「這一個新的書店營銷策略,希望可以讓書和書店更緊密地扣連在一起」。剛才提到印尼文的《1367》,龐一鳴也打算辦活動讓印傭和僱主一起讀各自語言版本的《1367》。他亦提到會聘請「有故事的人」開辦街頭健身班、中英寫作班等。什麼是寫作班?可以是大家一起閱讀有關監獄的書,然後一起寫信給在監獄的人,這樣才能讓學習寫作的過程,回歸真實環境之中。
當然,龐一鳴天馬行空的想法不止於此,正如他以前做「唔幫襯地產商行動」、「一打人去賣藝」、「港嘢」等活動,今次書店五大特色之一,是買書送農產品。他說港台書店都深受打折文化影響,為吸引讀者買沒有折扣的書,他想到買書送農產品和本地加工品,例如環保廁紙、純素曲奇、本地加工的果乾,可以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生活」。另外,書店也會有食物供應,「茶餐廳」價錢,讓住在深水埗區的居民也可以享用得到,食物包括「十零廿蚊」的健康湯包、零食等,吸引街坊前來。
這些構思都離不開龐一鳴以前在社區工作的經驗。他在深水埗認識了一些無家者、精神康復者和幫助他們的組織,而他希望書店也可以提供一個地方,讓這些組織在書店舉辦活動,那麼不同階層和興趣的人就會現身書店,不再只局限於穿麻布衣服的文青前來。他帶着自己和社區的聯繫創立這個地方,要讓不同的人來到這個空間也有一份自己的歸屬感。
「時代變化之猛烈,對我來說非常非常喜歡的工作,都彷彿再沒有繼續前進的燃料。」這句是從他的facebook公告中抄錄下來的,龐一鳴進一步解釋:「以前的工作我依然很喜歡做,不過現在我們會質疑很多事情,環保有沒有用呢?支持本地生產的意義是什麼呢?特別是當這麼多壞事情一直都在發生。」
那為何想開書店?「原來這種『壞』會在書本之中呈現出來,例如圖書館有些書要下架,有些教科書要修改,某些書不能在社會自由買賣和出版,社會的變化會在日常生活反映出來,而書亦成為了其中一條『前線』。」換言之,書店是龐一鳴的新戰場。「我在其中又找到工作的熱情,較敏感的書本,我們照舊發售,『正常做生意啫』;有些教程修改了,我們就用自己的書開班、做課程;如果有書的內容改變了,新版本是否能代表事實和過去經歷這件事的人的想法呢?我覺得原來又可以回到日常生活的環節。」
守住日常 也是守住社會
說到日常,龐一鳴覺得疫情讓大家反思對科技的崇拜,發覺網上教學上堂並不快樂,所以更加期待在日常中「有力量」的經歷。「日常生活的重要從來沒有改變,因為社會的變化會出現在日常生活的不同層面,在書上、食物上、交通上……如果我們守住這些地方,就是守住社會。」龐一鳴始終在生活之中尋找反抗的機會、發揮創意挑戰生活的常規,並希望書店成為支持同路人拋棄教條去尋路的空間。「一拳書館」可以說是他集大成的地方,他在這個戰場繼續做他的一拳超人,正如他衣服上的句子,「Until We 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