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定向學堂:facebook大選審查觸發「轉會」潮 社交新大陸 移民要留神

文章日期:2020年12月06日

【明報專訊】「你轉用MeWe未?」近日在facebook(fb)洗版的,是不同專頁、朋友出post附上一個二維碼宣布已在MeWe開戶,或在問這個社交平台是否好用,被視為網上「移民潮」。這一波由網民因美國大選再度質疑fb審查準則而觸發,但在呼朋喚友「轉會」聲中,g0vhk(推動以資訊科技解決社會問題的組織)創辦人、數據科學家黃浩華則勸大家留神,亦有討論提及不如用「無大台」的Mastodon,如果你心思思想「移民」,不妨花多少少心神,了解和比較不同的網絡「國度」。

1. MeWe——回覆查詢 明年加雙重認證

MeWe在11月新用戶大增300萬,不過讓黃浩華最有保留的,是登入這個2012年推出的社交平台不設雙重認證(2-factor authentication),即除了輸入一次密碼外,還會用電話短訊發送用戶一個驗證碼,或以「Authenticator」這個應用程式產生驗證碼,再在社交平台輸入,才可登入帳戶。fb不是也只要輸入密碼就能登入?「沒錯,但fb其實可以設定雙重認證。沒用過就會覺得與MeWe無分別,從用戶角度來說,保安要求是否絕對重要,在這次事件明顯不是第一,人們純粹覺得跳離fb,暫時有個安全地方先落腳就ok,這我也理解。」或有人提出密碼要設得長及複雜,亦能為防止帳戶被入侵提供更大保障,但他認為雙重認證在今天的社交平台屬基本功能,而MeWe沒提供,亦與其宣揚的價值有矛盾——MeWe主頁除了標榜「沒有廣告」(No Ads),也保證「安全」(Safety)。我們向MeWe查詢,獲回覆指平台將於2021年第一或第二季加入雙重認證,以及今年年底前新增繁體中文版本。

如果不放太多個人資料在新社交平台,如只為看貓狗群組的可愛照片,是否不必太介懷會否被hack?黃浩華說「都可以咁講」,但急忙補充這種觀念要改改,「因為資訊保安不是只保護自己,也是保護身邊人,如WhatsApp帳戶被hack,你可能覺得自己錢不多,不用怕,但黑客可能會用你的帳戶向朋友騙財。假設你在社交平台有1000個朋友,每人騙3000元,10人中招都有3萬。」3年前fb因「劍橋分析」事件鬧出軒然大波,你有沒有收過fb的提醒信息,因你有朋友曾登入某程式,所以程式有可能將你的資料與數據公司「劍橋分析」分享?沒做好自己的資訊保安,隨時有可能把朋友也出賣了。

上繳電話號碼 你願意嗎?

有一個小步驟亦要注意:註冊帳戶時是否奉上自己的電話號碼。在MeWe可選擇以電郵或電話申請帳戶,不過同樣因美國總統選舉受當地保守派網民青睞、接收不少Twitter「移民」的另一平台Parler,則要求申請者必須提供電郵及電話,黃浩華因此沒有試用:「我相信每個平台都有自己理由要求提供電話,可以為市場需要或認證身分,但這對香港人比較敏感,因為近年我們重視保護私隱,要匿名化自己,如果同一時間提供電郵又綁死電話,其實香港人不應該接受,現在仍幸好能用太空卡,將來難保電話要實名制,隱憂更大。」

2. Mastodon——人人可以起大台

黃浩華亦評MeWe的私隱條款「有改進空間」,包括沒寫明刪戶後資料如何處理,例如會儲存多久,「兩三個月就做到的事,拖了近十年都未做好,除了懶或沒資源,都好難解釋」。當對MeWe保安問題的質疑出現,開始有人討論另一「去中心化」平台Mastodon,它的口號是「將社交網絡還給你」(Giving social networking back to you),這是開放原始碼(open-source)的社交平台,亦即人人都可取得「起大台」的方法,建立各種擁有不同面貌及社群守則的平台,玩法如倒轉,先選社群(平台)再開戶,有些是會員定義較闊的平台,如「mas.to」歡迎講英語的人加入,亦有為關注音樂、遊戲、環保、性小眾各類人所起的各種平台,平台之間可互連交流,不過你的資料就不是由Mastodon統一儲存管理,而是儲存於你所加入的平台伺服器,所以它的一大賣點是「自己data自己keep」,比如希望不受某國審查所限,只要不在置於該國的伺服器建立平台便安全。

記者在一個名為「mastodon.online」的平台申請帳戶試用,已有繁體中文版本,介面較似Twitter,每次出post(在這裏名為一個「嘟(toot)」)限500字,在「本機時間軸」會看到這個平台的成員更新。另外如點選「聯邦時間軸」,則會一併顯示不同平台的帖文,日文、法文、中文等不同語言的帖文不斷湧出,情况似telegram的萬人「公海」群組。

香港人平台 有冇得諗?

是否可建一個專屬香港人的平台?黃浩華知道幾年前曾有人嘗試,亦期待那個平台會否復活,他提及熟悉資訊科技的朋友有構想,「起server只需幾個人,如果有20萬人、50萬人用,個cost都抵畀」。建立平台需要懂得伺服器維護等技術,亦需處理伺服器保安等工作;黃浩華說已有服務由此衍生,專門收費為用戶建立及維護平台。MeWe介面較貼近fb,因此香港用家轉會容易,如果根據Mastodon原始碼再調整,可否建立更似fb的平台?例如放寬字數限制,或加入建立群組的功能?但改動了會否與其他平台不相容?黃浩華笑言未嘗不可,但要投放時間資源,「要看(程式)寫得有多複雜,能否兼顧本身的protocol(通訊協定)」。

他評估一個社交平台基本會留意的部分,包括平台登入的保安、私隱條款,另外是功能,如能否開群組、專頁、私人通訊等,「然後當然也看有沒有內容」,畢竟用戶不足便很難用下去。他認為如果Mastodon新增群組功能,已可大大吸引更多人加入。

3. 移民潮非新事 撼動大台要有殺手鐧

2010年代很多社交平台誕生,今天絕非出走fb浪潮的第一波,2018年fb因私隱政策犯眾怒時,亦有興起轉用Ello、Vero等平台,其中當時已推出3年的Vero,用戶短時間內由15萬急增至300萬,不過後來用戶體驗劣評如潮,包括伺服器承受不到大量用戶湧入而令人使用平台時非常不順暢。即使要說去中心化的fb代替品,亦有Diaspora、friendica等,你可能未聽過,亦代表它們也像MeWe,推出幾年後仍寂寂無聞,變成小眾平台。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副教授傅景華在美國大選期間亦成了fb「苦主」,因受訪分析fb審查帖文的做法,轉發報道時因「帖子違反《社群守則》中有關預謀傷害和鼓吹犯罪的規定」被禁。對於MeWe移民潮,他同樣指出「轉會潮過往都出現過」,幾年前是針對fb私隱設定,今次則與政治意識形態相關,他曾分析fb因不欲受政府監管,故先自我規管,在選舉期間採取「有殺錯無放過」的審查,結果「得失一些客戶」。

這一波會否動搖到fb地位?他不下斷言,只是人數仍是關鍵,他個人亦因考慮很多朋友未必會用MeWe,未打算棄用fb轉會。fb地位雖牢固,「但呢個世界冇話打破唔到口嘅,不過要出現真的alternative(替代選擇)。」有說MeWe似足fb,將難以取代強勁對手,傅景華亦認為一個平台要給予用戶新的社交網絡體驗,也許要有killer App才可成功,「如內地的微信,支付系統就是它的killer App,你想像如果它不是來自中國,以及保安做得好,能得到大家信任,就會轉會,fb明白此道,所以也在發展它的支付系統和貨幣」。

至於去中心化的通訊科技發展,營利模式是其中一個重要考慮,「以Linux為例,有沒有挑戰到Windows或macOS的地位?它的困難是一定要賣給商業機構,因為散戶會買Windows,但商業市場最緊要卻是穩定,想有大公司支援。」他提出「去中心化」可以是一個賣點,卻不足以說服網民轉用,仍是得靠可改變遊戲規則的殺手鐧,「又如LikeCoin的想法,在推動去中心化及開源(open-source)以外,讓博客獲得收入是它的killer App,不能只是流於口號,才組裝到一個可能成功的產品。」

#打錯名字challenge:小心賭上私隱

這邊廂因不滿fb審查造成跳船潮,那邊廂不少人卻興致勃勃玩#打錯名字challenge,是否一大怪象?傅教授一聽記者問應不應玩埋一份,沒好氣說「梗係唔好啦﹗別傻吧,好多這樣的挑戰不是玩玩下,是蒐集資料,呢個世界邊有咁多challenge?跟個人資料有關的事,唔該大家sensitive(敏感)少少啦」。

究竟是不是fb推出challenge蒐集用戶數據?又或fb會否向其他公司提供這個服務配合分析目標客戶行為?fb回應查詢表示,fb雖有「challenge」的設置,但「打錯我的名字challenge」及「一句惹怒你職業的話challenge」並非由fb發起,至於會否就這些「挑戰」蒐集並分析數據;以及多少人參與才會如以上兩個「挑戰」那樣,在帖文下方設「試試看」的按鈕鼓勵其他用戶加入,則需再向設置這項功能的同事查詢,截稿前未有回覆。

文˙曾曉玲

{ 圖 } 網上圖片

{ 美術 } 胡春煌

{ 編輯 } 劉子斌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