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城市:污水檢測尋隱形病人 成效有幾大?

文章日期:2021年02月07日

【明報專訊】在今次第四波疫情中,政府首次以污水檢測病毒結果作為大廈強制檢測甚至封區的依據,不過揪出隱形病人的成效存疑。在過去半個月,有81幢大廈因污水呈陽性而被勒令強檢,但只有8幢在強檢中找到確診個案,零確診大廈佔逾九成。而觀乎其他國家,荷蘭、澳洲都自去年推行大規模污水監測病毒情况,亦每周在網上更新數據,但均從未用作找尋隱形病人的準則。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直言,全球污水檢測新冠病毒至今仍處於試驗階段,而且只能夠表示該大廈曾經有過個案,並不能夠作為封區的充分理由。假若繼續使用污水檢測作為防疫工具,應依據什麼準則才可發揮最大效用?

何謂污水檢測?

污水監測病毒並非新技術,據澳洲維多利亞州政府資料,污水病毒檢測方法在全球應用於監測小兒麻痹症病毒 (poliovirus)、諾如病毒(norovirus,一種引起腸胃炎的病毒)和腺病毒(adenovirus,一種引起結膜炎、肺炎、腦炎等疾病的病毒)等,以追蹤社區爆發這些疾病的可能。而由於新冠病毒患者在生活中,會在糞便和黏液(鼻涕和痰液)中脫落新冠病毒,因此多國自去年開始嘗試將污水病毒檢測應用於防疫。荷蘭是全球第一個進行全國性污水監測新冠病毒的國家,從去年9月開始政府在大約300個污水處理廠收集污水樣本,每星期在網上更新各區每10萬名居民污水中的新冠病毒RNA平均濃度,以監測不同區域存在多少病毒。1月31日數據顯示,該國每10萬名居民的污水中平均有350.06千億粒新冠病毒粒子,從11月初高峰719.38千億粒大幅回落。但荷蘭政府強調根據目前研究所得,仍然無法判斷污水檢測所呈現的信號,要有更多數據才可決定採取任何公共衛生行動。

而澳洲維多利亞州政府亦於每周以地圖標示出各區無發現、預期發現和意外發現污水病毒的結果。雖然當局從未以污水病毒結果執法,但就曾經表示如果在近期沒有出現陽性個案的地區污水中發現病毒,該區可能要提高警覺,當局亦可能會因而增加檢測力度。

香港檢測準確度有幾高?

港大土木工程系教授張彤帶領跨學科團隊,在去年10月獲食衛局醫療衞生研究基金(HMRF)資助後,開始進行社區污水監測新冠病毒的可行性研究。檢測方法是由渠務署到大廈外地面沙井以自動採樣機抽取污水樣本,將樣本送到實驗室將病毒減活,再用離心機移除雜質,從而分離和提取病毒RNA,最後加入熒光物質後做核酸檢測,以檢測病毒量。

同一大廈反覆檢測 反映病毒水平

本報曾聯絡張彤盼了解污水檢測樣本數量、陽性比率及準確度等資料,但未獲回覆。環保署則回覆指,自11月爆發第四波疫情以來,研究人員在不同地區檢取了約900個生活污水樣本進行病毒核酸分析,地區包括油尖旺、深水埗、九龍城、觀塘、元朗及東區等。記者以電話查詢港大跨學科團隊5名專家之一、港大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黃世萬,他表示團隊至今已檢測逾400個樣本,但一個樣本可以是包含幾個大廈的街區,亦可以是一幢大廈。「從我們先前的研究發現,如果在單幢大廈污水找到持續強陽性水平,反映有人在大廈內活躍地排放病毒,需要強檢。因為一幢大廈有很多單位,存在稀釋作用,在這種情况下仍然見到強陽性,代表不止一個患者,而是有多個患者。」

黃世萬強調污水檢測陽性結果的準確度非常高,因為他們是依照新冠病毒標準檢測方式RT-PCR進行測試,每個步驟都有質素控制,與渠務處合作確保樣本來源屬於該幢單位,而且他指同一幢大廈不止檢一次,而是在不同時間檢測多次,見證到在大廈強檢之後,污水病毒水平回落。

港大的污水監測研究一直提倡若大廈污水樣本「持續呈陽性」就應該檢測。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曾在1月初向本報解釋,只要大廈連續兩日、或三日內有兩日的污水樣本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強陽性,在考慮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後,未爆疫的大廈也需強制檢測。強檢措施在實施初期似乎稍見成效,政府去年12月28日首次引用污水檢測結果發出強測公告,要求彩雲(二)邨明麗樓及豐澤樓居民接受強檢,找到9個隱形患者。1月19日,政府宣布進一步擴大強制檢測範圍,規定即使大廈未有確診個案,但若污水樣本檢測「持續呈陽性」,均會被納入強制檢測。在實施的4日內,14幢大廈因為污水陽性被強檢,其中4幢發現確診個案,包括吳松街5號至今錄得9宗個案,而油尖旺白加士街66號則找到5宗個案。

街區污水呈陽性 區內大廈需強檢

1月26日,政府再次擴大強制檢測範圍,將強檢準則由「持續呈陽性」改為「呈陽性」。食衛局和環保署日前回覆本報查詢指,現時只要一個街區污水驗出一次陽性,區內大廈就要強檢;而且近期的污水檢測是驗街區而非個別大廈,每街區內有數幢甚至10多幢大廈。

新措施下,因污水陽性而需強檢的大廈數量急增,但成效存疑。直至2月1日,因污水陽性而須強檢的大廈多達67幢,全部強檢在2月4日前完成。據衛生防護中心數據,其中只有5幢大廈錄得確診個案,而其中4幢位於油尖旺區文華新村。

如何衡量成效?

污水檢測是由環境局統籌各部門和港大團隊合作,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曾用兩個地區例子引證污水檢測的成效,其中包括去年12月13日,彩雲(二)邨明麗樓發現3個單位爆疫,合共4人染疫。據黃錦星網誌記載,明麗樓強測令原先直至12月20日,港大團隊就在明麗樓毗鄰的豐澤樓和啟輝樓進行污水監測,由於發現兩廈污水持續陽性,於是政府在12月28日、30日和1月6日發出強檢要求,其後發現兩廈有9個隱形患者。

不過梁子超就認為政府是過分演繹污水檢測作用,因為去年12月觀塘和黃大仙區一直爆疫,毋須污水陽性結果,就可預期附近社區有人處於潛伏期內,會有隱形傳播和確診個案。「找到個案都可以是巧合,不是真的證實到污水檢測是有用。」

污水檢測數據與疫廈數量不符

而另一個例子,則是政府首次完成佐敦封區後,黃錦星表示在受限區內檢測到的街區污水陽性比例很高,接近九成。而且在受限區內找出的13名確診者,與相關街區污水檢測呈陽性樣本配對率為100%,證明污水監測可以找出哪些街區或地方存在風險。

梁子超表示,黃錦星所列數據正反映污水陽性大廈和真正找到確診患者的大廈數量不脗合。因為第一次佐敦封區,區內約100幢大廈中,只有9個單位有確診者(共13宗確診),比例遠低於環境局所指的九成街區污水陽性。「因為康復者大便會持續排放病毒一段時間,所以那個地區如曾有爆發(81幢強檢大廈全部都位於油尖旺、九龍城、深水埗和紅磡區),持續陽性是預期中事,但不等於該區一定有活躍傳播者。」

污水檢測三大局限

局限一:非所有病人糞便含病毒

據英國國會有關污水檢測的網站引述報告指出,70%至100%新冠肺炎患者在呼吸道樣本檢出病毒,只有30至60%患者有時在糞便中檢出病毒。網站又詳細解釋,污水中的病毒碎片可能來自早期感染者,亦可能來自完全康復、且不再具有傳染性的患者,污水病毒亦可能來自非該區居民,例如訪客。

梁子超補充,患者首先會在染病初期於呼吸道中發現病毒,而糞便染出病毒的情况會滯後出現。加上大廈水喉貫通多層導致病毒稀釋作用,因此他認為如只是在一個細區或單幢樓宇檢測污水,即使該處有病人,污水中的病毒含量未必很高,未必有陽性結果。「在一個大區域,可能有不同人在不同發病階段中,污水敏感度還可接受。」

局限二:康復者病毒殘留時間可長達兩月

港大微生物學系系主任杜啟泓指出,在香港檢測污水的難度很高,因為每幢大廈的水管積存污水情况不同,不排除大廈污水仍然殘存已離開或已康復者的病毒。而且新冠肺炎的RNA病毒可殘留在康復者體內一段長時間,在康復一至兩個月後在糞便中檢驗出病毒的情况並不罕見。

而據本報分析,81幢因為污水陽性而在半個月內被強檢的大廈中,有3幢是在強檢前兩周內曾出現過確診個案,而在強檢中沒有找到新確診,其中包括紅磡安泰大廈 、紅磡華麗大廈、豉油街裕旺大廈。

‧紅磡溫思勞街安泰大廈(非住宅)

強檢日期:1月27日

確診個案:9487、9488(1月16日確診);9529、9547(1月17日確診)

‧紅磡老龍坑街華麗大廈

強檢日期:1月27日

確診個案:9884、9950、9982(1月23日確診)

‧油尖旺豉油街裕旺大廈

強檢日期:2月1日

確診個案:10000(1月23日確診)、10050(1月24日確診)

局限三:有病毒不代表具傳染性

梁子超進一步解釋,在防控角度目的是要找尋具傳染性病人,而至今只能夠確定新冠肺炎可經呼吸道病毒傳播,糞口傳播渠道尚未確立。「有一些沒病徵病人,我們可能永遠都不發現亦找不到,但他們仍然會在大廈排放一段時間的非活性病毒。但既然他的病毒既不活躍又沒傳播性,你就算檢測到都沒有用。」

未來方向:不應以污水檢測為單一封區因素

梁子超表示,他以開放態度觀望污水檢測找到病人的成果,但過去半月的強檢反映成效不彰。「不是完全無用,污水強檢都是一種提示有潛在病人的方式,只不過不是好準確的提示。所以現在是要雙管齊下,除了大廈找到一個個案要做強檢,同時要盡量提高社區中願檢盡檢的檢測度,不要只視污水陽性為單一封區因素。」

方向正確 需更多數據檢討成效

杜啟泓認為污水檢測找尋確診患者是較新的概念,理論上是正確方向,只是要透過蒐集數據判斷現實成效多大,值得持續進行研究。對於有市民質疑污水陽性就要強檢大廈的政策,他認為政府可考慮參考澳洲等地般開放數據,「資料當然是愈透明愈好」,但他亦提醒公開資料存在着病人過度簡單分析和錯誤解讀數據的風險,「過去兩星期污水檢測都是一個測試成效的方法,其實每一個防疫工作都是要透過測試,然後一路檢討,改變策略」。

【污水檢測篇】

文˙ 彭麗芳

{ 圖 } 資料圖片

{ 美術 } 胡春煌

{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