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抄經:不執著是非 個心不停轉 「真知」掌握有道

文章日期:2021年03月14日

【明報專訊】上一課討論過《莊子》如何看知識:點先叫識?若萬物平齊,「唔識」又是不是必然比不上「識」?無論你相信「真知」是如庖丁般因掌握了世界的道,所以解牛時可以技高一籌,十九年來把刀鋒利依然,還是認為「真知」其實指通達地明白到睡在牀上的人,與睡在潮濕處的泥鰍和爬到樹上的猴子無分高低的這種體悟,你可能都會好奇,講咁多,點做到先? 這一課,我們就來談談如何獲得「真知」。

經分析「諗通」

如何獲得「真知」?有一批學者認為《莊子》主張透過思維訓練,靠細心分析去「諗通」。

〈齊物論〉中「自彼則不見,自是則知之」指示看事物可有不同角度,從「彼」去看看不見,從「是」這處看就看得見了;換言之,站在這裏看到的「知」,在另一角度看可能是「不知」。嶺南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趙偉偉重提上回的睡覺故事:〈齊物論〉裏齧缺問萬物有沒有共同標準。王倪指說泥鰍睡在潮濕之地,猴子睡在樹上,但人這樣做卻會患腰痛和感到驚懼。趙偉偉指王倪認為無法斬釘截鐵斷定一個標準——由此引伸到「知」的理解:睡在牀上、泥沼或樹上,何者才算是「知」?就要視乎你以人、泥鰍還是猴子的角度評論。因此懂得睡在牀上的「知」、懂得睡在泥沼中的「知」,與懂得睡在樹上的「知」之間並無高低之分。而「真知」卻是領略到任何角度的「知」都是有限的「知」,如果覺得睡覺一定要在牀上,就是停留在「是」去觀看,不知世上有「彼」處,也就沒有觸及「真知」了。

即使如河神在〈秋水〉中提出「以天地為大,以毫末為小」此等理所當然的穩固描述,卻僅是一方的「知」。海神在故事裏否定河神這樣描述,指「夫物,量無窮,時無止,分無常,終始無故」,萬物有無窮的可能,天之外還有更大,毫末外也有更小。在另一節對話中,海神繼續說到:

「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

萬物都有自己角度

趙偉偉解釋,「物無貴賤」就是物本無高級低級之分,舉例說日常中我們所以要知大小,只因某情境下的價值判斷,比如「買樓一樣價錢當然愈大愈好」,但某些情况下卻可能相反,例如「巧克力愈小一顆,卡路里就愈低」。「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雖指所有事物傾向以自己為中心,一切關係由自身擴展開去,「例如植物會搶光生長都可看成『自貴而相賤』」,但同時說明當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角度,世上就有千萬種不同角度。而何者為佳,往往取決於環境,而非其本身,「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趙偉偉想起最近聽到的有趣報告:有心理學研究發現長得高的人在社交上有優勢,比如找伴侶的機率較高,政治人物得票會較多,表演獲得的掌聲會更多,「不是因為高的人覺得自己有多好,而是社會有這樣的風氣。但同時,那學者也講,高的人較容易患某些病症。這樣長得高到底好不好呢?很難說」。他補充,「真知」就是知道「高」可以在這領域好,但同時在那領域不好。

如何去「諗通」?他指這方學者不會強調獲得真知的固定途徑,因為任何技巧都只是其中一個角度的「知」而已,某種做法只適合某種人。

「由技入道」達至修養

若嫌靠「諗通」抽象,另一批學者則引述《莊子》中具體的修養方式,感覺似乎更實在。他們認為可「由技入道」以達至修養境界,獲得「真知」。

A. 心齋:進入氣的境界

日本大阪商業區「心齋橋」為港人熟悉,趙偉偉笑說諷刺,因「齋」是空的意思,「心齋」意即將心騰空,取名似乎與物欲極盛的區域拉不上邊。「心齋」出自〈人間世〉記述顏回向孔子詢問如何勸喻暴君的一段模擬對話。孔子建議顏回在找方法前,先讓自己進入能夠找到方法的「心齋」狀態,具體描述:

「若一志,无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无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孔子指出要專注,志向要保持純一,再列出人接收外物的三個遞進層次:耳、心、氣。

趙偉偉認為「聽止於耳」意即以耳朵接收資訊,以別人的說法行事。而「心」雖會將接收的東西進一步整理,但「止於符」,即組織時會受自己固有觀念影響,「比如政治上你支持A陣營,即使有不利A陣營的證據出現,你都會以『其實是B陣營的陰謀』解釋,某程度上你不是人云亦云,但組織方法就是僵化、有『成心』的」。因此「聽之以氣」方為上策。「虛而待物」的「虛」即沒有固定形態,「待物」就是還未成形、將要成為物的不定狀態,而因氣是搖擺不定、蘊含無窮可能,「聽之以氣」則是不以固定方式組織所學,永遠跟隨環境轉變觀念,將心騰空,才能進入氣的境界。

進入氣的境界便與獲得「真知」相距不遠了。孔子緊隨講述氣之境界後補充:「聞以有知知者矣,未聞以无知知者也」,趙偉偉指可有兩種理解:一是不執著得到「知」時才會得到,否則一定會受限於當時的意念欲望和目的而無法得到全面的「真知」。二是別以「是非判斷的知」獲得「真知」,他舉例,一心想做蛋糕的人深知若改用高筋麵粉會做成饅頭,高筋麵粉是「非」,低筋麵粉是「是」,但若他以為世間一切都如高筋與低筋麵粉有是非之別,看世界會受限於這個觀點,「不要以固定的意念、目的、欲望驅使你去求知,也不要執著是非之分,就是『以无知知』了,才會真正知道」。

B. 坐忘:思維活動合而為一

另一種修養之法「坐忘」記述於〈大宗師〉中另一段顏回與孔子的模擬對話。顏回三次找孔子,孔子每次都問他修練成果。趙偉偉補充,第一二次答案的先後在學界有爭議。第一次顏回說自己進步了,「回忘仁義矣」,第二次說自己「回忘禮樂矣」,兩次孔子都認為不完美可接受可改善。到第三次,顏回說自己「坐忘」了,孔子隨即驚訝彈起詢問。「坐忘」是什麼?顏回說:

「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趙偉偉解釋,「墮肢體」字面上的意思是斬掉手腳,多被看作不再受限於手腳、將感覺延伸至身外之物的比喻。「黜聰明」的「聰明」除可解作智力,也可理解為眼睛和耳朵,「黜聰明」即感官一般的作用停止了、感官之間的對立消失了。他指以現代的例子說明,就像打密碼時注視鍵盤細想反而可能記不起,任由雙手自然敲打更為順暢。部分學者會將庖丁解牛的「官知止而神欲行」與之對讀,庖丁官能的知覺停止了而精神可以繼續運行,看穿牛的結構。如此「離形去知」便能「同於大通」。若道是萬物主宰,當〈齊物論〉有「道通為一」的說法,「大通」則可被理解為「道」。「同於大通」表達的是一種思維感知動作與所做活動親密無間、合而為一的狀態,獲得「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體會,達至「全」和「通」的境界。

「心流」:借助心理學

「全」和「通」到底是怎樣?趙偉偉說就像武俠片中偶然聽見的「人劍合一」、「劍在人在,劍亡人亡」,手往劍延伸,極端而言可延伸至更遠更廣的萬物,「全」和「通」就是強調整體融合的境界。

有另一批學者則認為,這種猶如仙術的描述以及背後牽涉關於世界本源等抽象的形上學問題,過於神秘和宗教化。因為只能透過參與去了解這種修養狀態,成果也無法驗證,旁觀者不能分析說明,即使同樣相信由技入道,他們傾向視「虛」與「一」等境界為通透和專注的精神狀態,視心齋和坐忘為可於日常操練的技,例如將「離形去知」務實地解讀為「展示忘記控制手腳」,借助心理學研究說明這些看似神秘的狀態,例如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心流」(flow)。根據他的理論,「心流」是一種將精神集中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其時動作會與意識合併,順暢精準而毋須多加思考,也不會意識到時間的流逝,而且感覺充實興奮。趙偉偉舉例,那種專注就如上回提到孔子在林中遇到的捕蟬人,他以累疊丸子鍛煉專注力,說自己「吾不反不側」,肉身與精神皆穩定,孔子稱譽他「用志不分,乃凝於神」。

這批學者認為這種可憑儀器量度腦電波、神經物質驗證,透過訪問有心流狀態的人,例如體藝活動中曾感到「進入狀態」的人的描述歸納特徵的進路更靠得住。然而他們也分別指出「心流」與《莊子》的「真知」還差一點點:

A. 放下自我

學者Chris Jochim指出心流狀態過於自主,經驗中得到的滿足感容易令人「自貴而相賤」,獲得《莊子》的真知需要放下自我。趙偉偉重提《莊子》裏說明「真人」「入水不濡,入火不熱」的平靜境界,「進入狀態的籃球運動員如何可於整個人生都維持心境平靜?就是不要將心流時做到的事看成個人很厲害,不計較得失,放下自我」。他舉出〈達生〉孔子回答顏回問及如何學習撐船時所用的比喻說明:

「以瓦注者巧,以鉤注者憚,以黃金注者殙。」

趙偉偉解釋,孔子說明當一個人射箭的賭注是塊瓦片,對準繩度沒多大影響;如果是賭腰帶或劍,就會有點緊張;賭的要是黃金,就開始做不到。「而有所矜,則重外也。凡外重者內拙。」即使依然擁有技術,有所顧忌,內心就會變得笨拙,說明「放下自我」的重要。

B. 長時間穩定維持

學者Nathaniel F. Barrett則提出心流維持的時間過於短暫,《莊子》的「真知」應是長時間的穩定維持。趙偉偉補充,就如「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和「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中的「時」與「四時」,一般學者都會理解為包含所有時間,一直不為哀樂所入,也應順應不同時候的各種變化。

C. 活動延展至所有領域

另外,體驗心流狀態的活動也被認為在《莊子》的「真知」中延展至所有領域,一切活動也能有此體會。趙偉偉舉例,〈達生〉中講到穿鞋:「忘足,履之適也」即走路時沒意識到自己穿著鞋,則表示鞋子很合適,「當你忘記去判斷鞋子是否適合自己,已經是心達到『適』的狀態了」。凡事「不內變,不外從」,即沒有雜念、沒牽掛對象,就最fit;「忘適之適」也就是「真知」的「以无知知」了。

【隸書】

小竅門

蠶頭:每筆開首像蠶蟲般鈍

雁尾、雁不雙飛:收筆時雁尾,即尖而微微向上,但每個字之中,只能有一筆取雁尾,且必須是橫或捺筆

逆鋒行筆:筆畫欲右先左,欲下先上,且採中鋒落筆

【齊˙齊˙寫】

歡迎讀者在讀過今期內容和隸書心法後按字帖提筆試寫,然後將作品寄回,我們會從中選出最具神韻者,將今期的華戈墨寶送出留念。來郵請附聯絡地址及姓名,寄「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7樓『星期日生活』收」。恭喜上期得獎者黃曦民,期待各位再接再厲!

文˙ 潘曉彤

題字˙ 華戈

{ 圖 } 潘曉彤、資料圖片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林曉慧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