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已故經濟學家曹仁超10多年前曾有段短片在網上熱傳,他用半鹹淡的港式普通話說,投資股票只有30%靠自己努力,70%都是由「勢」決定。對於個人來說,「勢」不可當,但同時又虛無縹緲,不能用科學驗證,靠投資者的主觀認定,總有幾分是在賭運氣。股票如是,政治亦如是,即使是英雄,也需要「時勢」造就。但是「勢」確實太過玄幻,變化多端,在紛繁複雜的現實當中,誰能看清「勢」往何處?尤其「後真相」時代,眾人接收到的資訊差天共地,對現實的理解尚大異其趣,對「勢」的判斷更是南轅北轍,事過境遷又有不同想法。
以幾個月前的美國大選為例,無論是美國選民還是海外花生友,大致有一半人覺得「勢」在特朗普一邊,另一半人覺得在拜登一邊。這種認知未必有太多事實基礎——「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更準確地說,各人心中自有一套「事實」,都認為對方接收的資訊是錯誤的、「被洗了腦」,而自己的判斷才是正確的,不到最後揭盅,都不知道哪方才是「大勢」。
筆者今天想說的,是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一句判斷:「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句話出自1月11日習在中央黨校舉行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儀式上的講話。不要小看這個名稱極囉嗦的研討班,「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意味現場聽到這番講話者都是中共高官,習過去每次在開班儀式的講話,都是他對「關鍵少數」發出的信號。
他的原話是,「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我們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同時,必須清醒看到,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雖然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機遇和挑戰之大都前所未有,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
「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在這句話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重要戰略機遇期」似曾相識,「時與勢在我們一邊」才是新表述。這句話的前身,可以追溯至習2020年在多個場合都講過的「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正確一邊」是哪「一邊」?其含義非常豐富,對內可以說經濟雙循環、「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對外可以說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究其核心,都是展現中國的「道路自信」:外界雜音不用理會,我們走的是正確的路,我們跟隨的是「大勢」,繼續堅持下去就會勝利。
「東升西降」
為什麼「時與勢在我們一邊」?再看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中,有一句「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雖然沒有指明具體哪個國家、什麼「力量」、如何「深刻」,但基本上可以理解為:原來的強者變弱、原來的弱者變強。這句「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也寫入了今年兩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中,下文更稱中國「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等等。兩會期間,習近平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又稱,「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張春賢、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分別在審議期間提到「東升西降」,言語中滿滿的「定力」「底氣」,不需要掩飾。
「東升西降」,即東方的崛起,西方的衰落,這一說法幾年前已有內地學者提出,但獲得領導人公開認同只是不久前的事。去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陶凱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一次講座中引述習近平指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東升西降』,但『西強東弱』尚有存量」;今年1月,復旦大學黨委組織部副部長周曄在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上一次講話透露,習在五中全會上指出,「要認清『東升西降』的大趨勢,中國之治和西方之亂的鮮明對比」。
「東升西降」和「時與勢在我們一邊」之所以重要,因為它是中國最高領導人對「勢」的判斷。習近平是有歷史感的人,這不僅體現在他每到一地多會視察古蹟和博物館、表彰歷史保育工作者,而是無論內政外交,他往往套上宏觀的歷史背景去看待。所以,即使是拜登政府官員發表了對華不利的言論,或者美日澳印組成什麼聯盟,「台獨分子」又搞小動作,對他來講都是歷史的細枝末節、過眼雲煙。
他的這種判斷在官場由上至下傳達,再經過宣傳系統發酵,加上2020年國內外抗疫形勢對比,對「國運」的樂觀預期很可能成為全民共識:既然「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那麼中華民族復興的「勢」將不可阻擋。在這種情况下,中國「做自己的事情」,尤其是處理香港、台灣、新疆等內政,都是「順勢而上」;而「大勢已去」的西方國家還在說三道四、指手劃腳,非但不用理會,還可以出手反擊。外交、宣傳戰線上的「戰狼化」,根源都是在此。
所以,無論是《港區國安法》,或者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一旦北京下定決心,做就是了:法律條文已經生效了,正在執行了,該抓的抓,該判的判,雷厲風行,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有幾個國家發聲明、譴責、制裁,都改變不了既定現實。
對中國國運、或者說對「勢」的認知,在國境內外有很大差別。外媒如《紐約時報》、美國之音等,都普遍留意到中國官員對「東升西降」的表述。有學者認為這只不過是毛澤東「東風壓倒西風」的翻版,是中國將自己導向「新冷戰」,又或者是挑起民族主義情緒的宣傳手法;亦有指如果中國經濟增長乏力、人口老化嚴重,民眾就會發現「東升西降」只是謊言。在香港和台灣,有不少人相信中國正在遭遇西方國家聯手夾擊,民眾怨聲載道(更不用說還有「支爆」一類的言論)。
「管他風吹浪打,
勝似閒庭信步」
誰對誰錯,可能只有留待時間檢驗,但在當下,如果大多國人都覺得自己國家前途「好掂」,會發生什麼?這是個「自我實現的預言」,可以用另一例子來說明:假設有一間明明不好吃的「黃店」經營困難,但黃絲覺得會「掂」,「盲撐」也要幫襯,如果幫襯的人足夠多、足夠持續,這間店就真的能夠撐下去。同理,無論中國實際上「掂」或「唔掂」,只要有足夠多人(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認同「會掂」,以10幾億人的體量,就可以製造出無窮機會。
前總理溫家寶曾經講過,信心比黃金和貨幣還更重要。反觀香港,2019年支持反修例的人,現在有沒有自信講出「時與勢在我們一邊」?如果認為運動「大勢已去」,且以個人命運難與「國運」對賭,不少人於是攜家帶口走為上計,避之則吉;多名政治人物被捕、受審之下,普通參與者也難有新的行動,那麼「時與勢在北京一邊」又「自我實現」了。
剛剛過去的全國「兩會」,主要議程是審議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如果你把這份規劃文件找出來認真研讀,大概能夠明白,在中國最高層領導人心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才是「時與勢」的要求,很有一副「管他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的架勢。
至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是香港傳媒關注的焦點,但它只是「時與勢」其中一件事。如果「時與勢」判斷是正確的,若干年後,香港將融入大灣區發展,到時再回頭看,2019-2021年,只是歷史長河千千萬萬轉捩點的其中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