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藤器歷史悠久,也是老香港的集體回憶,上世紀在香港盛行一時,家家戶戶總會有一兩件「看門口」,可以是放在客廳的搖椅,放在玄關位的換鞋小圓櫈,放髒衣服的衣物籃;爸媽用來「燜豬肉」的藤條,更是不少人的童年陰影。但近年在尋常百姓家中,已漸漸不太見藤器的身影。究竟什麼原因,導致藤器慢慢從大眾家中消失?
「藤器在香港風光一時,到處都有它的蹤影,在皇后大道東,最高峰時期有十幾間藤器店做外國人生意𠻹。」堯記老闆娘伍美玉如是說。堯記是香港少數目前還在經營藤器的專門店,門市設在近太子的汝州街,在屯門藍地有用作維修和存貨的工廠和貨倉,但大部分生產工序已在1980年代遷往內地。
堯記由現任老闆陳新權的父親陳堯賢於1950年代創辦,最初在李鄭屋邨及大窩坪開設藤廠,承接出口訂單,1980年左右陳新權接棒,繼續主攻外地市場,包括經洋行接訂單。1987年,堯記於皇后大道東開設首間門市,之後陸續參加展覽、博覽等拓展客源。
在1990年代藤器業迎來高峰,看似一帆風順、穩賺不賠之際,卻在約2000年開始慢慢走下坡。當中原因很多,包括出口訂單減少、原料與人工成本增加、大衆市場口味轉變等,一籮筐的因素使藤器市場收縮;近一年更要面對疫情帶來的經濟打擊,以及各地限制進出口等問題,雪上加霜。縱使堯記經營愈見困難,但兩夫婦心想始終是長輩一手打拼下來,不願就此結束;同時,他們也希望這門手藝讓更多人看到、用到,一直傳承下去。
藤椅貼合身形 編織孔洞透氣
講到藤器的特點,老闆與老闆娘滔滔不絕,如數家珍。首先,藤器柔軟有彈性,當人坐上藤椅,體重往下壓時,帶韌力的藤笪會輕輕窩下,貼合身形,舒適感是木製或塑料硬板櫈無法比擬。另外用藤編織的孔洞能散熱排氣,夏天坐上也不悶熱,清爽透氣。很多外國客人或老人家獨愛這一感覺,就算家中的藤椅損壞,他們也會特地拿到藤廠維修,或是另購一張。
陳新權補充,藤器另一好處是天然環保。藤長得很快,而且只要不把它連根拔起,只砍下一段的話,它還能重新生長。同時藤「天生天養」,不太需要澆水、施肥;相對木材花更少的時間和資源打理,同時又比起塑料更天然。
最後,不能不提到藤器獨有的「生命力」和手工味道。伍美玉跟着丈夫做藤器幾十年,最喜歡的還是它那天然、獨一無二感覺。她形容,藤器就像藝術品一般,就算是同一個樣辦,做出來的每一件都有些許不同,有一些藤長得較深色,有些有着天然的顏色斑點,都是獨一無二。此外,雖然現在有一些製作步驟可以由機器代工,比如編織藤笪,但組裝、製作骨架、打磨和上油等工序還是要師傅落手落腳製作,比起純機器製作,還是有多一份溫暖和手工味。
藤器雖然優點多多,但也有着致命缺點。例如藤椅十分「掗拃」、佔用空間,而香港住屋環境普遍狹窄,一般家俬如椅子都會設計到能夠疊起收納,但藤椅傳統設計就是「大大張」,希望家中有更多活動空間的人便未必將之列入家俬的首選。此外,藤椅售價偏高,因為它的生產牽涉大量人手工序,製作一張往往需要好幾名師傅參與,成本無法太低。普通一張有椅背有扶手的藤椅,零售價基本都要幾百至一千元,堯記最受歡迎、全人手做的一款便要1800元。
塗光油保護免蟲蛀 沾濕易發霉
記者疑惑用藤製作的藤椅、藤籃,看似有點脆弱,真的耐用嗎?伍美玉解釋,藤生長在熱帶環境,不怕曬也不怕高溫,因此戶外家具經常使用藤作為材料;加上每件藤器出廠前也會多次塗抹「力架」(光油),形成保護層,免於受蟲蛀、入水發霉等問題。只要「惜住用」,加上定期保養、補光油,用上十年八載不是問題。堯記太子門市裏有一個藤製收納櫃,原來已經使用了逾30年,仍然如新。雖然藤器可抵受風吹雨打,不怕碰水,但沾濕後必須徹底吹乾,否則容易發霉。伍美玉建議最好趁太陽猛烈時曬乾,實在不方便的話也可使用風筒或風扇吹乾。
另一個讓藤器可長久陪伴主人的原因,就是容易維修,只要選出適合長寬的藤皮、藤料,就有可能修補,再用幾年。相反塑料家具用久後會脆化、變形等,一般都沒有修補方法。
顏色質感隨年月改變
藤器另一有趣之處,就是它隨着使用時間,顏色會慢慢改變。看到太子門市放置兩個呼啦圈(圖6),其中一個明顯顏色較深,記者疑問是否其中一個染了色?店員Fion說:「這兩個呼啦圈都是原色,而且使用同一種藤料製作,只是深色的一個比淺色的『大』10年。」她解釋,藤器就好像皮手袋、皮銀包一樣,經過長期使用,身上的皮脂、熱氣、濕氣帶到藤器表面,它的顏色、質感會慢慢改變。吸飽「人氣」的藤器摸起來更順滑,顏色更深,外表看起來也更有味道。
●堯記
地址:九龍汝州街47號地下
電話:2528 1560
網址:www.yuekee.com/Defaul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