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月底,一名在家照顧患柏金遜症妻子的八旬老翁,被發現在寓所吊頸,老伴則昏迷牀上,二人送院後不治。據報,老翁曾表示照顧妻子很吃力。
人口急速老年化,雙老家庭愈來愈多,雙老照顧容易令長者體力、精神及情緒透支。香港的安寧照顧需要日益增加,社區參與變得更重要。透過發展社區網絡,可以預防和及早介入死亡帶來的心社靈傷害,促進長者、晚期病人和照顧者的健康。
柏金遜公公 腎病婆婆 相依為命
王伯今年80歲,十多年前退休後,便與太太過着簡樸的生活。兩老平日到公園坐坐,任何社交活動都很少參與。直至3年前,王伯確診柏金遜症,自此減少外出,由太太獨力照顧。惟王太去年初發現患上末期腎病,原本輕而易舉的日常事,變得極為艱巨。兩老無兒無女,社交支援亦非常薄弱,看着患病的太太勉強去照顧自己,王伯亦開始埋怨自己是負累。有一次,王伯在家中不慎跌倒,但太太根本無力把他扶起來,非常徬徨。手足無措之際,幸得鄰居黎太鼎力相助,合力把王伯扶起來,並立即報警安排王伯送院治理,才安然渡過這次危機。
黎太一家一向與王伯相熟,近年由於王伯健康轉差減少外出,因而疏於見面,這次意外讓兩家人重新連繫。當黎太知悉王伯家情况,便每隔數天來看兩老有沒有任何需要。當黎太知悉王太因腎病轉差需要入院,便立即提出要代為照顧王伯的起居飲食,在沒有送飯服務的周末,協助購買飯盒或訂購外賣。當大廈管理員知道王伯家的特殊情况,在巡邏時亦主動敲門關心問候。
義工上門教復康 助整理家居
去年初,醫院把王伯轉介至賽馬會安寧頌——「安晴‧生命彩虹」社區安寧照顧計劃。計劃團隊知悉王伯曾在家跌倒,便安排職業治療師上門評估,在廚房、客廳、浴室加裝扶手,大大減低王伯再次跌倒受傷的風險。與此同時,團隊亦教導王伯一些自我照顧技巧,包括肌肉鬆弛法;又安排年輕義工上門探訪,與王伯一起練習復康運動,此舉不但讓王伯心情放鬆了不少,亦讓年輕一代深入體會晚期病患長者的處境及需要。除此以外,亦連繫社區組織的義工團體,在王太入院期間協助整理家居,令居住環境更適合王伯休養。
團隊護士亦向王伯和王太提供症狀管理和家居護理服務的資訊,同時與醫院的醫療團隊緊密溝通,跟進王伯情况。在王太入院期間,王伯因長期臥牀長出壓瘡,團隊護士持續與醫生商討最適合的治療方案。最後依從醫生建議,安排王伯留院,確保他得到適切治療。
王太出院後,非常憂慮自己身體狀况未能全天候照顧王伯,團隊便建議讓王伯每3天接受1次長者護理日間中心的托管服務,讓王太有放鬆和休息空間。另外,亦協助王太制定不同的自我照顧行動計劃,例如:當王伯在日間中心時,王太便在家中做運動,午後再到公園散步。王伯在日間中心與其他長者聯誼,令他精神飽滿,回到家中與王太的話題亦多了。縱使面對病情反覆轉變,王伯和王太均表示,身邊人的支持給予他們莫大安慰和力量,繼續在社區生活。
文:王蘊衡(賽馬會安寧頌——「安晴‧生命彩虹」社區安寧照顧計劃項目主任)
編輯:王翠麗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