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心實意:智能照顧系統 全天候監測獨居長者安全

文章日期:2021年05月03日

【明報專訊】獨居長者失救的不幸消息時有聽聞,例如在2017年,葵青區同一屋邨同一座於半年間有3名長者因失救而去世,死者為獨居、單身或配偶離世,無兒無女,平時甚少人探望。去年冬天,同是葵青區,另一個屋邨在3天內有3戶居民出意外,2死2獲救,當中1名死者為獨居長者;另1名為病發暴斃長者,其老妻跌倒求救無力,幸最終獲救;而另1名患病的獨居中年男士則暈倒獲救。由此可見,獨居存在着不能忽視的危機。

不設鏡頭、不錄音

一些非政府機構為有需要的獨居長者提供上門照顧服務,例如靈實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但每星期上門數次,很多時「遠水不能救近火」,在疫情期間令人倍加擔心。靈實資訊科技部不時為服務單位開發系統和軟件,希望運用科技監測獨居長者身體狀况和生活作息,然後適當地應對當中的風險,以改善長者健康、提升其生活質素,幫助他們居家安老,同時冀可引起社會對獨居長者的關注。

我們獲創科生活基金撥款開發了一套創新的智能化照顧系統。在保障私隱、不設鏡頭和不錄音的條件下,監測獨居長者在家中情况。

長者家中安裝智能傳感器,並戴上智能手帶,系統即可實時檢測和識別其身體表現,如脈搏、咳嗽、不穩定呼吸及鼻鼾頻率等;亦可辨別巨響、室內溫度和濕度、跌倒、長時間沒有活動等異常情况,然後透過數據收集和人工智能科技分析,讓照顧團隊掌握長者每天活動和健康狀態,並由個案經理作出適切支援。這些數據極具參考價值,例如我們觀察到有一名長者每逢深夜,心跳都特別快,亦會打鼻鼾,呼吸出現不正常情况,徵狀與睡眠窒息症相似。個案經理得到相關數據後,可有效地幫助長者管理健康。

長遠來說,這系統不止惠及個別使用者,而是有更宏觀的作為。例如透過人工智能技術為獨居長者分類,找出相同和不同的特徵,辨識長者生活模式及相關轉變。善用這些數據,幫助社區建立數據基礎,相信可作為大學或軟件開發商在樂齡科技研發方面的參考,期盼將來發展到能夠預測、減少甚至預防獨居風險的出現。

不過,數據再精準、科技再先進,兩者都是冷冰冰之物,要由有心人來管理,才可轉為人性化的安老力量。為了解智能化照顧系統的應用情况,我與前線人員一起上門替長者安裝這套系統,得到的不光是數據,而是背後有血有肉的生命故事。

數據暗藏長者心中鬱結

一名90多歲婆婆曾在家中跌倒卻無人發覺,獨自強忍着痛楚。我們細心向她解釋系統的用法,系統可讓個案經理知道她跌倒。婆婆年紀大,我們擔心她使用手帶時或遇到困難,須知道即使簡單如按掣動作,對長者來說也可能舉輕若重。婆婆很喜歡聊天,跟我們喋喋不休,系統安裝妥當後,她即時啟動使用,每天乖乖地把手帶充足電,可見她對自己身體的關注和對系統的信心。

我們在閱讀她的數據時發現,系統長時間識別到電視聲音。我們離開後,屋內由早至晚,甚至她睡覺時,電視都一直開着。莫非她是個電視迷?

細談後才知道她有6名子女,卻親情淡薄,女兒即使偶然回家,都只視之為存放雜物的貨倉,所以婆婆心有鬱結,一直心情很差,唯有藉着看電視發泄和轉移視線。假如我們收到數據後,沒有進一步了解,就可能錯過了一些似乎微不足道,其實十分重要的細節。藉着雙方的溝通,我們知道要多跟婆婆聊天,以及多關注她的精神健康。

目前,共有40多名獨居長者使用這套系統,真實數據正持續收集中,期望未來可將系統的應用至整個社區。此外,我們把系統運作後的點滴與不同開發商分享和交流,看見逐漸有更多人研創類似方案,例如有機構研究用感應系統去監測長者日常生活,比如有否進食、服藥、洗澡、如廁等。期望護理業界繼續緊貼科技發展,為本港長者開發更多創科護理及安老方案。

如想進一步了解靈實智能化照顧系統,可電郵至info@hohcs.org.hk

文:周响輝(基督教靈實協會資訊科技部高級行政經理)

相關字詞﹕智能家居 人生下半場 獨居老人 獨居長者 基督教靈實協會 實心實意 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