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話題:在最暗的夜,我們追逐着光

文章日期:2021年05月16日

【明報專訊】一連6場的Mirror One And All演唱會,將2021年的Mirror/ViuTV熱潮推向最高峰。

自2018年第一季《全民造星》後成軍,到去年播出的電視劇《男排女將》頗受好評、姜濤個人單曲《蒙着嘴說愛你》在疫症期間爆紅,Mirror過去兩年半其實一直在穩步上揚,成員相繼推出單曲,又亮相劇集、綜藝,拍攝多個廣告,受到愈來愈多人的認識和喜愛。不過,一直到了今年,他們才真正成為一股旋風級現象,在短短數月間橫掃全香港,成為街知巷聞的名字。這當然歸功於十二子和經理人團隊一直以來努力的累積,但另一方面也多得數月間一連串標誌性事件所引發的連鎖效應。

元旦日,姜濤以21歲之齡,破紀錄一舉奪得叱咤「我最喜愛歌曲」及「我最喜愛男歌手」獎;不到一周後,民主派初選參與者遭到大搜捕,其中何桂藍在獄中撰文,提及她被捕前夜一直在聽姜濤、盧瀚霆、柳應廷的歌,後來又提到還押後第一次「喊到收唔到聲」正是因為在收音機聽見Mirror團歌Warrior,在抗爭者之間引起一波關注。隨後「神隊友」TVB大方推波助瀾,先有扮薑蓉惹來劣評如潮,後有193與153隔空對話,又為ViuTV旗下兩隊組合吸引了新一批支持者;再到4月中Chill Club頒獎禮,姜濤發表「亞洲第一」感言、430「姜濤誕」盛况、一票難求尾場門票炒到23萬元的One and All演唱會,不管你是否粉絲,近期恐怕都逃不出這股兇猛的Mirror熱。

忘記受難者 自顧自狂歡?

無論是瘋迷Mirror,還是近兩周晚晚準時捕住電視機等睇Error再上網瘋狂討論,都無可避免被說成又是香港人娛樂至死的基因作祟。2019的鮮烈記憶仍未褪色,無數人正在或即將面臨牢獄之災、流亡之痛,Viu粉卻頭也不回地跳進娛樂國度,似已將受難者們拋諸腦後,自顧自狂歡。有人稱/斥之為逃避,某種意義上大概是事實。疫症爆發初期,街邊一個無名阿姐對着電話疾呼「我想行開下,忘記咗呢個世界」的片段在網路上廣傳,收穫大量共鳴;事隔一年,一切變得更爛更糟,又因疫症關係,連尋常的透氣位都被剝奪。面對今日香港的爛鬼現實,生活於此地的人們急需一個逃生口,嘗試找尋方法疏導情緒、保持精神健康,只能說是很合理也很必要的求生本能。

2019年,香港公民社會在憤怒中爆發強大的動能,街頭、文宣、消費、國際多條戰線,各路人馬出謀獻策、身體力行,以眾人的行動合力改變一座城市,蔚為奇觀。社會運動在2019年底區選迎向最後一次高潮,此後在各個層面受到瘋狂打壓,能量如泄洪般潰散,整座城市的基調,換成薄霧一般瀰漫不退的無力感。尤其在國安法通過後,行動的成本突然變得極端高昂;當行動不再可能,其結果就是盼望也無以生存。

係咪仲有路走/sorry我想唞唞

在演唱會中,Lokman與Edan一同獻唱《香港地》,唱出經典歌詞「同熱愛這片土地/大家刻骨銘記/愁或喜/生與死/也在香港地」後,原版中段本來接着rap出「經過幾多谷底香港仔仍然係香港仔/見過幾多風浪香港人仍然係香港人」、「七百萬隻螞蟻/唔容易走埋一齊/向住同一個方向睇/一定會搵到大前提」等正向話語,然而若在2021年重提,未免過分虛偽。演唱會的新版本換成Lokman以自己的創作訴說愁城的無力感:「最怕信念不經不覺流走/失意係咪十常八九/勇氣去迴避是與否/慢慢變得冇追求/唔想再追究/係咪仲有路走/sorry我想唞唞」,突顯Mirror十二子與香港人同呼同吸的特質。

平凡的年輕人 憑信念創造奇蹟

由電視台捧出的組合,除了最正路地做歌派台之外,還有劇集、綜藝讓他們多方位地展現個人魅力,持續圈粉;十二人又幾乎都是受社交媒體餵哺成長的一代,經營網上社群的觸覺敏銳;再加上早期鐵粉的熱情以及雄厚財力,為他們維持人氣,也創造了一些媒體話題。不過,最關鍵的終究是《全民造星》:作為真人騷而非單純的歌唱比賽,《造星》將十二子的起步點坦露在全香港觀眾眼前。早期觀眾(以及後期努力補習的粉絲)會知道,原來的他們不過是你我身邊的普通年輕人,各自懷抱着夢想,卻苦無機會出頭。歌唱天賦優異的Jer,本來已經面對現實當起記者,視《造星》為最後機會;而在比賽首輪被淘汰的瞬間,對他來說即意味着夢想的落幕。Jeremy過去屢次參加各種比賽、選秀,又屢屢在海選階段被淘汰,身形高䠷、長相獨特的他,卻總是被批「太韓」、欠缺個人風格,再怎麼努力也總自覺不被看見。AK曾經往韓國當練習生,然而不久就被中止了出道計劃,回港後當上舞蹈員,只是始終不甘於伴舞的角色。姜濤更是最戲劇化的一例,肥、毒、沒朋友、沒異性緣、初中輟學的成長故事,已經被重複過無數遍。

這十二個男生,本來就是廣大平凡年輕人的寫照,身處壞時代,社會流動性低,加上近年本地唱片業不斷萎縮,本地歌影視出品難與全球的優質作品競爭,觀眾聽眾不斷流失,大環境彷彿注定他們失敗;空有一身才華與夢想,卻無用武之地,只能打份牛工,在營營役役中消耗掉大好年華。然而他們就是在不可能之中,創造了奇蹟。不是逆市奇葩那麼簡單,而是,唔理事情有幾困難、環境有幾亂,還是有可能逆轉勝:此刻的香港,需要有這種故事,讓人相信,「香港人仍然可以發夢」(AK在演唱會尾場的感言),仍然可以憑藉信念和努力改變命運。在這一灰到底的時節,人們之所以追逐明星,無非是因為,需要那一點點亮光。

我在自己的交友圈中,還觀察到Mirror/Error現象中一個有趣的細節,就是一旦入坑,幾乎馬上就開始社交媒體上瘋狂討論,眾人都渴望成為這個文化共同體的一部分,再次與同路人共享一套特殊語言。或許是因為經過難以相聚的時期,人們格外珍惜流行文化帶來的連動與共震;對我個人來說,這種經驗甚至召喚了2019年的一些記憶,特別是那些深刻意識到自己與他者成為同一的瞬間。那份近乎宗教式的熱情,除了源於對十二子的欣賞和喜愛,也寄託了想香港文化翻生,甚至再度走向巔峰的渴望。在本土文化即將在融合中滅絕的普遍焦慮間,姜濤卻在頒獎台上說:「香港歌手一定可以再次成為亞洲第一。」——確實是豪言壯語也確實天真,但誰又敢說不可能呢?

持續創造香港獨有文化身分

實實在在做緊嘢

在政治上,香港當然再也沒有天真的空間,連最最渺茫的可能性都不復存在。法治全面崩壞,無數人為了民主陷獄或流亡,選舉制度「被完善」,人民不再有權利選出屬意的代議士。在可預期的將來,民主不再可能,自由每日被蠶食,一般人所能做的,大概就只剩下盡力持守、飼育香港人的文化身分,繼續高聲疾呼我們熱愛這片名為「香港」的土地——很多人都instinctively感知到,Mirror/Error的迅速崛起不是一個單純的流行文化現象,我想這就是原因。這不是慰藉也不是逃避,而是實實在在的做緊嘢。持續創造香港獨有的文化身分,或許就是刻下最重大的戰鬥。

其實也可以預想,這些今天看起來人畜無害的東西,在不久將來都會被批鬥、然後再被outlawed,畢竟香港人作為一個擁有獨特文化身分的族群,將不被允許存在。誰都知道,香港正在倒數計時,但總之,我們爭取僅餘的時間,盡做。Mirror/Error現象證明,即使現况如此不堪,這裏終究拒絕扮演一座悲情城市。我們依舊保有笑的能力、搞爛gag的能力、連結的能力。在最暗的夜,我們盼望。這面鏡子所折射的,其實是香港強大的韌性。

文˙查映嵐

編輯•馮少榮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