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星貼士:查月出月落時間 避觀星「宿敵」

文章日期:2021年07月08日

【明報專訊】問到有什麼觀星準備與貼士,許sir歸納3點,那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月明星稀 留意雲霧

平時看到皎潔漂亮的明月,心情都好起來。但明亮的月兒其實是觀星的「宿敵」。月亮反射的光線令人的瞳孔不自主地縮小,讓我們看不見比它暗上不少的星星,「月明星稀」正正就是指這個情况。許sir建議大家選擇新月、眉月、殘月等日子觀星。

陳俊霖則提醒大家留意月出月落時間(見註),月出月落的時間不像太陽,每天都有頗大分別,舉例說在下弦月的日子(農曆每月廿二、廿三日),約凌晨時分才會迎來月出;在滿月的日子,月亮則可能在黃昏後就慢慢出現。市民可以挑月亮接近地平線,或月出前、月落後的時間觀星。

蔡錦滔補充,天氣好壞也十分影響觀星,比如下雨、多雲、大霧等,除了降低能見度,對於觀星者本身的安全與舒適度也有影響,出發前記得預先查看天氣預報。

地利:公園少路燈有「收穫」

相對於人造燈光,星光實在太暗,因此在五光十色的都市中難以看到滿天繁星。許sir建議去遠離城市的郊外,如海灘、水塘、太空館的天文公園等地方觀星;蔡錦滔則提到,其實城市區域也能看到不錯的星空,比如海旁、路燈較少的小公園,雖然不能跟郊外環境相提並論,但勝在不用特別準備,可能在下班回家、飯後散步的路上,簡單抬頭一看已有不錯「收穫」。活在不夜城、習慣「光猛」環境的香港人,甚少在黑暗的戶外環境下活動,3個專家都建議最好結伴同行,好有個照應。

人和:宜用紅光電筒照地面

另外,3名專家都認為,一般簡單的觀星毋須特別天文設備,反倒是注意長時間逗留戶外,需要帶備如沙灘毛巾或地蓆、充足糧食與食水、電池與照明工具等。提到照明,陳俊霖建議盡量使用紅光電筒,降低對眼睛的刺激,同時盡量把光往地面照,避免影響同場的觀星者。

●註:月出月落時間可參照香港天文台年曆索引,裏面記錄了每一天的日出日落、月出月落時間

網址:bit.ly/3jFeR3r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FEATU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