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下周三開鑼 時代浪尖上的香港書商

文章日期:2021年07月09日

【明報專訊】去年的書展因為疫情取消,今年書展定於7月14至20日舉行。在書展前,《蘋果日報》資產被凍結,宣布停止出版;公共圖書館指72項館藏內容可能違反《港區國安法》,需要下架;貿發局表示不會審查書展書籍,並相信參展商會自律。與出版有關的行業,可謂處於時代浪尖。記者訪問了蜂鳥出版和次文化堂,談書展的經濟壓力和審查,也談香港書業獨立出版與單一化的問題。

在今年書展正式開始前,媒體已關心書展會否受國安法影響,貿發局表示不會審查書籍,但若收到投訴指有書籍違反國安法,會將個案轉交警方處理,並表示相信參展商明白國安法的界線,會自律地遵守法規。同時,圖書館因內容有可能違反國安法,最少72項館藏下架,最近一次下架的主要是黎智英的著作及《蘋果日報》報章。

公共圖書館下架的書籍中,不少由次文化堂出版,包括陳雲在2010年代出版的著作《香港遺民論》、《城邦主權論》、《香港保衛戰》及《身土不二》,還有林匡正的《香港公民抗爭運動史-挫敗的三十年剖析》、《香港公民抗爭運動史 2 中港對決》及《激進:香港進步民主運動史》等,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所寫的書《打橫嚟講2,愛香港不愛黨白皮書》亦已被下架。

書商免招麻煩 不展售敏感書

彭志銘一直有跟進事件,他說︰「黎廣德有一本書,名為《釋放香港》,是零幾(2009)年出版的,也下架,所以評論時事,或書名比較特別的作品,都會成為針對對象。」他認為今年書展會比較少與時事和政治有關的書籍,他們的出版方針亦有改變,「就像六四,以前一直覺得可以出和六四有關的書,可以做論述和訪問,內容和歷史,我相信今年都不可能在書展賣這些書」。以他了解,行家之間亦有不少為免麻煩,不會帶敏感的書到書展,最重要是「我不是想利用書展,去做什麼行動,這純粹是一個書展」。

書展本來是出版社賺錢的重要機會,去年取消了,對部分書商、出版社而言打擊甚大,彭志銘說:「我們每年的總入息,書展佔很大比例,是『過半數』的,所以那幾天收到的錢幾乎是我們公司的命脈。」出版社壓力特別大,因為他們總是先墊支設計、印刷和運輸書籍的錢,要靠賣出書籍收回成本,他用花農作比喻︰「你失去了一屆書展,等於你做花農,種植了果實,但沒有賺錢機會,本來你一整年就是靠那些錢營運的。」他眼見相識的出版社有不少倒閉了,說整體而言整個行業都很沉重。

彭志銘預計,今年書展生意不會太好,主要是整個社會經濟問題,坊間買書的人也少了,書商很可能在經濟壓力下,為了盡快收回兩年來出書的成本,需要減價促銷。他認為接下來的書展也吸引不了太多人入場,加上各種限制如佩戴口罩、需要掃描安心出行或填寫表格進場等,影響讀者入場意欲,所以估計今年書展的生意,最少下降兩至三成。

蜂鳥出版成立只有2年多,2019年是他們第一次參加書展,今年是第二次。出版社的出版人何欣容有在中型出版社工作的經驗,她說蜂鳥出版並沒以書展為主要收入來源,亦不會集中在書展期間再出書,全年每個月出版的書數量維持在一至兩本。何欣容提到有些出版社會請製作公司設計書展攤位,今年因為疫情,怕書展會突然取消,所以出版社減少投放製作費,但她的出版社較小,上次和今次參展也沒有投放太多資源在攤位製作上,上次書展銷售量其實比預期好。

由蜂鳥出版的其中一本書《社運心理學》,在公共圖書館被下架,問到是否會在書展出售相關書籍,她回應說︰「其實那本書是非常中立的學術書,只是在研究一些現象。我們自己的估計是,可能其中一至兩張相『出事』,和內容完全無關係的,有點斷章取義地理解本書。」《社運心理學》由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哲學博士和3名同系學生寫作,現已售罄,同一作者撰寫了新書《壞時代心理學》,在今年2月出版。何欣容表示會帶《壞》到書展發售,就審查問題,她說︰「很難說是否擔心的,有可能觸犯法例的書當然不會賣,也不會帶到書展,其他的書應該不會有其他大問題的。」她認為出版社也好,傳媒也好,都是讓人發聲的平台,到有書真的被禁時才作打算。

書業「不蓬勃」vs.讀者增加

對於香港的書業和出版業的發展,彭志銘和何欣容的看法不太相同。彭志銘認為香港的書業「不蓬勃」,今年沒有太多新書面世,不似以往每個月、每個星期都有具話題的新書出版。新書少了,跟出版相關的行業如物流車隊、發行公司、印刷公司等生意也少了。彭志銘說有不少紙行倒閉,當香港印刷書的數量減少,對紙張的需求下降,紙行議價能力沒以前高,製作費便會上升,但由於市道太差,出版社也不敢加價。同時由2018年起,有市民提倡罷買「三中商」的行動,亦有影響中小型出版社的收入,因為「三中商」壟斷書業市場,他們佔市場比例七至八成,連大眾書局亦於2020年3月結業,出版社發行到「三中商」的書籍無人購買,書籍會退回出版社,這個影響持續至今。

另一個問題,是彭志銘認為年輕人較少看書,網上平台亦分走了一批讀者,但何欣容覺得看書的人多了。她說︰「這一年多人看書,有機會是因為在家的時間多了,看完社交媒體平台後,想找更有深度的東西閱讀。近年多了獨立出版社,獨立書店也多了,無論實體店還是網上書店,更加多人參與在書業之中,可能在經營上,大家發覺並不需要太多資金才能夠做書店和出版社。」舉例來說,近年新開的獨立書店,包括見山書店、貳叄書房、閱讀時代及一拳書館等,各有特色,亦會定期舉辦各種文化交流活動,來自台灣的誠品書店亦愈開愈多。

記者亦有問彭志銘,香港不是愈來愈多獨立書店嗎?他認為不少新書店主要售賣與社會運動相關的書籍,他們出版與時政無關的書籍時,獨立書店就傾向不入貨了,「整體書業是有問題的,不是人人都只出陳健民的書,或者柳俊江的書,要知道不應該只有單一類型的書,書業應該有很多不同聲音,減肥的書,旅遊的書,消閒的書,什麼都應該有,現時變得很單一」。他亦認為誠品書店是以書店包裝生活品味,主要販賣精品為主。雖然時下多了獨立書店,但閱讀文化是否健康亦有待探討。

香港議題、心靈書籍多人看

在眾多書籍中,何欣容表示最多人看的書分兩類,第一是香港議題的書籍,不限於政治,以香港社會、文化、歷史為主題的書亦多人購買;第二是與心靈有關的書籍,原因可能是在家鬱悶,也可能是因為大環境。她說和拍檔以自負盈虧的方式營運出版社,出版方針除了根據市場需要,會邀請在網上人氣高的作者出書外,亦會按自己的喜好出版有興趣的書,而以建築學為主題的《迷失的摩登——香港戰後現代主義建築25選》及以人類學為主題的《人類學好野——關於人類的,我都想學》,反應也比預期好。數字上,蜂鳥出版的書本首印時會印1500至2000本左右,不同書種印刷量不同,較冷門的書和童書,印刷時會比較保守,有大約五分之一的書再版1至2次,近日多人談論的新書《無權勢者的力量》,銷量約為3000本。在書展,蜂鳥出版會帶來與香港歷史有關的新書,分別為《空白的一百年》及《香港簡史》。

至於次文化堂,彭志銘表示首版通常約2000本,而文學類的書則印約1500本,近年很少可再版的書,銷量多過1000本的書也不多,他說:「嚴肅文學的受眾是比較少的,那些經常得獎的人所寫的書,銷路也可以很差,除非你很有名,像董啟章那樣,還會有點銷路。」今年書展他們將會出版舞台劇《一水南天》的劇本集、大律師劉偉聰的《北狩人間:華夷莫辨》,以及香港歷史風俗掌故專家吳昊去世前留下的4本著作,分別命名為《日落香江》、《香島殘陽》、《香城晚霞》和《再見香港》。在宣傳上,彭志銘刻意用廣東話設計標語,寫道「香港不朽好鬼正」、「香港舊時好鬼正」、「香港原來好鬼正」,只有用廣東話讀出,才能傳神意會。

文:胡筱雯

編輯:蔡曉彤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下架 公共圖書館 貿發局 國安法 蜂鳥 次文化堂 香港書展 文化力場 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