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般人都想像戲曲表演會在大戲棚上演,但原來另有形式名為「小劇場戲曲」,每場只有100至200名觀眾,戲曲演員可實驗較前衛的戲曲表演形式。是次西九戲曲中心在「小劇場戲曲節」,以《霸王別姬》(新編)及《文廣探谷》兩個劇目,為香港觀眾帶來新穎的戲曲想像。
兩個劇目《霸王別姬》(新編)及《文廣探谷》,是黎耀威及黃寶萱嘔心瀝血之作,他們兩人皆身兼四職,同時是編劇、導演、編曲及主演。香港的小劇場戲曲罕見,黎耀威認為是因為觀眾少,「圍唔到皮」;如今在疫情之下開騷,細小的場地可容納的觀眾便更少了。但因為規模較小,小劇場戲曲也方便巡迴演出。今次搬演的劇目《霸王別姬》(新編),就從上海「回到」香港。
早在戲曲中心未落成之時,中心已經組織團隊參加2016年上海小劇場戲曲節,也是在香港引入自家製小劇場戲曲的開端。黃寶萱笑言最初只想着有什麼故事是不同省份的人也認識的,於是選擇表演《霸王別姬》,講秦末名將項羽受漢軍圍困,逃至烏江自刎而亡的心路歷程,豈料此劇是上海戲曲界的招牌劇目。
當地戲曲節主題談到「呼吸」、「青春」等概念,團隊也銳意借劇目分享香港年輕人的想法。由此入手,黃寶萱想嘗試改編傳統劇目「犯駁」之處,「為什麼虞姬說一句『大王那邊有人來了』就能拿起劍自盡?為什麼大王會不知道呢?他是大將,有人取去他的寶劍不會不知道吧?那我就想,如果大王是知道的呢?」在新改編,不是虞姬騙過項羽自盡,一切是項羽默許的。這些反思促成新版本,更能貼近現代觀眾思考模式。此劇榮獲中國(北京)演藝博覽會「最佳小劇場戲曲」、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優秀劇目」等獎項。
迪士尼式配樂 對白更地道
後來團隊再做小劇場戲曲時,想到以「傳承」為主題,因為無論任何地方、任何傳統文化,都必然有過青黃不接的煩惱。他們於是選擇《文廣探谷》此劇目,黎耀威說希望「用戲曲說戲曲」,借家喻戶曉的北宋楊家將故事,講楊文廣反思自己學梅花槍,卻沒有學過楊家的獨門刀法。黎耀威由此聯想到自己學習戲曲的經驗,粵劇演員總傾向學習京劇的表演手法,那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自己本身的文化風格呢?
相比《霸王別姬》(新編),《文廣探谷》有更大的突破,融入更多西方舞台劇元素,例如背景的LED牆壁,交代角色在寶鑑秘笈文字之間游走,表演場景更豐富之餘,亦象徵了傳統與現代之間的矛盾與融合。黃寶萱分享自己在編寫音樂時有創新的構思,例如用上迪士尼音樂般的半音音階,製造夢幻氛圍來配合角色進入寶鑑的情節。兩人不甘於戲曲給人「悶」的印象,努力跳脫傳統框架,甚至在文字對白上也用了更地道的語言。此劇榮獲北京新文藝團體優秀戲劇展演戲曲類「最佳劇目」,黎耀威亦憑此劇獲選為「最佳演員」。
香港的小劇場戲曲尚在起步階段,甚至常被標籤為低成本製作。但其實由於小劇場什麼也沒有,所以要由零開始做好音響、燈光等設計,所需資源不比大戲棚的戲曲表演少。兩人指內地劇團已有多年經驗,他們就見過有劇團花了18年時間做小劇場戲曲,加上場地、資源、人才等不及內地,香港的發展實在難以比較。不過兩人觀乎香港觀眾的反應,覺得小劇場戲曲都算受歡迎,可能因為觀眾和演員的距離較接近,音響更為震撼,表演時間短迫使劇本敘事更為聚焦。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主管(戲曲),亦是兩劇監製的鍾珍珍表示,從藝發局的問卷調查中得知觀眾對戲曲表演的想法主要有三︰第一、擔心個別行當無人傳承;第二、希望有更多新作品;第三、表演場地不足。戲曲中心希望支持年輕的戲曲人發展,而場地使用率整體亦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