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走過行人天橋,不時都會在天橋頂、樓梯底看到幾十隻白鴿流連,肥壯的野鴿不怕人,行人走到腳邊才避走幾步,反而行人離遠看到鴿群就繞道而行,可能怕鳥,怕鳥糞,怕禽流感。近10年來野生鴿子成為城市的一分子,但隨着野鴿數量愈來愈多,人類對野鴿的不滿也愈多,甚至有人以竹籤、拔毛虐殺白鴿。漁護署展開為期兩年的野鴿避孕試驗計劃,在3個野鴿聚集點餵飼避孕糧,希望減低野鴿繁殖率,緩和人鴿衝突。關注野生雀鳥、白鴿的團體均表示期待計劃的數據,但也擔心如果途人繼續餵飼野鴿會削弱成效,團體也建議,流浪貓狗有收容中心,同樣因棄養而流浪的白鴿,又可否由鴿舍收容照顧?
鴿從何來?
1997年香港爆發禽流感,2004年亞洲多國再爆發禽流感,香港在2006年立法禁止散養家禽,大量原本當作寵物,養在人類家中的賽鴿因而被野放。此外,香港舉辦大型活動如1997年慶回歸,亦曾野放和平鴿,這些鴿子流落街頭,成為現時隨處可見的野鴿。香港原鴿生態及社區政策研究小組成員Kelly說,「因為鴿有歸巢性,牠們喜歡回到自己家園附近地方」。鴿經過人類多年馴養,成為信鴿、賽鴿,和人類關係密切,天性不怕人,「所以就算放走鴿子,牠們都會回到人居住的地方,例如以前翠屏邨,或者公共屋邨好多人養鴿」。漁護署調查亦發現大部分聚集點均有人餵飼野鴿,當市民定點餵飼白鴿,會令白鴿傾向長期停留在市區。
如果只有十多隻野鴿在民居附近出沒,或者居民也不太在意,但現時野鴿聚集點通常有至少幾十隻,甚至幾百隻白鴿,根據漁農自然護理署於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期間,委託香港觀鳥會於162個野鴿聚集點進行的「全港野鴿聚集點野鴿數量調查」,坑口站A出口的最高野鴿數量就錄得413隻野鴿,全港總共約有17,000隻野鴿。為什麼野鴿會變得這麽多?「白鴿跟其他香港野生雀鳥最不同的地方,就是牠的繁殖期好長」,香港野生雀鳥保育關注組召集人王學思說,白鴿繁殖期比普遍野生雀鳥更長,「野鳥繁殖期是在大自然最多食物,春天尾夏天初的時候,而白鴿基本上一年365日都可以繁殖」。人類原飼養白鴿作食用、工具用途,衣食無憂下白鴿繁殖率高,滿6個月大就可以繁殖,母鴿每月平均生一至兩隻蛋。
人鴿衝突
◆環境衛生
香港野鴿偏愛在住宅冷氣機築巢,因為香港高樓大廈多,懸掛外牆的冷氣機形狀像懸崖峭壁,而野鴿由崖鴿演化而來,崖鴿天性在懸崖崖壁繁殖,香港救援鳩鴿及雀鳥創辦人Gian解釋,冷氣機、窗台猶如崖壁,「因為鴿喜歡有一個platform聚居,牠們拍翼的時候,需要有個platform讓牠們站在上面。」野鴿居住在民居附近,也可以避免猛禽如鷹、雕的襲擊。當野鴿在冷氣機築巢定居,自然在冷氣機附近排泄,糞便沾污晾曬的衣服、建築物外牆。過去5年,漁護署每年接獲至少幾百宗有關野鴿的投訴,2019–2020年度就有544宗,投訴內容主要為野鴿聚集影響環境衞生。
野鴿在冷氣機築巢、居留,有機會經冷氣機傳播寄生蟲,王學思曾接過求助,「鳥糞進入冷氣機後,會有禽蟎這種昆蟲」,禽蟎寄生在雀鳥身上吸血,宿主不止野鴿,「有居民發現冷氣機上有白鴿,他不想影響雀鳥,但發現有昆蟲從冷氣機走出來,咬到屋企人有紅疹」。
◆禽流感
禽蟎困擾屬少數,市民更擔憂密密麻麻的鳥糞斑迹,除了嫌髒,普羅大眾還想起禽流感陰霾,但Gian強調「白鴿有禽流感」只是謬誤和偏見,禽流感主要傳播者是候鳥,而白鴿對禽流感病毒抵抗力高,不易傳播病毒,2004年禽流感爆發時,政府文件也列明「以往的研究和監察顯示,白鴿感染H5禽流感病毒,和再感染其他物種的風險不高。」在2015-2019年,漁護署收集的野鴿屍體中也沒有檢測到禽流感病毒。
◆虐殺野鴿
「將軍澳好多,例如有啲bb食緊嘢,一腳踩死牠,踩爆個心口,或者有阿伯捉住隻雀,拔毛、監生扭斷牠的頸,又有人靜靜雞開電單車鏟落啲雀到鏟到死晒,這些虐殺好多」,Gian一口氣數出虐殺手法,只聽言語描述也覺殘忍得不堪入耳。厭惡野鴿至狠下毒手的案例時有發生,上月尾,漁護署餵避孕糧時,就發現一名老翁將物件掟向野鴿至死。香港救援鳩鴿及雀鳥會救助受傷野鴿,並在facebook提供救助雀鳥的資訊,「尤其現在疫情比以前更加多,以前可能講緊半年一兩單,現在可能每兩、三個月一兩單。」只計傳媒報道過的案例,今年7月土瓜灣有白鴿被膠帶綁腳;2月坑口有白鴿被剪翼和右腳骨折傷;3月長沙灣發現白鴿被塗滿膠水。大多數虐鴿黑點,同時是民居附近的野鴿聚集點,「例如你去坑口A出口那邊,可能講緊有400隻,就會比較唾手可得,如果你是一個立心不良的人」,Kelly關注虐鴿問題多年,組織幾位創辦人也是因為營救被竹籤插傷的白鴿而認識,「有些比較老弱的白鴿,或者bb,牠們入世未深,真的好容易被人捉到,加上有人餵飼,牠們自然戒心少。」但因為目擊者較少或不肯作供,現時大多虐鴿事件都不了了之,未能將兇手繩之於法。
減低繁殖率 避孕糧work唔work?
為了減低野鴿繁殖率,漁護署自9月17日起展開野鴿避孕藥試驗計劃,在港鐵堅尼地城站A出口、馬頭圍道/馬坑涌道休憩花園及港鐵坑口站A出口的野鴿聚集點,每日一次在早上以塗上避孕藥的粟米粒餵飼野鴿,避孕藥的有效成分為「尼卡巴嗪」(Nicarbazin),令鴿蛋不能受精。漁護署聘請香港城市大學為顧問,為試驗計劃作相關數據收集、整體研究和評估,並根據成效和實際情况決定是否繼續計劃,及在其他野鴿聚集點推行有關計劃。
香港觀鳥會副總監胡明川擔心,其他同樣在市區出沒的野生雀鳥會誤食避孕糧,例如麻雀、紅耳鵯,與白鴿體型相近、習性相近的珠頸斑鳩,影響牠們的繁殖。而漁護署指餵飼人員會監察整個餵飼過程,避免其他動物食用含有避孕藥的飼料,亦會將剩餘飼料清理乾淨。
王學思欣賞漁護署開展計劃,期待兩年後數據,但對計劃執行細節有憂慮,「咁多隻白鴿,你點樣monitor邊一隻食夠邊一隻未食夠,第一你monitor不到,估計不到、數算不到,第二就算你數算到,你點樣夾硬逼牠吃足夠的數量呢?」
避孕糧技術自1980年代開始被採用,外國不少地方也曾以避孕糧控制野鴿數量,例如美國、西班牙、新加坡等地,在歐美國家的成功例子中,避孕糧多在天台餵飼,人為干擾較少。台北市在2017年曾試行野鴿避孕計劃,同樣在清晨餵飼避孕糧,但3年後以失敗告終,原因之一是台灣氣候潮濕、多雨,避孕糧容易溶化,二來是因為台灣民眾習慣餵白鴿,鴿群吃飽了就對避孕糧不感興趣,王學思擔心同是亞熱帶地區、市民習慣餵雀的香港也會出現同樣結果,她認為政府在餵飼避孕糧的同時,也要加強執法,禁止市民違例餵飼白鴿,「太多人餵,餵到隻雀飽晒,其實佢都不理你啲餌」。但Gian懷疑即使加強執法,總會有市民堅持餵飼白鴿,橫豎都餵,或者教育市民在正確的時間餵食正確的食物更好,她補充白鴿習慣清晨5、6時進食第一餐,最重要的是確保白鴿清晨時分肚餓,「其實餵不是一個問題,最緊要你夜晚不要餵到太飽,朝早個餐牠會吃就ok」。
設鴿舍換蛋 避免冷氣機頂築巢
餵飼避孕糧可以減低野鴿的繁殖率,長遠減少野鴿數量。但短時間內,野鴿仍然會在民居附近聚集,衛生、虐待問題仍然存在。為了拉遠人類和白鴿的距離,香港原鴿生態及社區政策研究小組建議在全港各區設置封閉式白鴿收容中心,把原本在民居附近聚集的野鴿遷移到中心,避免白鴿在冷氣機築巢的衛生問題,也保護白鴿免受虐待。Kelly舉例,「就像九龍公園百鳥園,有一格格分區,每日有人換糧、基本清潔,然後每一個大籠入面有巢箱,讓白鴿入去生蛋,一個星期一兩次派人收走真蛋,換假蛋」。換假蛋令白鴿永遠孵化不出雛鳥,大大減低繁殖率。「不喜歡鴿的人,其實你日常生活中不需要看到鴿子,但如果你真的很喜歡白鴿,你可以去安置中心看牠們。」
講動物權利 為鴿建家
Gian也提倡設置鴿舍,但她反對封閉式鴿舍,「鴿舍是要開放式鴿舍,不是捉曬啲雀去集中營那種」。英國、德國亦設置開放式鴿舍,為野鴿提供充足食物、安全地方居住,並以換假蛋降低繁殖率。Kelly參考過英國在公園設置開放式鴿屋的例子,但她擔心英國之所以成功是因為較少高樓大廈,白鴿因而願意到鴿屋生蛋,但香港野鴿習慣聚居於高樓大廈,如果可以自由進出鴿舍,野鴿可能仍然傾向選擇冷氣機頂。
「其實冷氣機頂溫度相當高,不是最合適的地方居住,當然你話野鴿點樣去鴿舍,這是另一個議題,都要做preparations,要educate啲鴿入去」,Gian曾與德國關注白鴿組織交流,汲取其成功經驗,有信心只要教導野鴿搬家到鴿舍,比起高樓大廈冷氣機,牠們更喜歡舒適的鴿舍,就如禁止散養家禽前,市民在家飼養白鴿,白鴿也寧願回家居住,不會定居冷氣機,「德國好多獨立義工,在他們自己的家,或者自己花園、路邊設鴿屋」。此外,德國動物組織亦在地鐵站旁設置比較大型的鴿舍,約100呎大可以收容至少60隻白鴿,「德國已經有大約30幾個pigeon box,成個德國,講緊大型那些,小型的是數以百計」。而一旦白鴿在鴿舍生蛋,因為要回巢孵蛋,白鴿也不會輕易搬離鴿舍,「牠大部分時間都在鴿舍裏休息,如果你有鴿舍的時候,其實根本牠不會在人類的地方聚居。」
白鴿一直以來被視為flying rats、害蟲,與骯髒、傳播疾病劃上等號,人類敬而遠之,除了避孕,也有國家採用毒殺、槍殺、引入天敵撲殺等方法。但Gian提醒,野鴿也有動物權益,野鴿原是家鴿,跟流浪貓狗一樣因人類棄養才流落街頭,正如我們透過絕育控制流浪貓狗的數量,控制野鴿數量時也應該考慮更人道的方法,「𠵱家去到2021年,不是再講緊邊個方法work唔work,而是邊個方法啱唔啱,這是講緊animal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