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個月黑風高的深夜,你回家途中忽然人有三急,慌忙衝進路邊一個公廁,廁所內空無一人,當你解手完踏出廁格,抬頭一看發現鏡前站着個長髮女子,一陣陰風吹來,女子把頭捧到手上,拿起梳細細地梳起頭髮,這時頭逐漸轉動望向你……有否覺得心都寒一寒,換個畫面,這次你照舊衝進空無一人的公廁,但鏡前的是一頭清爽短髮的男子,男子把頭捧下來,對着鏡,然後gel頭。頓時大煞風景,陰風也消失無蹤。香港恒生大學社會科學系講師潘啟聰(Joe)自小愛看鬼故鬼片,興趣是研究文藝心理學,他以心理學角度分析香港鬼故,發現鬼故有條成功方程式,鬼故的意義也不止嚇人而已。
Joe的辦公室放滿鬼怪擺設,光是桌上的骷髏骨已經有四個不同版本,有骷髏骨頭玻璃樽、夜光骷髏骨掛飾……但這並非萬聖節限定的擺設,Joe是真心真意喜愛與鬼怪相關的東西。「我一開始介紹自己給學生認識的時候,我真的跟他們說,你看到或者看不到的鬼片,我都看過。」他豪言證明自己對恐怖故事的熱愛。Joe修讀過心理學學士、哲學碩士、中國文學博士,近年他研究短篇鬼故,出處包括書本、電台、網上論壇、大學,今年出書《完全鬼故事寫作指南》,以文藝心理學角度分析鬼故的情節、寫作手法,點先寫得得人驚。
鬼故方程式
「formula嚟㗎,你符合某些條件,你就會覺得係喎驚驚哋,不符合某些條件,雖然故事佈局一模一樣,你都不會驚。」例如文首的公廁故事,長髮女鬼就是必備條件。Joe說,一個成功的鬼故,除了聽者聽第一次的時候覺得心寒,恐懼感還要蔓延至日常生活,他日想起這個鬼故仍然心驚膽戰。
‧日常生活場景
「這個世界無一個100分的鬼故,因人而異。」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可能對於消防員來說,火場鬼故遠比校園鬼故可怕,因為貼身。Joe蒐羅的鬼故中,全部兇案現場都是日常生活的場景,例如大學宿舍、中學廁所、公屋後樓梯。鬼故的第一個成功法則,就是連結日常生活場景。Joe以格式塔心理學理論解釋,心理學家考夫卡(Kurt Koffka)提及兩個概念,「行為環境」和「地理環境」,「行為環境」是我們認知的情况,「地理環境」是實際情况,當我們的認知和實際情况有出入,就會令人驚慌。例如你本來很愛美,很喜歡照鏡,行為環境是你以為鏡子很安全,但當你聽過一個關於鏡的鬼故,夜晚12時正照鏡會打開陰間大門,你就突然發現鏡子不如你認知般安全,因而感到害怕。短篇鬼故衝擊和改變行為環境,告知人實際的地理環境其實有未知的恐怖存在,當鬼故取景於日常生活,讀者更容易在日常生活受到衝擊。
‧受害者多是普通人
短篇鬼故主人翁多數是受害者,跟你和我一樣的普通人。「覺得故事人物跟自己愈相似,就愈容易認同那個角色,那個角色有任何處境,有任何問題發生在他身上時,就容易感同身受。」Joe說因此短篇鬼故事很少出現法力高強的道士、拯救人類的英雄,這些非凡人物與讀者沒有共通點,難以令人投入。
‧信不信由你
大眾對於鬼故事的態度,多是半信半疑,Joe發現鬼故獨有之處,是嘗試令讀者相信,通常都說是自己的親身經歷,「譬如它會懶中立咁樣,信不信由你,我都不希望你撞到我撞嘅嘢」。或者加添歷史、事實佐證,聽起來就似層層,例如香港大學的莊月明樓的三支香、有上無落的電梯,哪裏曾是亂葬崗、墳場。
開放式結局 緊張猶在
結局未完、遊魂野鬼未被伏法的鬼故也比已完結的餘韻更長,Joe引用「蔡加尼克效應」一個關於回憶的實驗,實驗中參與者要完成不同任務,但有幾項未完成就要繼續做下一項,結果發現參與者最記得未完成的任務,因為動機未達,人的緊張心情會持續,而開放式結局的鬼故,就能延續讀者的緊張感,日後更容易想起鬼故的內容。「第二我想也不太需要理論去back up,好簡單邏輯上理解,如果件事已經完成咗,例如故事終結是有個法師好勁,超渡了亡魂,這裏無事,你下次去同一個地方,你不會感到恐懼。」反之如果故事未完,仍然有鬧鬼傳聞,讀者下次經過時才會擔心自己也會撞鬼。
侃侃而談鬼故的方程式,看透鬼怪離奇之事,Joe笑說很多人聽聞他研究鬼故,就問他是否經常撞鬼,「其實沒有」。事實上他不信鬼神,他認為死後世界是因為人類怕死、怕失去人生所珍視的事物而創造出來。他舉例調侃,為什麼天庭、玉皇大帝、閻羅王的官僚制度和儀式,跟古代朝廷如出一轍?「好明顯是古代人投射出來。」
不信鬼但愛看鬼故,他只為追求刺激感和劇情的驚喜,「你明知道自己安坐在梳化上,但你的腦袋就經歷緊一些好天馬行空、好得人驚的事,這個感覺、刺激感好強烈」。他形容這種強烈的刺激感是其他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無法媲美的,就像書本帶你經歷了一場探險。鬼故對於他而言是一種文學作品,而且是從古至今未曾止息的文學長流。
古代鬼故生死觀
「最早其中一個見過的鬼故咪莊子囉。」在《莊子·外篇·至樂》篇中有記,莊子在路邊看到一具骷髏,他問骷髏頭,如果我可以讓你死而復生,你願意嗎?Joe繪聲繪影地翻譯文言文,「骷髏頭說唔制,你這些生人先至驚死,我現在死了覺得好開心呀,你又知死亡好得人驚?死咗之後人人都是鬼,人人都平等,鬼又無皇帝,我又不需要做什麼,嘩我好爽喎」。這個鬼故事與其嚇人,其實莊子是批判時人樂生惡死不合理,當你沒有經驗過死亡,又憑什麼害怕死?「這個故仔就challenge這樣嘢,有教育意味㗎。」
有趣的是,在莊子的鬼故事中,聽起來莊子不太了解鬼的生活,跟現在我們對死後世界有孟婆湯、地府的想像大不同。「以前中國人好順理成章覺得人死後,就落去地下世界,鬼和人不像現在我們這樣,總之你死了就住在underworld,我們人在上面,take it for granted,沒有什麼宗教背景。」曹丕撰寫的鬼故事《列異傳》,描寫神仙、鬼怪的法術,「那時好多文學作品無意義,純粹描述鬼和死後世界」。但也代表魏晉南北朝的古人對生死觀開始啟蒙。直到漢朝佛教傳入,古人對死亡想像開始融入佛教的世界觀,沿用至今。
鬼故目的 不止嚇人
Joe家有兩可愛女兒,記者問他有沒有跟女兒講鬼故事傳授練膽大法,「我有同佢講㗎!但我會揀不恐怖、好笑的跟她說,以前的鬼故我覺得有些好好笑」。他翻開《異苑》,夏侯玄被司馬懿之子所害而斬頭,他回家享用祭品,把頭摘下來放在茶几上,再把祭品一股腦倒進頸中,「我個女已經笑到咩咁喇,哈哈哈哈」。Joe說到呵呵笑,「古代鬼故好多都不恐怖,例如聶小倩」。《聊齋志異》中的聶小倩最後嫁給寧采臣,親友不以小倩是鬼而見怪,後來寧采臣高中,小倩又生下兒子,「根本是happy ending,邊度恐怖啫」。
警世諷刺
鬼故的寫作目的,從不止是嚇人,如莊子批判生死觀,《聊齋志異》諷刺時弊,「某些地府原來可以買官的,好黑暗咁樣,其實講真他邊係講地府呀,他講人間之嘛」。蒲松齡透過鬼故吐苦水、諷刺官場。蒲松齡自19歲中秀才,但鄉試屢不中,無法再上,所以《聊齋志異》中不乏懷才不遇、考場失意的讀書人,例如葉生花光青春考取功名,死了也不自知。
現代的筲箕灣也流行一則都市傳說,有男子在海邊偶遇妙齡少女,共享一夜春宵後,醒來發現自己被埋在一堆石堆下,Joe說因為當時電車網絡發達,筲箕灣成為新發展區,發展出不少色情場所,把女子看作鬼魂或者妖怪,是告誡男子不要輕易搭訕,有教育意味,「那時候沿海地方,都有一些妓女站在那裏吸引水手,剛剛下船的人,當地人,那個社區的人就很不喜歡,可能就傳一些故事出來」。
伴隨刺激的恐懼感
「中大的人類學家Joseph Bosco,他說在二戰之後,香港的鬼故文化轉變了。」二戰後生活安定,鬼故的目的由教育、諷刺轉為追求刺激感,「青少年之間追求鬼故事帶來的驚慌,或者快感,變成一種好獨特的文化」。現今恐怖電影、鬼故大行其道,Joe開玩笑說自己的書應該好賣,因為編輯告訴他,鬼故一直都是文娛書類種銷量最好的。講鬼故時,嚇人的以成功嚇到人為樂,被嚇的竟也很開心,因為奇怪的人類會主動尋求恐懼感,「我們會付錢入鬼屋,我們會付錢睇鬼片,買鬼故」。Joe說The Philosophy of Horror一書提到,恐懼感是很特別的負面情緒,因為恐懼感還伴隨刺激感,雖然傷心、生氣、惡心都是負面情緒,「但我不會說悶的時候打開垃圾桶去索吓」。
文史哲普及 學科變生動
在出版《完全鬼故事寫作指南》之前,Joe跟師兄施志明合寫過幾本跟都市傳說有關的書,例如拆解祭品菜式何來、西貢結界的源起,以鬼故為幌子,普及文化、歷史、哲學。「我跟他小時候都很喜歡看一本書,叫《空想科學讀本》,那本書是用一些好正經的手法,去討論一些好低b的東西,例如如果蒙面超人用腰帶風力發電,大概要20個蒙面超人站在山上食風,才可以點亮一個燈膽。」看到科普讀物的成功,他覺得文史哲也應該普及一下,「文史哲在人們心目中其實一樣都係咁悶」。
供品點解咁差?
他以都市傳說講解中國文化,「例如燒街衣,燒街衣明明是供奉緊啲,你怕會得罪的東西啦,但你供奉的祭品又咁差嘅,水飯、豆腐、芽菜、龍眼,嘩好差㗎喎啲嘢食」。原來因為佛教文化影響下,餓鬼有着火炭般熱的口,針一樣幼的喉嚨,水飯、豆腐這些多水分的食物是貼心的「護理餐」。鬼故也可以認識香港歷史,中大流傳辮子姑娘,有女生從內地偷渡過來,在中大附近鐵路路段跳車,但麻花辮被火車勾住而慘死,其鬼魂在中大流連,前後臉都是辮子,反映1980年代前,大量內地居民偷渡來港,借抵壘政策獲居留權的時代背景。
在翻查與鬧鬼有關的舊報紙時,Joe還發現以前的報紙港聞會大肆報道鬧鬼新聞,警察宿舍鬧鬼上頭條,香港大學宿舍鬧鬼的篇幅比短樁樓還多,「以前為什麼開始流傳都市傳說呢,原來是報紙,港聞版」。美利大廈曾經鬧鬼,當時報紙也圖文並茂,刊出多張僧人祈福、外國人跪地裝香的圖片,「那時不少這些新聞,有一些鬼鬼怪怪的事發生,敘事結構都是,找牧師不行、找神父不行,最後都是要找道士,或者要找僧人才搞得掂」。反映香港人當時的身分認同,雖然被英國人管治,但認為中國文化更優勝。
今天Halloween,記者問「閱鬼」無數的Joe有什麼好看的恐怖片、恐怖小說,他說最愛《閃靈》、Stephen King和Neil Gaiman的書,還興致勃勃地開電腦跟記者分享,他剛才吃午餐時在看喪屍劇集The Walking Dead,以前小朋友未出生前「我朝頭早一起身,食早餐的時候就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