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疫情在外國引起「一小時生活圈」的想像,追求居住、返工、購物統統在左近,不必「頻撲」,我們將想法搬到香港,反思生活環境如何讓人活得更好。今次由50年灣仔街坊Patrick帶路,他曾為中風母親的照顧者,推着輪椅出行才知看似平坦好行的路,原來「輪椅不宜」,但喜歡社區人情連繫、關注回收的他,依然堅持母子一起探索不同角落,在訪問最後更說出新奇想像,由學者來談實際規劃上是否可行!
【明報專訊】疫情在外國引起「一小時生活圈」的想像,追求居住、返工、購物統統在左近,不必「頻撲」,我們將想法搬到香港,反思生活環境如何讓人活得更好。今次由50年灣仔街坊Patrick帶路,他曾為中風母親的照顧者,推着輪椅出行才知看似平坦好行的路,原來「輪椅不宜」,但喜歡社區人情連繫、關注回收的他,依然堅持母子一起探索不同角落,在訪問最後更說出新奇想像,由學者來談實際規劃上是否可行!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