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薄扶林村人/十年計劃

文章日期:2021年11月14日

【明報專訊】打通了一個無聊電話,等待十年,認識一個朋友。再用十年,進入他生活的社區;細水長流,用一生去完成一件美事。

這是2005年我在「星期日明報」發表的作品,當時我把一個在西貢巴士站看到的四條路線(91 91M 92 96R)當作電話號碼(9191-9296)打出,竟然打通了,我跟他說在巴士站見到他的電話號碼,我們談了1:44。十年後我再打通同一個電話,約他來到巴士站見面,我們談了一個多小時,對話間我得知他是薄扶林村人,訪問在2015-12-20《明報》刊登。回家後我找來之前讀過的一本書《薄扶林村》,他和他父親竟然都在書頁內,在我們未見面之前已經見過面,一切巧合得難以想像。我們因此做了朋友,也因此上過電視。而因這本書我未入村就好像跟村內的人好熟絡。後來因為他(巴士先生)我認識了薄扶林村的社工阿Ben(他是《薄扶林村》的作者),我開展在M+合舍的「L社區」計劃,阿Ben帶我入村參加村民聯誼活動,講解薄鳧林牧場的構思,介紹我認識薄扶林村文化環境保育小組的長哥,甚至旁聽過的村民會議。

現時由這個電話,我開展了三個計劃:跟巴士先生的緣分,我們更籌辦了一個組織91919296.life,讓偶遇作為人生每段關係的支撐點;因他父親2017年送我的薄荷葉,想繁殖成101棵分發不同人種植計劃;因阿Ben本《薄扶林村》,開始了探訪村民和收集不同物件的計劃。

A:

2015-12-12我約了巴士先生回當年看到他電話號碼的巴士站做訪問,當日早上11時我先約他到九龍塘地鐵站見面,這裏是我另一件作品《等一個朋友》(2006)發生的地方,當年等Jacky用了四小時,但巴士先生Nigel足足等了十年。

B:

2018年我和Jacky合作參加一個叫「自轉星球」的展覽,認識小童群益會的社工Paisley和Carol,之後一齊合作做賽馬會「藝術有SENse」三年計劃,開展我另一範疇的創作。

C:

2017-9-29我和巴士先生出現在RTHK的直播節目,這一集是中秋節人月團圓的故事,偶然相遇、珍惜和彼此思念是所有人都需要的內容。

D:

RTHK想拍攝我和巴士先生的故事,2017-3-1我回到薄扶林村探訪,當時他父親送了一棵薄荷葉給我,我一直種在陽台。後來才知道薄荷葉是社工阿Kim和村姑在村內的農地培植,再分株給村民栽種。我家陽台的薄荷葉已枯萎得只剩幾片小葉,我急忙向阿Kim求救,經過村姑幾個月的悉心栽培,現在已經在菜園地落地生根,繁殖了幾十棵。

E:

2021年我回看相片,才發現當日站在巴士先生背後的村姑是蘭姐,她是最落力參加我活動的人,一共借了九件家中的物件給我放在展場。

F:

因為Nigel我認識明愛的社工阿Ben,2020-9-5我們第一次在西營盤見面,彼此交換了著作,他說早年已在星期日《明報》讀過我的作品。阿Ben編寫的《薄扶林村》訪問了很多村民的故事,未入村已很熟悉他們。阿Ben強調村落既開放又團結、鄰里彼此包容和信任正正補足現代城市的需要。

G:

薄扶林村文化環境保育小組每兩星期開一次會議,長哥讓我有十分鐘介紹自己,我播放當年在巴士站的對話錄音,巴士先生就坐在我旁邊,大家都微笑起來,這是一個關於信念和信任的故事。之後我很順利跟隨薄鳧林牧場的同事行入村內探訪村民。

H:

2017年Nigel帶我參觀還是地盤的薄鳧林牧場,事隔五年牧場的建築物已翻新,有自己的營運團隊,2021-10-31以「聚落節」凝聚村民,試運設施。牧場的落成是「留住薄扶林村」運動的新一頁。

I:

2021-11-11巴士先生來到M+學舍「L社區」的展場。

J:

隔一段時間巴士站頂就會生出一棵植物,我把它移植到地上,想栽種成一棵樹,再約巴士先生一同站在樹影下拍一張相片,作為項目的終結。

文、圖˙白雙全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