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現作品真實感 多元互動 置身藝術

文章日期:2021年12月08日

【明報專訊】要為不同時代的生活方式劃下界線,可互動屏幕的誕生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對於新世代,特別是Gen Z一群,互動界面是生活環境中理所當然的存在,但跟物件的互動卻反而並非必然。在藝術界,我們近年看到不少光影互動作品,如日本的teamLab,又或是Van Gogh: The Immersive Experience,屏幕與光影是現今理解互動藝術的最常見元素。但在光影成為主要媒介、疫情讓生活囿於屏幕之時,Calder Now這個向mobile art原祖Alexander Calder致敬的展覽,該能讓我們重拾與現實互動的感覺。

向美國藝術家Alexander Calder致敬

已故美國藝術家Alexander Calder的藝術成就,在於透過動態雕塑讓藝術「民主化」,讓藝術成為觸手可及的東西。由於其作品大都以雕塑為主,亦改變了主流雕塑純粹靜態的特徵,帶來具變化的作品。Mobile art中的mobile一字,源自藝術家Marcel Duchamp為Calder下的注腳,本身是探索藝術品與所處空間的變化關係。來到今時今日,mobile一字在我們當代的生活是流動、方便的代名詞,而mobile art一字亦被用作其他用途,由2008年Chanel Mobile Art的展覽,到早前網上看到由真人托着畫作遊街,都是不同的演繹。

現於荷蘭Kunsthal Rotterdam舉行的Calder Now,可將展覽分拆或拼合理解。分拆指的是展品分成兩個主要部分,包括Calder的作品,以及10名受Calder影響的藝術家作品。合併閱讀的話,亦可理解為這個展覽的目的——發掘Calder的當代意義。

展內可以看到不少Calder的作品,如入口處以發條啟動的Untitled (maquette for 1939 New York World's Fair), 1938,到經典的Clangors, 1942都有。「由於作品年代久遠,所以大部分作品都封在透明陳列箱內。但在作品展出初期,Calder十分鼓勵人們觸摸與作品互動。如眼前的Untitled, ca.1947及Birthday Cake, 1956便裝有蠟燭,透過溫差來推動作品。他用的素材大都是日常素材,帶出藝術本身應有的接地感覺。」策展人之一Anna Karina Hofbauer在導賞時說。

展內亦有不少沒有被封箱的作品,如以聲效為主的Red Disc and Gong, 1940,又或是以光影為主的Fish, ca. 1945等。「整個展覽空間本身是一個大箱,整個空間留在穩定的密封狀態,所以互動效果只會偶爾出現。如由裝上展品至今,我只聽到Red Disc and Gong, 1940敲響過一次。」Anna說。

走過絲襪陣散發香氣

回顧經典固然重要,但受Calder影響的藝術新作亦同樣有趣。如Žilvinas Kempinas的Flaming Tape, 2021及Roman Singer的Hemd,1995,便延伸演繹了Calder的作品與氣流的互動。

新品部分主要以多元互動為本,擴大了Calder本身的動態及聲音刺激。如位於入口旁的Ernesto Neto作品It happens when the body is anatomy of time, 2000,便以嗅覺主導,將多種香料放在由絲襪製成的空間裝置,看到香料灑於地上的圖案,亦能看到遊人走過絲襪陣的微妙震動,同時散發香氣。Rirkrit Tiravanija的Untitled (le jeu de l'araignée rouge), 2021則用上桌球作為媒體,只留下Calder用的紅、黃、藍、白色桌球,讓人與作品互動。Olafur Eliasson的Black and Yellow Double Polyhedron Lamp, 2011則以光影互動為主。

另一策展人Dieter Buchhart表示︰「活在人人用智能手機的年代,這個展覽的重要之處在於真實。現時我們有不少數碼、虛擬藝術,亦有NFT等。但這展覽能以身體直接與作品互動,感受到當中的反應,實實在在置身於藝術裝置之中,重點是當中的實在感(physicality)。」

文:Dawn Hung

編輯:陳淑安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舞蹈 藝術 每日明報-Life &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