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霑書房15年 吳俊雄盡心寫香港故事

文章日期:2021年12月20日

【明報專訊】學者做學問,有時予人立於象牙塔內之感,與普羅大眾隔着一道江河。

以「梁款」為筆名的64歲學者吳俊雄,大半生追着本地流行文化浪潮走,年輕時最愛流連旺角,研究對象是麥嘜、維他奶、黃霑,與香港人生活息息相關。

他與黃霑亦師亦友,花上15年編寫《保育黃霑》,藉黃霑經歷譜寫香港故事。完成了這個重磅「自肥計劃」後,他手下的香港故事仍未結筆,決定在人生下半場繼續增修補漏,為香港這本難讀的書加厚一筆。

吳俊雄,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名譽副教授,他另一身分「梁款」更為有名。那些年挾一份報紙上茶樓,看到梁款的專欄文章,以淺白生動文字為流行文化寫下註腳。兩個身分活躍於不同領域,背後同出一脈,都是回應社會感召。

出生於嬰兒潮,吳俊雄說他見過香港風光歲月,他們那一代有機會讀洋書,銳意將西方知識和經驗帶回香港。在英國攻讀博士,1980年代加入香港大學。學院內,吳俊雄認真教書,運用西方知識、先進經驗談香港;又認真做研究、民調,為香港把脈。學院外,梁款在報章筆耕,期望以文字改變大眾。每日從早到晚密密做,「當時每晚睡前回想,覺得今日過得幾好,做的事都是自己想做的」,雖然疲累,但睡得心安。

退休前懷疑自己是「零分部隊」

「退休前那幾年,這感覺開始散失。」大學為爭取經費、躋上國際排名,要求學者做研究寫文獻,要刊登在頂尖期刊,並以此作為工作表現、學術成就的評分標準。偏偏吳俊雄最感興趣的研究,是與大眾息息相關的民間故事、本地媒體等題材,與官方指標相違:「根據官方標準,我所做的都是零分,我經常數自己是否『零分部隊』。例如用中文寫作,零分;寫香港歷史,基本上都是零分;寫香港文化,可能有0.5分。變相我寫一大堆內容都不太有功績。」他說:「那段時間路過部門走廊,時常頭耷耷,覺得負累同事。」公事以外,連一向做開的民間研究都開始感到力不從心。累了,他如此形容那幾年的狀態。

2014年雨傘運動,放出第一枚催淚彈,「是棺材上最後一口釘」。他說,當時身處演藝學院附近,之後從灣仔一路走到般咸道,每一步都行得吃力,覺得香港不再是香港:「當時很傷感,就如人生最後一課的開始。」終章開始落筆,他不欲再花時間在不喜歡的事上,決定停一停,2015年提早退休,翌年正式離任。

退休5年多,他笑眯眯說道,放下大學職務,他在照顧媽媽與研究黃霑兩邊走,日子慢下來,每日都在過quality time。

讀黃霑「前傳」 了解1950s香港

吳俊雄的辦公室,書架填滿與影視文化相關的書籍與光碟,辦公桌墊是黃霑書桌的原大照片。

2005年吳俊雄受黃霑家人所託,整理他的書房。回想當初接下這個任務,吳俊雄並沒有打算花這麼長時間。黃霑家喻戶曉,再說他的故事,到底想說什麼?對着他留下以萬計的篇章、過千萬的文字,如何保存?如何整理?今日回望,吳俊雄慶幸自己選擇慢慢細做,才能理出黃霑故事的當代意義。

黃霑1949年來港,定居深水埗。吳俊雄追隨當年黃湛森(黃霑本名)的腳步,經歷1953年英女王加冕巡遊和石硤尾木屋大火、1956年暴動穿梭深水埗街頭、入喇沙讀「番書」,同時受新舊與中西文化衝擊……一步一步走過黃霑成長路。「對於1950年代的香港,讀過霑叔『前傳』後了解許多,發覺香港歷史整本書變厚了,那一課是我沒有讀過。」

吳俊雄生於1957年,「這個『前傳』很重要,沒有這一段,就不會明白後來的演變」。黃霑在上年紀五十年代的經歷,就化成他的創作養分,在七八十年代寫下膾炙人口歌詞,記錄了香港的黃金年代。

帶團遊深水埗 回顧少年黃霑足迹

黃霑逝世17年後,1書5冊《保育黃霑》出世。吳俊雄帶團遊深水埗,重塑少年黃霑足迹。參加導賞團的人,有與他一樣白髮蒼蒼,前來重溫、鞏固香港歷史;有20、30歲年輕人來追回香港歷史。少年黃霑親眼目睹的石硤尾大火、雙十暴動,發生時他們都還未出生,跟隨黃霑走一回,所謂傳說頓時變得真實起來。「年輕人行(這段路)很有感覺,因為大家都覺得,有些事做了也沒有用,有什麼可以令自己與香港掛鈎?」吳俊雄透過黃霑,希望為香港這一本書加厚,令年輕人都讀得懂。

《保育黃霑》是吳俊雄書寫香港的重要一章,其實他還「保育」過不少香港人香港事。他為香港文化博物館做流行文化歷史研究,將戰後廣東歌、電視、電影等珍貴藏品再現大眾眼前;幫許冠傑拍攝短片,記錄歌神傳奇;又在香港電台主持節目,鑽研粵語長片……偶爾友人拋下一個專題,他又埋首研究。無論退休前後,他的工作終歸緊扣一個「民」字,保育民間文化,保育香港。

「凡走過必留痕迹」,但這些年失去得愈多,愈驚覺不保留、不保育,存在的痕迹可被抹得一乾二淨。從小伙子走至滿頭銀髮,吳俊雄一路上拾遺民間碎片,一路上拼湊香港歷史。黃霑一書雖已出版,但他輻射出的香港仍未寫完,吳俊雄腦海中仍有不少點子,繼續寫香港故事。

文:張淑媚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人生下半場]

相關字詞﹕盧炳松 梁萬福 香港歷史 人生下半場 保育黃霑 深水埗 梁款 黃霑 吳俊雄 流行文化 每日明報-副刊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