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奇案達人}探員X 細尋枝節 挖掘內情 反思奇案背後

文章日期:2021年12月26日

【明報專訊】2021年度YouTube香港十大熱門創作者,第一名「試當真」眾望所歸,但第二名的「解密工作室」只經營一年多,排名便超過Anson Lo等頻道。這個由探員X(化名)一人經營、片尾有英國短毛貓小白客串的頻道,現時有26萬訂閱戶,並非賺取廣告收入的內容農場,因影片涉及謀殺、兇案等內容,早被YouTube加上「黃標」(不適合多數廣告客戶);內容不是舊瓶新酒,每每能加入不為人不知的細節,戳破時代雖在進步,不變的是世道險惡,人心不古。

多數奇案為情或為錢

冬至黃昏,元朗大旗嶺村行人提着大包小包回家過節,沒在意附近曾經發生兇案的石屋。居民騎單車出入的「迷幻隧道」,正是兇手棄置藏屍膠桶的地點。兇手於22年前的冬至被捕,大家普天同慶之際,死者與涉案者均無機會與家人團圓。案發時為聖誕前,但探員X說:「要發生兇案或意圖不軌時,任何時候都是機會。」而那些案發現場或兇案單位,往往就在大家身邊,只是沒人為意。如果我們及早察覺,或能及時挽救悲劇。

探員X自小就愛躲在被窩收聽《恐怖熱線》:「每次聽前奏已經搞唔掂,約12點開始,播到頭1分鐘就熄咗。每次都諗今日要聽10分鐘、15分鐘,但最多3分鐘就停咗。」雖然心驚膽跳,悶在被中直冒汗,但這習慣仍維持了好幾年。不愛上課的他,視奇案書為閱讀啟蒙,因那是他唯一能從頭看到尾的書本,《危險人物》已揭過無數遍,上課時看得入神之際,冷不防同學拍肩,他大叫一聲,嚇壞了全班。「那個年代(奇案)算是比較小眾的喜好,現在多了人喜歡,但都小眾。」因愛聽電台節目,他曾憧憬長大後做電台節目主持。

他本來從事活動策劃和搞小生意,去年因疫情賦閒在家,最初打算在頻道分享鬼古、都市傳說和奇案,但開始挖掘奇案後,便一頭栽進去。奇案是真實發生的事件,不像前兩者般無從印證,亦與生活距離較近,觀眾較易設身處地,「鬼古讓人體驗氣氛,像坐過山車,知道不會死的;奇案在經歷別的生命,讓你感受平時接觸不到的故事」。奇案可以一言概括,「不要說全部,但九成都源自兩樣:情或錢」。但他愈去追溯查探,愈見人心莫測。他第一宗解說的案件,選了自己一直留意的中大教授許金山殺妻女案。許金山既有婚外情,也不想在離婚後與妻子對分物業,在案發前一年已起殺心,開始密謀。探員X感慨學術水平如此高的專業人士,行為竟令人髮指:「我們普通平民,甚至較弱勢的人,道德及價值觀可能都比他高。」每次拆解案件後,片末都有感想或勸誡,他強調都出自肺腑,「這些都是真人真事,讓人可以從奇案中學習。其他鬼古那些,未必真實,或純粹食花生,提供娛樂」。

重返現場查證 提供新思考角度

他踏入「奇案圈」之初,曾就紙盒藏屍案聯絡前輩「花家姐」胡莉芹,得她提點,緊記查奇案要確保資料正確,「今天探員X這個形象,大部分人都會相信我。一定要查證得好深入」。如果照搬維基百科的內容,或許一天就能上載一條片,但他往往會回到現場及向街坊查訪,又從紀錄片、討論區、舊報等蒐集各方說法。紙盒藏屍案雖定罪多年,但仍有人確信被告無辜,他於是訪問了當年的辯護律師湯家驊,以及與被告相處10多年的獄友,嘗試梳理事件,所以即使事隔多年,他也能補上被遺漏的枝節,甚或為觀眾提供審視案件的新角度。例如很多人質疑當年「光頭神探」貝亞排除了車輛運載屍體的可能,但探員X追溯到貝亞曾找過50款不同型號的私家車,驗證能否放下紙盒。另外,寶馬山雙屍案的兇手在6個月後才繩之於法,大眾熟知的版本是主犯在船上炫耀死者的球鞋,因而東窗事發,但探員X則查證是主犯的童黨首領為了懸紅,才報案出賣他們。「這些我都要驗證好久。好多口耳相傳未必是真的,如果不驗證,就一直錯下去。」他亦只查奇案,不查懸案,因奇案已被破解或有判決,而懸案則未有結論,若強行解說,內容只會流於表面。他的出片量不算高,每個月只有約兩條奇案分析,每條需花約10多小時蒐集資料和撰稿,10小時剪片。若要查找舊案件,看舊報紙似乎是最直接不過的途徑,但奇案圈另一前輩、資深傳媒人「重案組黃sir」,就曾與探員X分享,以前突發記者打電話回報館,匯報幾句就草草掛線,報館同事要填滿版面,只好天馬行空自由發揮。加上以往的資訊多由警方發放,「換言之,只是警方想給市民的資料,我不會盡信舊報紙,所以每宗案件都用較長時間去查」。

逐步鋪陳 引導觀眾思考

在他之前,香港也有分析奇案的YouTuber,但多數是訪談聊天,形式自由,沒有精密的故事鋪排,觀眾也毋須專心聆聽。但他追看過解構日本奇案的「老高與小茉」,以及講解外國奇案的「X調查」,二者都抽絲剝繭、層層遞進地說故事,他就想到把這種解密方式套用到香港,「用來講述我們耳熟能詳的案件,令人投入到整個案件的內容」。雖然,所有案件都離不開殺人、隱瞞案情、拘捕、判刑4個步驟,最直截了當是由結局講起,然後順時序交代案發經過,他則希望留有懸念,讓觀眾參與和隨故事發展推想。如大角嘴肢解父母案,他會逐步鋪陳,引導觀眾去思考兇手是誰,父母怎樣消失,讓人感受懸疑之處和討論空間。他提到王嘉梅命案:「我們真的每天經過深水埗,也可能經過她(遇害)的劏房,命案好近好近。」他相信觀眾專注聽故事的話,更能想像當事人的處境,理解背後的原委和社會問題:王嘉梅何以走上援交之路?怎樣的生活和文化,令施害者與受害人走上這個結局?「我不是新聞報道般描述事件,而是包裝成一個故事,令人多份同理心,不要生出作惡的小念頭。」

釋囚道謝:解密片可警惕年輕人

這並非他的一廂情願,秀茂坪童黨燒屍案的同謀黑仔已出獄,今年曾經主動聯絡他,二人聊了兩個小時。黑仔向探員X道謝,說如果自己當年有看到這些結語和感想,未必會犯案,希望他多拍片,警惕年輕人別誤入歧途。黑仔這通電話,主要想解釋事發經過,為其中一個主謀「番薯」說好話。他憶述當年番薯想一人扛罪,自己孭死者到聯合醫院,但主謀「大王」怕死者的傷勢令人起疑,提議合力燒屍。黑仔表示番薯將要為出獄「打品」(做品格測試),希望探員X能出片澄清番薯的角色,探員X由此感受到「蠱惑仔」的情義,「接觸多了,覺得他們好簡單,為愛情或為義氣,在衝動下去做這些行為。當然許金山就不是」。幾乎每一條片都有涉案或受害人的親友向他提供資料,也有疑兇的親屬、死者男友等不想往事重提,叫他關閉留言欄或將影片下架。最近,有人多次投訴影片和傳電郵,要求他將大旗嶺村案的影片下架,身邊人都懷疑是出獄兇手之一,更擔心他的安全。「他們(釋囚)失去過自由,知道可貴,不會輕易再做衝動事情。我不太擔心,會小心保障自己的私隱。」未開YouTube頻道前,他只覺囚徒的世界神祕,工作室鄰居說曾因賣翻版碟坐牢,已令他目瞪口呆。現在他認識不少釋囚,更到過殺警案釋囚文錦棠的家,載他去做訪問,可以自在放心地跟他們相處,「更生人士有自己的新生活,不想再失去自由」。

嘆同類案件屢現 人心無進步

訪問前一天,一名21歲的大學生向他報料,指在網上認識到稱可以包養她的男人,結果對方用她的裸照和資料威脅她80萬元和要求她賣淫,她唯有就範,又向家人和財務公司借錢。現在男人已被捕,她已知的受害者有4名,希望藉探員X的平台,能讓更多人知道這些騙案就在身邊。「有人會說這個女生的道德或價值觀有問題,但這與她被騙和那個人犯罪,是兩回事。她承受到這個壓力,難保另一個承受不住的,就跳下去了。」另一方面,他又感不忿:「這些騙案每個年代都有,為何每個年代的妹妹都是這樣被騙呢?思想應該進步才對,但多年來不停重複。」

以前資訊不流通,人們可能因衝動犯案,抱僥倖心態,現今社會進步,到處都有閉路電視,但不代表人心進步,「不是以前才有屋邨童黨,昨天才有段片,有少年在遊樂場追着另一個人打,到這個年代還有街童打鬧」。罪案依然重演,像1999年的大旗嶺村命案,17年後竟有手法相似、同樣有3個青年謀財害命的工廈石棺藏屍案。「香港是很小的城市,有人不見了一定知道。」紙盒藏屍案長踞香港十大奇案榜首,兇手至今仍有爭議,探員X則覺得千禧年後的案件更見離奇,尚有很多疑點討論,「石棺藏屍案,只有四五百呎的單位,那女子在裏面都不知道案件發生?與3個男人同居大半年,都可以說沒發生關係?奇過紙盒藏屍」。現在大家太多接收資訊的渠道,社會對這些罪案的關注不及從前,像上文所說的騙案,「無人關注這宗新聞,王力宏咪仲爆」。

犯案者悲慘童年影響深遠

在多類案件中,他最不齒又最怕談論的是兒童虐殺案,因成人尚可判斷環境和避免兇案發生,但兒童難以承受痛楚,眼見最信任的人變成施害者,卻求救無門。2018年5歲女童虐殺案的哥哥最後生還,但成長陰影已不可磨滅。「好多兇案的兇手都有悲慘童年,如殺害王嘉梅的丁啟泰,我好相信童年可以影響人一生面對事情的態度。」他舉出多個例子:大興邨鹽醃屍案的母親犯案後,帶同3歲稚女躲到時鐘酒店,女兒之後入住孤兒院,長大後因販毒被捕;大埔寶湖花園燒屍案的外孫女在現場目睹外婆作案,「外婆被捕時,說自己女兒當年殺了家姑,坐幾年就出來。你想這個外孫女承受多少事情,將來的路是怎樣?」透過影片觀眾,他認識了白沙村女童失蹤案兇手的其中一個兒子,他在案發時燒傷,但慶幸多年後能走出陰霾,建立自己家庭。

驚訝影片成家長教材

教他意外的是,他的奇案片成為了家長跟子女一同觀賞的節目,「父母不一定會表達,說出來其實好簡單:你不要吸毒啊。但有個有血有肉的真實事件,跟他們說時,就好深刻」。白沙村兩名遇害女童都在獨自外出或放學時遇害,他相信二人的父母也曾再三叮囑不能跟陌生人離開,最後還是遭遇不測。在屋邨成長的他,確信「在街頭學到的比課室要多」,翔實記錄的奇案真事,終究有它的警世意義。

文˙ 梁雅婷

{ 圖 } 劉焌陶

{ 美術 } 鍾錦榮

{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