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人又過了個冷清的新年,連黎明都來贈興,用《全身想旅行》唱出大家的心聲。其舊作的歌名「眼睛想旅行」剛巧亦成了新常態寫照,被用作網上旅行團的宣傳句。近日最多人討論的,就是索價數百元的小學生Zoom遊京都團,惹人質疑收費和「睇片遊學」的成效。雖然人們一笑置之,但其實業界有人正認真嘗試,看好大有可為;社福界亦開始摸索,發現這是維繫家庭甚至鄰舍關係的新活動,對基層家庭而言,意義不亞於實體旅行。
背景
項目:網上旅行團
目的:在疫情下,讓香港人體會旅行樂趣
人物:社福機構、旅行社、本地遊組織
網上日韓台遊 凝聚街坊
受黃大仙美東邨重建影響的居民,於2020年底獲原區安置至東匯邨匯智樓,他們入伙時正值疫情,對該區的歸屬感和鄰里連繫較弱。明愛東頭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本來計劃了多個活動,例如本地一日遊,讓居民互相認識,惜因社交距離措施取消。督導主任陳浩泉說:「我們不能擺街站,也較難上門接觸居民。社工工作不想有社交距離,但偏偏現時有較多限制。」疫情稍緩時,四人一組的活動限制、部分設施關閉等也令他們對復辦旅行有保留。及後,中心借鏡學校籌辦網上旅行的構思,於農曆新年時舉辦了日韓台三地的網上新春遊,有約25戶參加。兩個社工換上韓服及和服,用Zoom和OBS串流直播,將相片和影片變成背景,由集合、候機、登機到遊覽景點,介紹三地的風景、新年佈置及習俗,導遊之一註冊社工呂文慧解釋:「與坊間不同,我們着重在文化方面多點,多於一路走馬看花。」鼓舞的是網上遊比實地旅遊更凝聚街坊,平時大家去到景點或主題樂園就會各自各活動,但網上遊則可全程同遊,又在每個場景大合照。
一個下午,買菜、旅行、煮飯
比起其他常見的網上社區活動如摺紙或禪繞畫,網上遊更加老少咸宜。「有長者反映去旅行會憂慮去洗手間太頻密的問題。去郊外、長途、外國旅行都會擔心。網上旅行的話,他們可以隨時去洗手間、飲水。」加上,活動方便忙於照顧家庭的主婦,一個下午就可以買菜、去旅行、煮飯。去慣旅行的港人或覺得這樣遊世界欠缺趣味,但另一擔任導遊的註冊社工栁德蘭說,有過半參加者從未出國旅行,所以在機場見到導遊模擬在行人輸送帶行走,以及平時港人打卡的登機閘口時,尤其興奮,「他們說好多時在電視、電影見過,未真實去過」。年幼參加者最喜歡風景如畫的日本,有的是初次認識神社。
與家人分享手信
為增加旅行真實感,參與家庭會於事前領取社工準備的手信包,當中有登機證、小食如鳳梨酥和日式年糕,以及用來做燈籠手作的利市封。當去到特定景點時,就可以一起品嘗,了解飲食文化,促進家人互動,呂文慧說:「例如小朋友愛吃韓式紫菜,他們會有禮地把抹茶包分給爸媽。」在旅程開始時,導遊會跟參加者玩「收買佬」遊戲,令參加者願意開鏡頭,之後着大家找出一般家庭常有、旅行必備的用品,「但就沒有護照一項,我們考慮到有些家庭未必有」。大家把太陽眼鏡、帽、背包和雨傘等帶在身上,一副整裝待發的模樣,呂文慧就考問他們:「最後最後,乜都帶晒,仲要帶咩呢?」大家搶答一輪,她才揭曉:「最重要是人,要帶自己和身邊的家人上機。」這時街坊都有所感觸,有的會立刻抱住旁邊的家人。
認識「團友」 把關係延續到現實
雖然「機程」只有10分鐘,但團友會在「機上」自我介紹。旅行結束時,大家便講出是次認識的團友,導遊會提醒他們日後可認住這些左鄰右里,擴展支援網絡,把旅行關係延續到現實。呂文慧說:「這類活動帶到真實旅行的樂趣、意義,又凝聚到大家的關係,不比真實旅行差。」陳浩泉說,社工本來不常做這類活動,但現在得在限制中摸索,習慣運用網上途徑接觸受眾:「部分人會說又是用Zoom。我們既不想用Zoom,但只能用Zoom,我覺得是兩難。為何我們這次會粉墨登場呢?就是希望整個體驗沒那麼枯燥乏味。」他又補充網上旅行有其限制,「在家中好多事情讓你離開、分神,如接電話、照顧小朋友,這方面難與實地旅行相比」。
感官體驗轉為知識文化
社區深度遊組織「活現香港」在2020年初已轉陣做網上旅行,創辦人陳智遠的體會是,網上旅行不應是傳統食玩買旅遊的替代品:「不是百分百將實體團翻譯,這是坊間為何取笑用Zoom旅行的原因,用Zoom去看環球影城是無謂的。」上月,他們舉辦了「香港尖沙嘴電影之旅」,挑選10個電影場景,由導遊實地講解甚至訪問路人,另有主持在直播室播放電影選段,熒幕上清晰見到今昔對比。當導遊前往另一景點時,主持那邊就會有問答遊戲或講解電影背景,流程緊湊順暢。
網上旅行玩法多 發展空間大
轉陣之初,「活現香港」參考過國內的「雲旅遊」:「令我好驚奇,最受歡迎的直播是看四川熊貓。又不是完全播片,為何只是熊貓走來走去,都會有這麼多人想看,從中得到靈感。」國外亦流行網上旅行,但形式較簡單,通常由一個導遊全程帶領和講解。兩年經驗下來,他摸索出網上遊的要點有三:現場感、緊湊交接、互動,做法如同網上節目(online show)。雖然不能去布吉海灘曬太陽、到台灣夜市掃街,但能將感官體驗轉化為知識文化,「在新常態下,有好大空間可以發展,追求知性體驗的客人不介意坐在熒幕前」。
而且,陳智遠覺得網上旅行不乏優點,例如能突破空間限制,以往實體社區團一般約為2至3小時,步程不遠,但網上遊就可切換不同地點:「有次我們在觀塘碼頭、堅尼地城各找一個路人,再與網上觀眾同時玩問答遊戲。開啟了好多之前沒想過的互動。」另外,也拓闊了表達形式。他曾在盂蘭節舉辦網上西區鬼故團,本來想在現場安排演員,但因限聚令改為在辦公室搬演鬼故事,再配合在現場探險的導賞員,劇情發展更由觀眾投票決定。再者,網上旅行需求五花八門,有疫情下被困院舍或家中、想念外出逛街的長者;美國、加拿大、香港三地親人在網上遊中環,取代往常回港的家庭聚會;大學為在酒店檢疫的來港生,安排認識香港的行程:「可以見到未必會取代大眾消閒、消費市場,但市場有好多需要。」
陳智遠說網上遊的對手並非其他旅行社,而是Netflix和YouTube等娛樂,所以除了解決直播及收音等技術問題外,最費心是構思與觀眾互動的遊戲。封關和限聚令出台,令其團數驟減九成半,他們轉型時有兩個考慮:「因為受制於戶外,希望無論疫情怎樣反覆,我們都可做到。第二是不應做新範疇,因時間太長、太冒險,要在我們講故事的基礎上發展。」事實證明這方向正確,旅行社接連倒閉,他們的業績不跌反升,也沒裁員減薪,曾經一個月有近50場網上旅行,「我做了旅行9年,當初不會想到會出現這樣的旅行模式」。惟現時屬各自摸索階段,在國內外未見有主導市場的機構。
他本人也是個「重度網上旅行者」,笑說因近日疫情急轉直下待在家中,這兩晚遊了6個國家,包括位處蘇格蘭的奧克尼群島。他覺得那是人生必去的「天涯海角」,但可惜沒旅伴同行:「看到那些石陣、那種天地荒蕪,好震撼,沒想到這樣偏僻的地方都可以發展到實時旅行。」旅遊費用因隔離和檢測大幅提高,他斷言這模式會為新世代旅遊生態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遊學團。網上旅行亦是到偏遠地區前的先導(precursor),讓人以相對低的價錢,了解和確知景點的特色。縱然他已在網上旅行到過奧克尼,但仍不減興致:「網上看過,一開關就即刻買機票仆到去。」同樣道理,他說香港旅遊業界也應該持續舉辦這樣的網上團,才能讓外國遊客在開關時,有親身遊覽的意欲。
遊「鄉下」照樣食買玩?
做境外遊的旅行社東瀛遊也於近月嘗試網上團,執行董事禤國全解釋,行程在過往實體團都有涵蓋,如看風景、欣賞美食和體驗酒店,讓參加者日後能自己到訪。以宮崎為例,他們會與當地觀光部門合作,做1小時的facebook直播,包羅了平時5日行程的景點,整趟旅行牽涉多方人手:香港有兩個領隊介紹,日本有旅遊專巴,每個景點各派導遊於現場講解,亦有當地觀光代表,再剪輯景點影片。旅行尾聲,領隊會像「直播帶貨」般,介紹在公司網店可訂購哪些當地手信特產,順帶介紹食法。
日本人處事認真,他說這樣的行程至少要排練三四次,還要留意當地天氣。此外,他們有辦網上遊學團,行程配合校方主題,例如說自然保育,就在宮崎日南海岸講解「鬼之洗衣板」如何形成,同時於課室安排與旅行地點相關的活動,包括先從日本預訂藍染材料,讓學生隨當地導師做藍染:「做完就好似去完日本,有手信帶回家。」或者讓學生玩劍球或為陶器上色,「活動要能在香港做到的,沒法做到太複雜、太大件」 。
對於網民訕笑網上旅行是「睇電腦」、收費過貴,他認為實地旅遊對香港人早已不是奢侈品,故以前人們沒留意網上旅行,不明白背後牽涉的人力資源:「可能香港人太幸福,好多資訊不用錢。」但若然為降低成本,只播片或圖片就沒意思,「看到日南海岸現場,四周的花草樹木,太陽落下,是不同的」。陳智遠覺得,其實受批評的京都旅行團團費不算昂貴,因行程為兩個全日,即每天只是350元。禤國全提到,實時網上旅行有其時差限制,特別是學童遊學團,暫時較難到歐洲或加拿大,最遠只到澳洲。另外,因成本所限,亦較難做到一團十多國的旅行模式,主要圍繞一個地區或城市「深度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