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春風到人間花開透。
農曆新年賞過桃花水仙劍蘭後,此時此刻,輪到吊鐘花登場。吊鐘花,因花倒懸於纖細伸長的花柄上,花瓣為5裂片,外緣微微外捲,如倒掛金鐘,因而得名。一般在農曆新年前後,約1月下旬至3月盛開,故又被稱為Chinese New Year Flower。想欣賞奼紫嫣紅開遍的美景,最多人愛到西貢的大枕蓋尋找花蹤,今次我們亦帶大家走到人煙較少的東涌石獅山,欣賞正值盛開的吊鐘美景。
人氣年花砍伐嚴重 政府立例保護
農曆新年前後行山,不時會有驚喜,偶然在山頭會遇上開得燦爛的吊鐘花(Enkianthus quinqueflorus)。因長相像鈴鐺,又名鈴兒花。常見的花色嫣紅帶淡白,形態嬌美玲瓏,極具觀賞價值。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項目主任盧碧玲指,吊鐘花是本地原生植物,為杜鵑花科灌木,在廣東、廣西及雲南一帶亦見其芳蹤,本港則散見於西貢大枕蓋、南區紫羅蘭山、大埔嘉道理農場、東涌石獅山等,常見於開揚的山坡灌叢中。她又指,吊鐘是早年廣受歡迎的年花,由於它於農曆年前後開花,因此不少市販到郊野整株砍伐,再運往市場出售。由於砍伐情况嚴重,結果1930年代港英政府立例,禁止任何人管有及販賣吊鐘,時至今日,吊鐘仍受《林務規例》保護。
先開花後長葉 先紅葉後轉綠
根據《中國植物志》描述,作為迎春花之一的吊鐘,花從枝頂覆瓦狀排列的紅色大苞片內生出,苞片長圓狀橢圓形、匙形或線狀披針形,花萼5裂,花冠呈寬鐘狀,口部5裂,輕微反捲。花色多變,多為紅、粉紅、桃紅、白等,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首席講師侯智恒指,顏色雖有差異,但都屬同一品種。根據漁護署「香港植物標本室」資料,吊鐘花以傘房花序頂生,花朵位置等高,形成微圓花序(花序:細小花朵為吸引昆蟲傳播花粉,往往以不同方式結集,是為花序)。記者曾於西貢鹿湖郊遊徑看過吊鐘花有5至8朵結集,侯智恒表示,吊鐘花的結集差異很大,以一個「鐘」代表一朵花來算,有些結集可以多過10朵。
除了生長形態跟一般花朵大有差別,吊鐘的葉子顏色及生長狀態亦是別樹一幟。侯智恒說,吊鐘是先開花,後長葉,長出的新葉先為紅色,其後漸漸變綠,跟一般植物葉子先綠後轉紅的狀態大為不同。通常紅葉密集生於枝頂,但有時亦會先長綠葉,主要受泥土、陽光或雨水的影響。
除了吊鐘花之外,同樣在新春前後開得燦爛的還有吊鐘王。單從名字看來,你或會以為兩者來自同一家族,但盧碧玲指兩種植物不單無絲毫關係,更有極大分別:
吊鐘花:
杜鵑花科灌木,1至3月開得最燦爛,最多長至2米高,吊鐘的花較小,花瓣帶少許透明
吊鐘王:
金縷梅科喬木,2至4月盛開,可長至10米高;花朵比吊鐘大,顏色呈深玫瑰紅
據「香港植物標本室」資料,吊鐘王本名紅花荷(Rhodoleia championii),假頭狀花序懸垂,形似吊鐘花,但較大,故亦稱為吊鐘王,極具觀賞價值。紅花荷外貌像一朵朵紅色下垂的花朵,但原來「每朵花」是由5至8朵花組成的頭狀花序,因內側花瓣退化或移位,而外側的花瓣發育,令整個頭狀花序看似為一朵單花。紅花荷是原生品種,在1849年在香港仔後山林首次發現,現時多生長於郊野公園內,同樣受《林務規例》保護。
盧碧玲對吊鐘王最深刻的印象,是她看見有雀鳥在吊鐘王附近徘徊時,花瓣把雀鳥的嘴均沾上了胭脂紅。她提醒大家,不論是觀賞吊鐘王抑或吊鐘花,大家記得眼看手勿動,千萬不要採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