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城市:等候移送新常態 外傭染疫無家歸 民間自製隔離指南自救

文章日期:2022年02月27日

【明報專訊】醫院牀位不敷使用,輕症或無症狀患者要在家等候移送入院或隔離設施。以往四波疫情均要清零,政府從沒教患者如何在家與病毒共存,民間唯有自救,紛紛轉發英國國民保健署的家居隔離指引。而那些「無家可居」的確診者要流落街頭,既是人權問題,也帶來公共衛生風險。幸好,有團體為她們提供臨時居所;民間機構按香港居住環境制定簡明指引;大學自設隔離區讓學生留宿,也有僱主照顧外傭之餘,全家也平安無虞。這些例子,讓這場漫長的「等候」不致絕望。

案例一:大學宿舍設隔離區

第五波疫情初起,多家大學陸續傳出嚴苛的宿舍條件,如禁外出兼職探家人,樹仁大學則試圖採取更人性化的處理。校方將其研究院綜合大樓7樓變作隔離層,收留快速測試或核酸測試呈陽性的宿生。該樓層共有30個房間,本屬教職員及碩士生宿舍,單位均有獨立廁所。住在高層的宿生小欣(化名)認為校方做法較其他大學具彈性,雖然宿舍非正式檢疫隔離設施,同幢宿生仍有感染風險,例如與打理7樓者共用升降機,「但比起逼確診者回家隔離或仍跟室友同住好。」同時認為校方做法可更透明,因校方沒公開入住隔離層的人數,信息公布也有滯後,她有時要從宿生口中知悉確診資訊。有指第一名確診宿生只被安排使用殘疾人士廁所,沒再作隔離,至第二名確診出現才公布并設隔離區。現時,校方會讓學生查閱確診資訊,截至2月24日晚,兩座宿舍共有3個確診個案、9個懷疑個案,以及是否全部移到隔離層。校方亦沒透露隔離層的清潔及膳食安排。學校有為與確診者同層宿生派快測套裝,但她認為理應全幢派發。

校方於2月14日公布自願退宿安排,讓宿生在28日前辦理退宿,同時要求部分學生轉房,以騰出房間作隔離用途。宿生之間有不少擔憂,如回校收拾會感染、把病毒帶回家。目前已有300多個學生退宿,小欣也是其中之一,她回宿舍執拾時發現已冷清,樓層衛生情况欠佳,似再沒有清潔工打理。樹仁回覆指現時大學上下均比較忙,未能解答隔離層措施細節。據悉校方每天提供兩餐飯餸,隔離後學生須繳回費用。親友可將物資交由保安室代為轉交。

案例二:外傭確診 僱主冷靜處理

Emily的外傭Juliet在上班第二日確診,之後被送到亞博14日,日前已經回家。雖然和Juliet共住一日,但Emily估計是因為沒同時進餐及保持廁所清潔,她和懷孕家人均沒染疫。

Emily說:「姐姐已經病得不輕,我開車送她到急症室後,也在車上待了24小時,快測陰性才回家。」Juliet在外隔離期間,Emily和家人自覺是密切接觸者,做足多重措施,包括不出門、分房、帶雙重口罩、打開窗戶、開空氣清新機、測血氧等。Juliet回家後,現仍在獨立房間隔離14日,早晚量體溫,若要出房用廁所,會先傳短訊通知家人迴避,確保不會同時出現。全家人每天做快測,定期做深喉唾液測試。她透過這些措施保護家人,並勸籲,僱主不應嫌棄確診外傭,若急症室爆滿,也應讓她們留家等候:「將心比己,每個人都愛惜自己身體,沒人想病,要互相體諒。」

過程中,她並為外傭準備物資,每日通電話,「這14天她染疫,好像認識了幾年。」Juliet每天在電話哭訴自責,為胎兒祈禱,離開竹篙灣前,主動要求要再在房間觀察14日。「因為她離開竹篙灣前,才是最後一天接觸確診者。」Emily之後也有為其他徬徨僱主提供意見,有的擔心出糧問題、保險及病假等,「不要總在講錢,僱主諒解的話,外傭感受到,會理解僱主想他們注意衛生。」Emily和樹仁大學的案例,讓人見到在居家抗疫前提下,如何顧全當事人的處境和感受。

1.兩類外傭 確診後無法「居家」

爆疫後政府雖一再呼籲,不應將染疫外傭趕走,但外傭帶病露宿的故事不絕。此外,年前雖有新加坡外籍勞工宿舍播疫先例,但目前合約完結、暫居在外的香港外傭一旦染病,政府仍未有相應隔離措施。

家傭匡扶中心(HELP)是參與協助露宿外傭的機構之一,其傳訊主管Avril Rodrigues指,個多星期以來已經有近百求助外傭,其中52個外傭獲暫住居所。這批無家可歸的外傭分為兩類,一類是已完成合約且簽證逗留期限屆滿,但離境前檢測呈陽性的外傭,她們會被送到北大嶼山醫院急症室外,有3個個案在嚴寒雨天等了1天半,並沒有親友為她們準備食水和食物。其後,她們獲轉送竹篙灣檢疫中心,HELP為她們張羅肥皂、藥物和食物等物資。

一般完約準備離境或轉換合約的外傭有兩星期時間,均會住在中介公司宿舍或朋友家中,但確診後均不能回到住處,以免感染他人。入境處回覆查詢指,並沒統計因確診而無法離境的外傭數字。

染疫外傭 流浪停車場、公園

另一類無家可歸外傭便是正在受僱,但因在家快測呈陽性、被僱主要求離家隔離甚至終止合約。若未做過核酸測試,衛生署未必有紀錄。即使到急症室,醫護人員也叫她們回家等候,故部分人唯有住在停車場、行車路旁、公園,HELP靠義工網路才找到她們。政府日前推出電子表格,希望加快分流,優先接收家中有長者、小童或孕婦的確診者。Rodrigues建議政府也應優先處理未有居家隔離條件、被迫露宿的確診者,因這無疑會構成公共衛生風險。

2.「等候隔離」外傭的臨時收容所

HELP現與其他機構和教會提供4間住所,主要是獨立建築物如教堂和靈修中心。然而,這些住所大多沒有獨立房間,其中一個地方容納了12個人,她坦言環境不理想,但社福機構資源有限,每個確診者都需暫居14日,每7日做一次快測,呈陰性後再做n拭子測試。「我們中心只有8個人,每天已工作14、15小時。」雖然陸續有機構接洽,願意提供暫住居所,但杯水車薪,她建議政府可善用空置校舍、宿舍和展覽場地等接收外傭,「我們找了許多中心和團體,但他們不能收留確診者。」印尼領事館指未能提供確診外傭求助數字;菲律賓領事館收到30人求助。Rodrigues則稱已與勞工處、衞生防護中心和領事館取得聯繫,一直匯報這些確診外傭的情况,領事館亦會與入境處跟進因確診而逾期逗留的個案。

僱主有責提供住宿及醫療

她明白外傭通常睡在客廳或子女房間,僱主考慮到家中長幼或空間狹迫而要求外傭離開,但呼籲他們先尋求社福機構意見,並在覓得隔離住宿安排前,讓外傭在家安全隔離:「也有有心的僱主聯絡我們,問應該怎樣處理。外傭是家庭的延伸,如僱主確診也會回家等候,為何不讓外傭回家呢?」勞工處回覆指沒有備存染疫外傭數字,但正與領事館協助沒有僱傭合約的外傭入住合適設施,並提醒僱主不可在僱員放取有薪病假期間終止其僱傭合約,亦要向符合資格的外傭給予病假及疾病津貼,即使外傭未有累積足夠的有薪病假日數,也呼籲僱主體恤。另外,僱主仍應遵守「標準僱傭合約」規定,向外傭提供免費及合適的住宿及免費醫療。另一組織亞洲移居人士聯盟的求助個案中,有40人因確診被終止合約,8人被要求離家,7人即使能留家也沒足夠食物或被要求工作。

3.香港居家隔離 不一定感染家人

有醫生指香港居住環境擠迫,病毒傳染性強,全家感染是必然。家中有確診者是否必然「攬炒」?近日,中大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推出了新版的家居隔離護理指南(bit.ly/3t0icwQ),註明「適用於亞洲高密度城市的情况」。所長陳英凝參考了世界衞生組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香港衞生防護中心的建議,以及日本、泰國、印度、印尼等高密度城市的做法和專家意見。她坦言世衛「分房分廁」等建議較難在香港應用,「他們也不再積極做這個家居指引,因為海外社區好多人都有基本照顧概念。」但香港仍是BB班,所以研究所針對高密度、小空間、廁所環境狹小、要照顧長幼的環境,制訂了11項要點,務求簡短易明。

不少居家指南強調確診者要保持冷靜,但忘記了照顧者的風險,「公共衛生角度,是要用減低風險的方法照顧,讓其他人不要感染。因接觸病毒不一定受感染,要看含病毒量。」故指南也着重預防保護照顧者(見表)。

居家隔離勿「放軟手脚」

外國實行居家隔離多時,卻未有公布居家感染他人的比例或數字,她說香港固然未有數據:「外地是想做,但政府不想做,因怕見到效果原來不明顯。但我相信家居環境一定改善,也是種社區保護。」隔離護理措施讓市民在等待的同時不要「放軟手腳」,是個賦權、學會照顧社區的過程。副所長黃智誠則認為:「如果好嚴謹、好有恆心,不要跟家人接觸,是可以做到不感染的。」而且,若市民懂得在家監測身體情况,也可減輕目前醫療系統的負擔。

4.「做得一樣得一樣」

陳英凝明白有些居所或劏房未能做足所有措施,但原則是「做得一樣得一樣」,以減低環境的病毒量、確保身體有基本的免疫力、加快康復或治療過程,亦可避免感染其他住戶。相反,有部分家居環境許可的確診者,竟不呈報衛生署、自行在家隔離。她指這做法對自己和他人都有風險。因通報後個案會列入「新冠病毒病人入院分配系統」,萬一病情惡化送院,醫生也可根據確診日數用藥和決定治療方案。這也是公民責任,讓鄰居可加強防疫措施。

無清晰隔離指引 弱勢社群陷險境

目前政府稱留家的確診者為「尚待入院人士」,陳英凝指香港仍是居家照顧的階段,未步入外國的居家治療:「相信有足夠設施時,政府未必想社區有病者,故明白為何沒直接叫人留家治療。但指引應該清晰,不說這個名詞不代表不發生。」在這等待增建隔離設施的數星期內,居家仍是多數確診者的唯一選項。居家護理也是災害風險管理的重要措施,要預防重症和入院,「這是香港最大的缺口,政府打算接收個案但未有能力時,要讓市民有照顧自己的基本能力。」又提到居家等候措施假設了患者有家人照料,這令部分無家者、外傭和孤老殘幼等弱勢社群身陷困境,違背人權和感染控制原則。對於大學撥出樓層隔離確診宿生,她則認為是較可行和負責任做法,能讓學生在有校方支援的環境等候,並控制傳播風險,假若有更多院舍和校舍用作隔離用途,她建議政府應要制訂予管理機構參考的隔離管理指南,如棄置垃圾、院舍清潔等。

【居家隔離篇】

文˙ 梁雅婷

{ 圖 } 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歐陽德智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