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字粒、版畫創作 「咔嗒」再現印刷質感與溫度

文章日期:2022年03月18日

【明報專訊】印刷品在昔日是資訊流通的主要媒介,沒有網絡沒有社交媒體,要向大眾發表自己的想法更為困難。在紙媒的世界,記者與編輯肩負把關重任,確保印刷品所寫是事實,文字印在報紙,事件就被記錄在歷史中。那個用鉛字粒、一粒一字組成文章印刷的年代,成為藝術家創作、緬懷的題材。

一份份《真假日報》,任人帶走。寫得真的事情可以是假的,寫得假的事情可以是真的。負責此份報紙的策劃、編輯、撰稿,是作家謝傲霜,她做過記者多年,港聞、副刊都跑過,也在文化版報道,並經歷紙媒轉型開拓網上新聞平台的階段。報紙成為她思考展覽主題的方向,展覽主題其實是「印刷」。她這份《真假日報》,A1頭條寫着〈大學生自殺不遂 研究香港字尋找新生〉,孰真孰假當然要看過才知道。

印刷式微 反思資訊真偽

謝傲霜說現在是後真相年代,與報紙的理念有矛盾,雖然記者受限於接觸到的受訪者及資源,未必能了解全部真相,但心態上都是「求真」的。來到資訊化年代,在網絡書寫和發布資訊的人即使求真,仍是會受政治商業勢力在媒體操作上的影響,資訊增加,反令人無法了解真相。她舉例說香港在2019年後黃藍兩個立場的人,或現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世界媒體報道,都有出現立場先行,選擇相信同立場資訊的情况。由印刷和出版開始,她和不少藝術家的創作主題再縮窄至資訊真偽。

另有一份作品,是謝傲霜與藝術家陳昭霖合作的《這世界容不下逃避現實的人》,謝傲霜選擇了一段小時候讀過的寓言故事為主題,The Rabbits who caused all the Trouble,由美國作家James Thurber在1939年創作。兔仔和狼群住在一起,狼認為自己的生活方法才是正確,當地震發生時,就指摘是兔仔在地上跳來跳去引致。

作品像古老寓言故事書,陳昭霖以版畫刻畫兔仔的生活,謝傲霜認為當故事描寫了狼的說話,兔仔只是不能發聲的被描述者,陳昭霖用圖像呈現兔仔的生活,用文字與圖畫作對比。她喜歡版畫,覺得這個媒介本來很貼近「印刷」的主題,相對於油墨快速印刷,每次刻版畫時都會期待印刷的效果,很有驚喜,也更有溫度。今次用「紙本蝕刻飛塵法」,印刷出來的圖像線條幼細,原來她曾用針雕刻印版。

桌椅上的《華英通語》

歐陽嘉琪的作品《顛倒》,用線在布上縫上黑、白兩個字,「黑」字是白色的,「白」字是黑色的,亦加入很多其他對立元素,如刺繡的橫線和直線,還有兩個字的凹凸分別。歐陽嘉琪笑說自己有時也會混淆了作品的兩個部分,作品概念非常直接地反映了語言對思維的影響。此次展覽不少藝術家都較年輕,但作品的取態不少是緬懷活字印刷的年代。歐陽嘉琪的另一份作品《重製》,在刺繡的圓布上做出一個立體的鉛字粒,是她從另一參展藝術家吳嘉敏處借來鉛字粒後,發現鉛字粒不止是一條長方體,它一端刻有字,另一端有個凹位,估計是扣在機器上作印刷之用,她特意保留這些特徵;鉛字粒的形狀像冰塊在水上融化,靈感來自鉛字粒總是被熔化重鑄,同時亦想紀念式微的活字印刷廠。

周芷瑤的作品《學習》,是用銅版刻製了《華英通語》這本以粵語標音學習英語發音的英語教科書,例如Mother讀作「孖打」,Sleep讀作「士麗普」。她說主題是印刷,自然會想起讀書時期,故把銅刻的《華英通語》鑲嵌在學生桌椅上,她想像如果觀眾可以坐在椅上,趴在桌上,銅刻的文字便會印在皮膚,呼應自己小時候學英文的經歷——她是SEN學生,每次學英文都似要硬生生把字印刻在腦內,很辛苦。因為她的父母是以類似方法教她英文,她至今仍會記住英文字最後出現「-ion」就讀「純」,所以作品留住了這些回憶。

爺爺印刷廠鉛字粒創作

爺爺有一間活字印刷廠,留下一堆活字印刷用的「鉛字粒」,這是吳嘉敏的故事。她介紹畫廊總監楊廣發往印刷廠參觀,楊廣發印象深刻,因此構思這次展覽,他說︰「我希望同我們合作的藝術家,可以做到有分量的展覽,而我的定義是不止講自己的故事,講自己的同時也可應用在香港這個地方。」本來希望作品可以有趣,而不是沉悶地呈現歷史,例如與觀眾有更多互動,甚至做個小型的戲劇演出,可惜因為疫情改變計劃。

鉛字粒落在藝術家手上,想必會是很好的創作素材,然而吳嘉敏在今次展覽之前,一直不知怎樣用爺爺的鉛字粒創作,因為公司多印發票,她手上的中文鉛字粒多是「年月日」和公司名,較難砌出有意思的句子,但她一直想為鉛字粒度身訂做一件作品,漸漸她不再聚焦於鉛字粒文字的意義上,反而是以圖像角度出發,當每一個字粒是「像素」,用字粒砌成報紙的圖案,呼應謝傲霜的《真假日報》。最後作品共有兩個部分,正方形的楓木與鉛字粒砌成的報紙圖案為一邊,以淡淡的木顏色和水彩繪畫「像素」為另一邊,對比今昔的印刷方式。

手做發聲機器

展題「咔嗒…咔嗒…咔嗒…」,乍看實在不明所以,去過才知主題是印刷廠,而「咔嗒…咔嗒…咔嗒…」是印刷廠常聽到的聲音。凱倫偉伯畫廊位處上環,中上環本來有多間印刷廠,「咔嗒」聲可是印刷廠的幽靈?展覽尚有3件聲音為主的作品,藝術家黎仲民作品《原型十二號:週一精神》和《原型十六號:另一播放器》,堅持作品盡量人手從頭做一部機器,組裝木、膠、金屬及電子元件,配合程式編碼,其中一件按掣時屏幕會顯示圖像,機器會發聲,像沒有文字的「打字」。而周芷瑤的《城市拓印》,把印刷意象拓展至日常生活,想像人在城市走路,也是以腳步在城市拓印自己的生活痕迹,她則以機器仿製出既似腳踏又似印刷的聲音。

● 咔嗒…咔嗒…咔嗒…

日期︰即日至4月23日

時間:上午11:00至晚上7:00

地點:凱倫偉伯畫廊(中環鴨巴甸街20號地下)

網址︰bit.ly/3q4j3vW

註:因應政府防疫措施,展覽開放時間以官方公布為準

文:胡筱雯

編輯:蔡曉彤

美術:張欲琪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展覽 活字粒 印刷 文化力場 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