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星期一份「香港地理達人挑戰」的Google Form問卷在網上流傳,問遍港九新界的屋苑街道商場,已經有超過30萬人做過問卷。及後不同人創作不同版本的問卷,有流行音樂達人、飲食達人、歷史達人、文學達人;又有中大、港大和不同中學的問答挑戰。大家貼出自己分數比併之餘,有網民搞笑留言︰「香港人是否真的那麼喜歡考試?」
4項選擇題,「香港的英文名字是什麼?」是level 0的旅客級問題。「香港國際機場位於哪裏?」是level 1的常識問題。還有「公共小巴(俗稱「紅van」)不能駛進以下哪個區域?」、「『傻人樂園』在哪裏?」、配對商場和地區、排列街道順序……
這些問題統統來自「香港地理達人挑戰」。原創者翊少表示,問卷受歡迎是意外,這份問卷源於他和一個喜歡地理的朋友的問答遊戲,「我鍾意地理,他地理(知識)勁過我,我會想試下他到底懂得什麼」。疫情等原因令他們無法面對面問答,翊少就花3天共12小時做出問卷;他的朋友拿750幾分(滿分為1000分)。本來翊少預計只有千多人會玩這個問卷,然而截至訪問當日,已經有32萬人交卷,數量驚人。翊少暫無法看到大部分數據,這個1000為滿分的問卷,在可見數據中顯示,沒查資料的人平均得分約300分。沒想到香港人對香港「地理」如此着迷。
看實體地圖出題
問卷中的知識,不少是翊少讀地圖學到的。他4、5歲時便喜歡看實體地圖,也會留意巴士站路線。訪問時他帶來本年出版的《香港街道地方指南2022》,說自己是看實體地圖出題,因為Google Map較有「目的性」,但看地圖有「探索的感覺」。近幾年他都有買地圖,會留意地圖有什麼更新,經常揭地圖書的他說應該「每一版都看過」,家中另外收藏了10多本地圖。他以前也會看着地圖設計路線圖,所以慢慢熟悉香港不同地方。翊少於南區成長和工作,問卷亦有不少南區問題。他在大專時讀日文相關的學科,地理是他餘暇的興趣。
多人玩,自然有不少人給意見。翊少會非常仔細地讀留言,有些很搞笑,例如「我本身想學車,做完這份卷我決定以後都是Google Map搭巴士好了」。也有移民的教師特意傳信息給他,說因為這份挑戰,令他更加認識香港,很懷念以前在香港的日子。有人則批評他的問卷不是「地理」達人是「位置」達人,問地方多過問地理,翊少回應︰「我有想過出地質、氣象等問題,知道真正的地理應該是問這些,但我會覺得太學術,不是我做這份問卷想考人的題目。」
這份「香港地理達人挑戰」亦令其他範疇的問卷百花齊放,包括音樂、飲食、歷史、文學、經濟、氣象等;有些問卷環繞特定的地區,例如黃大仙、九龍城、大埔、上水;也有以學校為主題如中大、港大。看中大那份問卷,記者發現中大有一個學會,名為香港中文大學競技問答研究社(中大競問研),還寫過專題文章介紹競技問答的定題、出題的題型和原則等。
中大競問研的創會元老趙崇禧在日本留學時,發現大學設有競技問答學會,「競技問答」一詞翻譯自日文的「競技クイズ」,是一個「限定問題之『出題方式』與『答題方式』,並按照一定規則進行的問答競技活動」。他們特別着迷於搶答形式,多數是聆聽問題並鬥快按鍵答問題。現時以表單出題答題的形式名為「筆記問答」,在日本大型競技問答節目通常是初賽部分,例如要求參賽者在15至20分鐘內回答150條問題。
中大競問研現任會長張芊童表示,香港雖然有過《校際時事及學術常識問答比賽》、《係咪小兒科》、《百萬富翁》等節目,但未有以問答比賽為主的大規模學會與組織。在日本有大量競技問答節目如《東大王》、QuizKnock,又有相關動漫《猜謎王》(7O3X),而很多大學都有相關的學會組織。張指他們創立學會,是想推廣競技問答,將來可以組織大學校際甚至全港比賽。他們亦有建立競技問答題庫,現時已有超過4000條題目。
由中大競問研推出的「CUHK1001中大達人挑戰賽」也有過萬人回答,問答的最初部分說疫下學生無法回校,希望「一份Google Form,以問答帶你穿越返去中大」,不少學生校友玩完問卷,在社交媒體表示非常想念中大;亦有校友見這問答缺乏校史部分,另做一個問答。由於現任會長、會員都是在校的學生,他們從意見中發現自己對中大文化了解有所不足,想到學生會等組織解散、迎新營疫下取消,有礙中大文化傳承,張芊童說︰「我們都是中大同學,可不可以同時承擔少少傳承的工作?」
擊中「心理學按鈕」
翊少訪問中也曾說︰「我不知為什麼人們這麼喜歡做卷。」除了問卷問答,早前拼字遊戲Wordle興起,吹起一股猜字旋風,吸引全球過百萬人玩,並在媒體分享猜謎過程的綠、黃等方格,後來Wordle遊戲被《紐約時報》以過百萬美元收購。推廣心理學的社企「樹洞香港」創辦人陳健欣表示,Wordle和問答有趣處之一,是給予遊戲者即時獎勵,Wordle遊戲者每猜中一個字母及正確位置,就會亮起綠色方格;問卷完成會提供分數,即時回應都是令人着迷的原因。這些遊戲擊中了幾個「心理學按鈕」。
知識型娛樂給遊戲者有無傷大雅地作社會比較(social comparison)的機會。很多人會截圖記錄自己的分數,並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對玩家來說,就可以比較自己與其他人的實力,甚至知道自己在接觸到的人,在等級制度之中排行第幾,滿足人與他人比較的需要。所以遊戲也傳播得非常快。好的問卷往往是由淺入深,也能引發人對知識的好奇心,問題最好落在人的近側發展區間(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簡單來說如果人的知識分為內至外3個圓,核心是「現在知道的知識」;第二層是「用少少努力可以掌握的知識」;第三層是「完全不認識的知識」。問卷題目落在第二層是最易激起人的興趣,也能解釋翊少的問卷「不太學術」,才引起大眾的興趣。
答題者學到嘢?出題者得樂趣?
同時玩問卷是建立和鞏固社會認同(social identity)的過程。中大人玩中大問卷,你會不會暗暗覺得愈高分就愈是中大人?陳健欣說想做「香港地理達人」,也是因為它在「暗示香港人的身分」,當身分受社會氛圍壓抑,便會以較微妙的方法尋找出口,建立自己的本土情懷和文化。
知識型娛樂興起也反照知識傳播的困難與機會。陳健欣認為香港的教育制度不鼓勵人內在對知識的追求,而是告訴人學習知識能夠上大學賺更多錢,正如心理學中的過度酬賞效應(overjustification effect),「當用外部動機合理化學習知識的動機,於是知識變得不吸引。當不為外在因素,單純為知識探求衍生的活動出現時,就像沙漠裏的一口井」。那到底玩問答是否真的學到知識呢?陳健欣指有些問卷會將知識去脈絡化,但競技時挑起的情緒,例如被讚賞的快感,能幫助人把知識由短期移入長期記憶。
答題者以外,出題者樂趣又是什麼?中大一班同學成立競問研,以為他們最享受答題快感,誰知問他們喜歡出題還是答題,全部選擇前者。因為當自己所出問題範疇都有人懂得時會非常興奮。翊少曾任補習老師,喜歡出問題設陷阱給學生,他表示會看YouTuber直播回答自己的問卷時,對每一條問題的反應如何,靠什麼方法解題等,有人一眼看得出他在問題設的陷阱,是開心和滿足的事。中大競問研出版及設計毛鎮熙形容,那是找到「同路人」的感覺。●
香港地理達人挑戰
CUHK1001中大達人挑戰賽
心理學達人挑戰2022
文:胡筱雯
編輯:蔡曉彤
美術:張欲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