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城市:可降解塑膠有伏 環保不保 規管+回收搵出路

文章日期:2022年05月15日

【明報專訊】有一日,你走進超級市場,想起家裏的垃圾袋快用完了,是時候買一卷,行到貨架前,見到其中一個牌子包裝上印着大字「DEGRADABLE(可分解/降解)」,令你也發現了自己的良心,垃圾袋一個月用幾十個,如果轉用不會污染環境的膠袋,豈不是美事一樁?自此每個月心安理得選購一卷。不過,早前環境局長黃錦星面對立法會議員建議多用可降解膠袋時,便說「情况比你說的複雜」,複雜在於可降解塑膠是否更環保,其實引來許多質疑,局長更在社交平台回覆留言時,建議參閱聯合國環境署探討可降解塑膠對海洋影響的文件。情况究竟有多複雜?規管與回收又可如何處理這些產品?

OXO膠可分解成微塑膠 反致污染

黃錦星4月25日出帖談及《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其中提到政府歡迎「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提出的24項建議,包括禁止製造、銷售和分銷部分即棄塑膠製品,例如氧化式可分解塑膠製品和部分發泡膠製品等。「氧化式可分解塑膠製品」為何應禁?當有留言說希望了解更多關於可分解塑膠餐具對環境的影響時,局長就貼上一條連結,是聯合國環境署的報告Biodegradable Plastics & Marine Litter: Misconceptions, concerns and impacts on marine environments,第二章列表說明可降解塑膠的用詞及定義。記者往超級市場走一轉,在垃圾膠袋、密實袋的貨架上最易找到相關用字,包括degradable(可降解)、biodegradable(可生物降解)、compostable(可堆肥),不過報告就指出這些字眼「有時並無充分定義,可導致混淆或誤解」。

綠惜地球高級項目主任劉兆朗接受訪問時,與記者仔細看市面收集到的10款可降解塑膠商品上的標籤,可謂各自各「發揮」,最常見的一個要算是連鎖米線店的外賣碗,碗上印着epi「完全可分解塑膠」及英文totally degradable plastic additives(TDPA),及5號膠(聚丙烯,PP)回收標誌。到epi網站看,公司解釋TDPA是加在傳統塑膠上作為催化劑的技術,以令塑膠可進行OXO-biodegradation(氧化式生物降解),而生物降解率視乎其棄置環境,測試證明這種膠在少於兩年內可於泥土達到60%的生物降解。

這種「OXO」膠在聯合國環境署文件被說明為「這種化合物能否完全分解及作生物降解,仍有待證實」。劉兆朗指出碗上中英文的小差異,英文有additives一字在最後,「如果它指成分含有可完全分解的添加劑,我不反對」,但整個碗可否完全分解?這尚有疑問。香港「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去年為管制即棄塑膠作諮詢,公眾參與文件明確指出「國際研究發現,氧化式可分解塑膠在自然環境中是無法達至完全生物降解。此類塑膠在有利條件下(例如紫外線輻射或熱力)會分解成微塑膠薄片,因此更容易污染自然環境甚至食物鏈」。實際上歐盟已在去年7月起禁用OXO膠,美國則規定如印有「可降解」字眼的商品在一年內無法完全降解,就屬欺騙性聲明。

可堆肥塑膠 需特定環境處理

除了氧化式生物降解塑膠,「生物降解塑膠」還包括「可堆肥塑膠」,即在泥土裏有氧氣、有翻動的情况下可分解。劉兆朗解釋,堆肥設施可將廚餘及園藝廢物如爛了的樹枝、花花草草及這種可堆肥塑膠轉化為肥料,不過並非能處理廚餘的堆肥設施就可處理這種膠。台灣環境保護署去年曾公布聚乳酸(PLA)這種可堆肥塑膠的回收率,只佔7000公噸可降解塑料中的5.2%,其主要回收方法是製成固體再生燃料,而外國多採取堆肥或焚化為主要處理方法,但署方提醒並非所有堆肥設施均可處理PLA,其需要高溫高濕的厭氧環境才可分解。

可降解塑膠的複雜不止於此,OXO膠的原材料是化石燃料(fossil fuels),PLA的原材料是生物質(biomass)如玉米澱粉,然而不論是化石燃料還是生物質,也可透過人工合成製造出「聚合物」(polymer),有時也被籠統稱為「膠」(plastic)。這些人工合成塑料即使是由生物質造成,亦並非全都如PLA可作生物降解,可能在成為碎片後變作微塑膠,即是說,這些可能在標籤列為bio-based(生物基)的「膠」不一定是「可生物降解塑膠」。

可降解塑膠趨普遍 規管標籤要快

頭都暈埋?這就是使用可降解塑膠產品是否等於更環保的「複雜」所在。繼續看商品標籤,會更感混淆,有清潔劑的樽身印了個小小「Biodegradable」標誌,但沒寫明是什麼材料製造,因而也不知道可由什麼方法分解;有濕紙巾包裝大字寫上同樣字眼,背面說明「在特定條件下可生物降解」,卻又教使用後棄置垃圾桶;英國進口咖啡包的盒子上寫咖啡袋是compostable,可棄於園林廢物或廚餘專用垃圾桶,但其實香港並不如英國有廚餘垃圾分類。記者再到超市搜尋,亦找到寫明「可降解」垃圾袋的成分是OXO膠;印上「竹漿環保」的杯下方寫明是「氧化生物降解杯」,還有寫上「對環境友善」的「可生物降解」叉子,找遍全個包裝卻沒更多說明。

劉兆朗引述Global Industry Analysts關於全球環保物料包裝的2020年市場調查,可降解塑膠佔34.2%,並預計未來7年將每年增長7.8%。當消費者環保意識提高,可降解塑膠或會愈受歡迎及普遍,他擔心香港仍未規管這些標籤,「最無奈是香港並非沒有空間去做,政府也不是不想理,但就做一半,觀望吓先,既然有心做諮詢,為何不更前瞻些?幾年之後,可能市場已對這產品有更大需求,這刻為何不做好一點?」

他說的非只是實行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建議的禁用OXO膠,而是形成整條處理可降解塑膠的鏈。內地2020年就可降解塑膠參考美國ASTM及國際ISO設國家標準,以降解條件分類,就「淡水環境降解」、「可堆肥化降解」、「污泥厭氧消化降解」等設不同標準號碼,列明測試原理及降解周期等。劉兆朗認為根據標準發展出認證制度,就可作規管,香港可照搬國家標準之餘,再就本地有什麼處理設備管制進口,假設本地沒可處理可堆肥降解塑膠設施的話,就暫不讓其進口,如此便可保證在香港買到的可降解塑膠都會去到「終點」。

香港環團落力澄清可降解塑膠未必環保已有多時,多個「綠在區區」的分站都曾在社交平台出帖說明這些產品造成的問題,「綠在大角咀」專頁提及PLA需在特定工業設備加工處理,過程可能製造更多廢物;「綠在新蒲崗」解答為何不收epi物料所製的米線碗,提醒不可與其他塑膠一起再造,否則會降低再造塑膠的品質;「綠在石湖墟」亦出帖勸不如自備餐具及餐盒代替這些外賣碗。劉兆朗說:「回收塑膠的過程是分揀好、洗乾淨、打碎、入落機熱熔,再經過濾網隔渣,成為比較純正的塑膠,再打成一粒粒成為回收材料賣出去,若當中混入可降解塑膠,會在篩網被截,網就常常要換,就算穿了過去,亦會令打出來的膠粒純度下降,成為有問題的產品。」

回收商處理米線碗 再生膠粒需調整耐用度

本地回收廠商「俊成環保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工場會處理OXO膠,混合在一般塑膠中回收再造,並解釋因會影響再生材料的耐用度,所以會混合其他塑膠,以特定的比例生產,公司總經理方先生說「也不是什麼高深技術,只是我們自己不斷在試」。他稱OXO影響再生物料質素,「我們每個月收集200幾噸(塑膠廢物),epi佔好少好少,不會有十分之一那麼多,可能只有幾噸,我們就在加工上調節,加些塑化劑甚至一些更好的材料處理」。他又提到,會用這些低端再生膠的客戶主要在東莞做卡板,「卡板的壽命都是用一兩轉,又會返來破碎重做,所以他們都不介意用這些材料,而他們也不會完全用再生料去做,因為船運、貨倉的倉存是有標準的,客戶考量好明顯就是成本,我們就賣便宜些,新料平極都萬幾蚊一噸,我們的再生料可以幾千元就買到,就算當填充都好,裏面加三四成(再生料),也是慳了成本。所以我們是掌握住市場需要,就着力去試,如果做出來的料沒有人買,也不會做」。

方先生稱,因為不會特意揀出OXO膠處理,所以不會大幅提高成本,公司亦有為物料的拉伸、衝擊度、熔點等作測試,「我們會打版做測試,因為客戶主要在國內,所以這部分我們也會在國內進行,測試發現影響不是很大,當然每批料都有些誤差,不過用得這些料的客戶都會有些寬容度,不至於話咁嚴謹,如果咁嚴謹就買新料做,不會用再生料,所以主要是經濟誘因」。

「劣質膠都有劣質膠的出路」

他笑言「劣質膠都有劣質膠的出路」,「又如五金舖賣的泥斗仔,即水泥工撈水泥的斗,其實都好劣,混了好多雜質,那些是最底層、最遜的膠,做完工程就棄置,都有人用」,但他坦言「我哋都係逼住做啫,唔怕講,因為在收集過程收到,如果特登挑出來棄掉,不如回收」。他的分類法很簡單,是膠抑或不是膠,如米線碗就是5號膠(PP),只是混了加速碎裂的添加劑,「我們不建議人用呢啲,佢又唔係真係生物降解,就算被你曬完太陽,有個適當環境去降解,其實咪又係PP?只是變了微塑膠而已」。

而可堆肥的塑膠PLA,對他來說就「不是膠」,他們也處理不到,最多只能揀出倒在堆填區,「有時甚至無法察覺,碗呀碟呀還能挑出來,最怕是那些(包裝產品的)薄膜,因為薄膜不止一種,個個以為膠袋一定是LDPE(低密度聚乙烯),其實不一定,有PP,亦有HDPE(高密度聚乙烯),有些說可以分解,其實是在洞洞裏(膠袋結構)打些澱粉,方便細菌起化學作用,拆細它,都唔係真係生物降解」。

在劉兆朗的立場,說到底還是源頭減廢最好,「大家不要用那麼多即棄產品,如果非必要真的要用,在一個理想的世界中,定義要很清楚,消費者不需再分析,一係就得(可降解),唔得就唔可以咁樣叫,或在市場賣,大家用親就知如果百分百biodegradable,就送去一個政府收集的地方,可能要多一個桶特登去收,或者跟廚餘一齊丟,送去一個地方處理」。至於局長提到的聯合國報告其實更走前了一步,「它想說的是就算有處理設施,如果不慎掉到海洋,仍與傳統塑膠一樣是個污染,不同國家即使有規管,決定到邊隻得,市民可放心用、有處理設施,都要小心唔好畀佢跌咗落海」。

【回收可分解塑膠篇】

文˙ 曾曉玲

{ 圖 } 曾曉玲、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林曉慧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