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定向學堂:試玩「你是什麼形狀」遊戲 性格測驗有幾真?

文章日期:2022年08月07日

【明報專訊】「如果每個人都是一種形狀,你會是什麼樣子?」是三角形還是六角星;抑或罕見的Scutoid(有稱盾片狀)和無形?由台灣文化部主辦的「臺灣文化創意博覽會」近日舉行,宣傳文博會的心理測驗「你是什麼形狀的人」(shapeofyou.creativexpo.tw)在網上走紅,遊戲背後是基於「MBTI 16型人格測驗」設計,得出結果亦分16種形狀,究竟這些性格測試準不準?推廣心理學的企業「樹洞香港」創辦人陳健欣(Peter)玩過這個小遊戲,也樂在其中,不過他建議對性格測試最好常備一點謹慎。

這個世界有16類人?

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一套從心理學家榮格的學說發展出來的測試,以90多條問題從4個面向分析一個人的個性,分別為如何得到能量的E(Extraversion,外向型)跟I(Introversion,內向型);如何接收資訊的S(Sensing,感知型)跟N(iNtuition,直覺型);如何做決定的T(Thinking,邏輯型)跟F(Feeling,價值型);以及如何接觸外面世界來分J(Judging,計劃型)跟P(Perceiving,保持開放型),互相組合成為ESTJ、INFP、ESFP、ISTJ等16種個性,而且還會有以數據劃分某些類別如INFJ、ESFJ比較稀有的說法。「你是什麼形狀」的小遊戲也對應了這套測試的特色,能「chok」出一些罕有形狀,如「正1000邊形」代表自信、有策略、領導力強的人。測試結果附上性格簡介、在朋友眼中是怎樣的人、理想的生活、適合做旅伴的形狀和各說各話的形狀。我們從拆解題目與MBTI分類的相似之處,再看透「心理量表」如何為之「準」。

不如先來試答「你是什麼形狀」測試的幾個問題:

Q1:在生活上,你比較相信自己的

□直覺

□經驗

Q4:哪個敍述比較接近你的穿衣哲學?

□注重飾品、顏色與整體搭配

□依照每天心情決定要穿什麼

□不想用腦,同款的衣服好幾件

□衣服長怎樣不重要,乾淨就好

Q6:跟朋友一起出去玩,你通常……

□完全跟上所有活動,全程樂在其中

□到了某個時間點,會突然開始放空

Peter與記者一起玩遊戲,同時猜猜這些題目如何切合MBTI的分類框架,如第1條,他認為明顯是在分S和N;第6條問跟朋友去玩就是在分外向與內向,全程開心就是外向,中間要放空是內向。為何內在的選擇不是「完全不享受出去玩」?Peter說:「因為這是根據榮格的理論,他認為內向的人需要獨處去補充能量,選項中的放空就像已耗盡能量了。」至於穿衣哲學的一題,他嘗試把答案分成兩組,「注重飾品就是J,依心情穿什麼就是P」,以此分開前者比較按部就班、有規律;後者比較隨心而行。「不過最後一個就不知道了,因為兩邊解釋好像都可以,重視乾淨似有規律,穿什麼都不重要卻很隨心。」

親身試做,Peter說出口的,其他玩家應該也有共鳴,例如其中一題問看電影時會投入角色心情或在乎劇情邏輯,「我都唔係好知……兩個都有」;又如答去到一個新環境會默默做事還是主動識朋友,「嗯……一時時,當是默默做事吧」。

對於MBTI模型,Peter說:「心理學上我們稱為類別為本(type-based)的性格測試,問題在於當你剛好處於外向與內向中間,就好大機會根據少少傾向而給你一個標籤,衍生自我實現預言的反應,這是在心理學界對MBTI其中一個常見的批評。我們理解外向和內向是一個連續的向度,即有程度之分,呈一個正態分佈(normal distribution),即大家可理解為最多人不是很外向,也沒有很內向。」

性格分析結果一時一樣

記者跟Peter都曾做MBTI測試,發現台灣這個用12題測試形狀的遊戲結果,與MBTI結果不脗合,他估計因4個面向各只有數條問題,「例如我的MBTI結果是ENTP,但今次形狀對應卻是ISTJ」。差那麼遠?他說其實就算是MBTI,「有研究統計過,50%的人第二次做跟第一次做,得出的結果也會不同,原因是如果你傾向是中間的話,既非十分內向又不是非常外向,碰巧那天被心情影響,如你剛被人請食檸檬(拒絕),就可能答得內向些。這個關乎Test-retest reliability,即再測信度,是否每次都能得出同一結果」。在心理測量(psychometrics)的範疇裏,心理量表有兩個指標,「一個叫信度(reliability),另一個是效度(validity),好的心理測試是信度及效度都高。信度是一把尺,即每次量的結果是否量得準,再測信度是其中一種準則,還有如『折半信度』(split-half reliability),就是將問卷折成一半,兩半各自做出來的結果仍能互相對應」。

至於效度,「就是度出來的東西有沒有用,一個好的測試應該有預測性,其中一種準則是外部效度(external validity),例如做完測試找出100個外向的人,及100個內向的人,然後統計他們在派對上搭訕的次數,發現外向者次數大大較多,我們就能說這個測試的外部效度很高,度出來的東西真係有料到」。有效度必定有信度,相反有信度則不一定代表有效度。「如果說我可用尺量度你的手腕有幾粗來預測你是外向或內向,這個測試的信度很好,因為我次次度出的結果都會相近,但效度是垃圾,你手腕粗到一定程度,是否就外向些?又如看掌紋,如果師傅看幾次都同一結論,我們會說他的信度ok,那效度就看他預測的是否有料到,但如果他一時一樣,今次話你愛情運旺,下次話唔得,就不需要考慮效度,因為連信度都過不到。」

如何設計「準」的心理測驗

Peter問:「如果我們現在要設計一個心理測驗,你會怎麼做?」坐下來先空想一下,這個世界上的人能分作哪幾類,再按每類人的特性去構思問題?「你所想人有哪幾類,其實是受你的文化背景、偏見等影響,就如MBTI是根據榮格的觀察,榮格當然是個很傑出的心理學家,也啟發我們很多,有人以詮釋他的理論發展出性格模型,但問題這始終是一個人的見識,有心理學家就想辦法去處理這個問題,例如其中一個性格測試是大五(Big5)人格測試。」

這個測試分成5個面向,包括外向性(Extraversion)、親和性(Agreeableness)、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神經質(Neuroticism)及開放態度(Openness)。「它不是將人分類,而是每一個向度都會有分數。它基於一個詞彙假說(lexical hypothesis)的理論,假設人與人之間的重要差異都會在語言中呈現出來,找出語言中可以形容人的字詞,又發現這些形容詞之間有關聯,如說自己是一個很容易擔心的人,多數也會說自己是個很容易傷心的人,它就按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這個數學方法,將這些形容歸類為5大類。」這個測試只有50個問題,比MBTI少,測試是否「可靠」不一定取決於題目多寡。

不過亦有心理學家提出Big5的限制,包括這個模型的發展依賴數據多於理論、涵蓋的性格特質仍不夠全面、在西方國家以外的地方結果或沒那麼可靠等。有心理學家亦會就文化差異設計量表,具500多條問題的明尼蘇達多項人格問卷(MMPI)是用作測量精神病人的精神和行為狀態,專門研究個性測量的中大心理學系榮休教授張妙清就曾將MMPI翻譯成中文,發現中大學生填寫的分數偏高,認為並非因為其精神狀態較外國人差,而是關乎中西文化差異,因此另外研發適用於華人的個性測量表CPAI。

做心理測驗的心理

為何我們那麼喜歡做心理測驗?Peter認為是因為「人有想被理解的欲望,亦希望有個方式理解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除了心理測驗,不少人也會憑血型、星座將人分類,白羊座衝動、天秤座猶豫不決,他說一些分析易被相信,也跟巴納姆效應有關。「有個心理學家做了一個亂咁嚟的心理測試,無論學生是怎樣,他都作同一番分析,『你外表有剛強一面,其實內心好憂傷』,就發現學生普遍都幾認同這些結論,基本上都是模稜兩可的話。」記者笑言學幾句對社交都有用,例如「有時你會很懷疑自己做的決定是不是對的」、「你覺得向別人過於坦露自我是不智的」。其實「你是什麼形狀」的簡單小遊戲,它的「不太準」會否反而讓我們領悟到不必把坊間的心理測驗太過當真?Peter說:「我也不會覺得MBTI完全不可取。」但他提醒MBTI背後亦有商業利益,推出不少產品,相關基金會也有資助研究,大眾對研究背後的商業聯繫要小心看待。「看過這些性格報告後,覺得有值得參考的地方當然可以,我的建議是use it with caution,唔好佢講乜你就覺得係,就算Big5是較好的性格測試,但亦未必需要因為一個測試影響你一生,只取可取的地方就好了。」

文˙ 曾曉玲

{ 圖 } 臺灣文化創意博覽會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朱建勳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