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話題:藝術展銷中心收檔

文章日期:2022年09月11日

【明報專訊】十多年前某天,有一陌生人來中大找我。他想推展香港成為亞洲藝術市場中心,計劃在港每年搞個大型藝術博覽會,問我意見。這訪客就係後來被列入全球藝術界最具影響力百人之一的馬格努斯.倫夫魯(Magnus Renfrew)。藝術高度商業化雖令我不安,但在尚未清楚其安排,冇理由先作道德評審,何况如果適當處理,商業營運亦可牽動藝術發展。討論後我斬釘截鐵回答:去馬!

那時候全亞洲以香港最有條件成為藝術展銷中心,因有幾大優點:藝術品和資金可自由出入,沒有出入境稅,展覽有高度自由,不受政治干擾,而相對其他亞洲城市,港人的文化視野較廣闊和國際化,且有良好國際網絡和籌辦展銷會經驗,加上英語普及等,在在都令香港位置出眾,何况位處亞洲樞紐,交通頻繁國際旅遊方便。適逢21世紀初中國當代藝術成為國際市場新寵兒,國內新富亦熱中購買藝術品以展示身分兼作投資,那段日子的香港,獨享天時地利人和,其他亞洲城市難以匹敵。

其他亞洲大城市也都心癢癢,但因種種限制苦難成事。國內城市受政治規限、藝術品出入又有限制;台北東京英語仍未如香港普及,新加坡語言和籌辦能力均可比擬,但政治上仍有限制,當代藝術喜歡撩是鬥非不斷越界,偏偏這類展銷會主角,又是當代藝術。

忽然文化現象

二十世紀後期 ,創意/文化產業這新經濟,先於英國樹立招牌,迅即引發全球熱潮,從來都冷待文化藝術的亞洲政府,亦擒擒青跟風,區內突然出現「忽然文化」離奇現象。官員紛紛推出文化發展大計,雙年展如雨後春筍,爭相競逐亞洲「文化都會」美譽,特別是面對經濟轉型的四小龍,政府口頭說是為提升人民生活質素,實際是為發大財。城市如上海、廣州、台北等均摩拳擦掌,上海計劃在世博開鑼前十年,蓋一百所博物館,新加坡野心勃勃宣布「文藝復興城市」計劃,香港亦密鑼緊鼓推動西九文化區。藝術展銷會更到處湧現,政府和民間均深信,得文化可以得天下。

2007年倫夫魯首次籌辦香港國際藝術博覽會,反應熱烈,其後參展畫廊及觀眾逐年遞增,吸引各地畫廊、觀眾及買家,2013年更為國際藝術博覽大老巴塞爾藝術博覽會收購,香港於是與瑞士巴塞爾、美國邁阿密成為世界三大藝術展銷中心,恨死隔籬。每年三月香港藝術博覽會便成主要地區以至國際盛事,吸引無數本地、亞洲以至全球藝術觀眾和收藏家。

展銷會的經濟效益並不局限於展銷會上,除藝術品銷售及相關宣傳管理安裝運輸場租等消費外,海外收藏家是高消費者,停留時的食住及其他消費可推動經濟,更重要的是當香港在國際文化地圖佔一席位後,也吸引海外畫廊在港設分店。自巴塞爾藝展在港開鑼後至疫症封城前,海外畫廊在港設分店每年遞增,除經濟效益和提供更多觀賞藝術機會外,也是培養本地文化管理人才的重要場所。

爭奪文化之都

後工業社會強調知識性創意經濟,除培育創意外,文化藝術另一重要價值,是吸引國際專業和創意人才。本世紀初新加坡已計劃成為招攬國際人才中心,而上海為吸引海外專才移居,請來專家研究,結論是專業人才對城市生活有兩基本要求,一是綠色環境,二是優良文化生活。上海遂訂下政策,規定新建築物必須有綠色空間,又把大型工廠搬離市區。文化上就狂建博物館、音樂廳等,增強文化氣氛。

過去幾年香港的巨大變化,這個曾是世界三大之一、亞洲之最的藝術博覽中心,無論參展畫廊及海外觀眾均劇減,在國際藝術界眼中,這香港已和以前的香港不同,昔日光華不再。幾年的疫症嚴苛控制,令國際畫廊、買家訪客卻步,單靠本地市場難成氣候,因為高消費買家主要來自海外(以往還有國內新貴,這方面訪客亦大減)。這些買家不要說呆在酒店七天,三天已太長。對海外畫廊,運來展品會否踏上政治紅線仍唔清唔楚,如犯法受罰甚至展品被扣就大件事。面對界線含糊,特別是貴重作品,難免會擔憂而卻步。音樂會意外原因尚未完全確定,但人才外流會否影響盛事之都的專業能力仍令人擔憂。一般而言,藝術博覽會的裝置要求相對較簡單,但如有些較複雜的大型藝術裝置倒下來有人受傷,可以相當嚴重。

搶奪文化專才

看着香港情况急轉直下,其他城市又再摩拳擦掌,想搶掉香港這肥肉。新加坡銳意招攬國際人才,包括金融、體育和文化專才。搶過香港金融中心位置還不夠,虎視眈眈想搶埋你個藝術市場大老位置。兩個月前自命為「亞洲具影響力的超級藝術博覽會」將於明年一月在新加坡金融區舉行,香港巴塞爾藝展的母公司亦顯示興趣,入股這計劃每年在新加坡舉辦的藝博會,而其展銷會的另一重要拍檔,正是當年努力培養香港成為藝術展銷中心的倫夫魯。不過新加坡對藝術仍有一定操控,儘管法則相對香港而言較清晰,但仍不知會否阻礙其落實藝術博覽會大老美夢。但過去幾年香港的變化,投資者更積極尋找替代香港的城市已成潮流,希望新加坡不會冷手執個熱煎堆。令人擔心的是,明年參加新加坡藝術博覽會名單中,包括多間在香港已設立分店的國際畫廊,這趨勢令人擔心。除新加坡外,台北東京亦積極宣傳它們明年的展銷會,最近收到巴塞爾辦公室寄給香港VIP客戶的電郵,邀請參加它在東京舉行的藝術活動,是個轉移陣地取代香港的危險徵兆。

隨着本地文化專才流失,創意氣氛低迷,香港這動感之都魅力煙消雲散,故宮即使匆匆趕及林鄭離任前開幕,即使狂搞會議吹水香港創意文化發展,互相陶醉於各種發展鴻圖大計,最後也是徒然。

俱往矣,物是人非,咪發夢啦!

(本網刊出的文章及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何慶基

編輯•廖偉龍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