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明日戰記》有一句對白我怎樣都揮之不去,那是姜皓文角色臭鼬出場的第一番話。姜皓文一開始已十分「姜皓文」,臭鼬青筋暴現地說:「喂,𠵱隻真係堅呀,唔係七八年重拍版,係五六年原裝,冇人搵得到嘅科幻經典《天外奪命花》。」奇怪怎麼如此煞有介事?《明日戰記》以末世未來作背景,全片圍繞一次軍事行動,軍人是戲裏的主角。難得有場寫庶民地區的戲,開場白竟然向觀眾介紹一套老電影?
大概《明日戰記》製作人想提醒我們,末世平民百姓,縱使活在水深火熱的國度也不忘娛樂。另製作人看來是念舊的,想像影碟不會被串流或下載淘汰,未來的戲迷仍會熱中「淘碟」。網絡及伺服器不會裝載一切,老電影始終有遍尋不獲的「孤本」。於是,實體影音文物的考掘,頓變成未來世界街談巷說的一部分。
可為什麼選《天外奪命花》?我去「故影集」網頁(playitagain.info)查了一下,姜皓文的對白似乎有誤。《天外奪命花》並非1956年電影的名字,它真的屬於1978年的版本。上世紀50年代美國小說The Body Snatchers,曾改編成好幾個電影版本。英文片名有兩部相同,都叫The 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1956年的黑白版,按網上資料,香港應該叫《人類煞星》,1978年的彩色版才是《天外奪命花》。
為何要提《天外奪命花》而非別的戲?我多心猜想,那說不定是《明日》編導的Freudian slip。看慣科幻片的觀眾一定覺得,《明日戰記》充斥大量美國科幻片的影子。說不定,當編導想像電影的世界,有隻威脅全地球安危的外星怪物時,曾以《天外奪命花》作藍本。
外星植物的影射
恐怖植物的確是美國科幻片、災難片常見的素材。沒有別的,人類平時如何作威作福,掠奪地球資源;當某個角落「文明」止步、亂草叢生時,大自然重新支配的信息就很明確。科幻片中,外星植物的蔓生就可簡潔交代局面沒法收拾。而且植物防不勝防,50年代《人類煞星》沒交代清楚;70年代《天外奪命花》透過序幕說明,毁滅全人類的植物,種子像蒲公英那樣,輕輕的從老遠的外太空降臨地球,在平平無奇的樹葉上滋長。到人類發現時,都為時已晚了。
不知《明日戰記》編導有沒有翻查過,《天外奪命花》元祖小說與電影,誕生於冷戰的50年代。後來很多評論都說,外星植物根本是當時美國人恐懼「共產主義」滲透的影射。《天外》故事最可怕是什麼?並非外星人大舉入侵,反而是身邊最親切、熟悉的人,不知不覺間被外星植物奪舍。他們看上去一模一樣的,照樣生活、懂得禮儀。仔細觀察,卻令人感覺冰冷,再沒有七情六慾。
一個人沒有感情很奇怪,但社會上人人皆如此時,「奇怪」立即變成「常態」。《天外奪命花》無論什麼版本,講到中後段,當社會被外星植物人佔據,主角與女友一次故意目光呆滯,扮已被奪舍混入人群,以為這樣可瞞天過海。誰料,街上一頭小狗就壞了他們的妙計。因為,主角與女友始終有惻隱之心。
《明日戰記》那棵龐然巨大的外星植物叫「潘朵拉」,寄生於戲裏所謂的「B-16區」。對白說B-16區有500多萬人口,當地人都講地地道道的廣東話,所以它代表未來「香港」?影片對的,香港從今以後不會獨特到哪裏,「大灣區」一個沿岸城市而已,叫「××區」就好。好奇一問,影片的區域、地理感覺頗含糊的,B-16若是香港,主角古天樂、劉青雲身處的「B-17區」是「深圳」或「廣州」?無論如何,B-16區地方細細,命脈卻影響全世界,它乃潘朵拉母體的所在地。
借用《天外奪命花》「超譯」一下,《明日戰記》的「潘朵拉」乃暗喻外來的某種「龐然巨獸」?堪細味的是,潘朵拉這棵外星植物的設定微妙。它並非一無是處,值得世人想辦法與它共存:未來人類經年累月的污染危機,想不到被它一次過解決——潘朵拉遇水迅速生長、破壞都市,諷刺是它另一方面卻能淨化空氣!
攬炒派vs改良派
影片的軍人因此形成兩個陣營:「攬炒派」少將李昇(張家輝)為了袒護一手打造的天幕,主張炸掉潘朵拉,甘願犧牲10多萬人性命。「改良派」的鄭重生(劉青雲)、泰來(古天樂)則堅持完成艱巨前線任務,向潘朵拉母體施放基因子彈;以「港式」活力拚勁,迫使龐然巨獸內部改良。若任務成功,既「環保」,又不用濫殺無辜。至於劉嘉玲演的譚冰上校,表面雖說指揮,大部分時間,她夾在「攬炒」與「改良」之間,於總部充當冷氣軍師。
結局不用多說(這不算「劇透」吧?),歷來爆米花大片如是,型男永遠佔優。事實上,《明日戰記》以戲論戲有不少缺點,節奏嫌呆板,個半小時從頭到尾不斷的狂轟猛炸。鋪墊未夠吸引,張家輝演的大壞蛋李昇毫無懸念。一出場就眉頭深鎖、充滿城府。他的造型像個髮線濃密的X教授,鼻樑加上特別化妝?鏡頭少不免多給他一個特寫。李昇不良於行(性無能?),他沒有部下?何以官拜少將,身分在戲裏最顯赫,他連勾當都事必躬親?
我猜多少受條件所限。這不單是說《明日戰記》的成本或篇幅(據說原片長兩小時),還包括,當今香港即使有幸開拍大片,能夠擔大旗的明星又有幾多?《明日》嚴格而言是齣「動畫片」,電腦generate的影像肯定多不勝數。然而,幾個觀眾熟悉的巨星臉孔與身段,仍得確保與電腦畫面天衣無縫的合成。主角即使已穿上機甲,也要經常打開面罩讓觀眾看看。讀維基資料,原來片中還有些年輕演員如胡子彤及吳肇軒的,可就是沒甚印象。
古天樂、劉青雲最得觀眾歡心,劉嘉玲稱職,姜皓文繼續「黑哥」式豪邁。其餘呢?實力派謝君豪的戲分、對白不多,難以發揮(另一個從頭到尾神色凝重的人物)。年輕、擔戲的為兩個大陸演員,演光仔的萬國鵬、演小綠的吳倩。香港觀眾較陌生,配音格格不入、角色設計亦陳腔濫調,效果自然不理想。由此類推,若給張家輝身邊安排幾個跟班,要有戲分的,同時兼顧香港、大陸市場,又不大影響影片的「港味」,還能叫誰去擔演呢?
所以,《明日戰記》宣布以動畫延續可說十分明智。一則可省卻真人電影不少投資成本;二則,也能避開香港影壇多年以來青黃不接、欠缺型男/巨星的大前提。
合拍片之難 失港片活力
《明日戰記》無疑再度反映出今天合拍大片的兩難。老闆古天樂熱心,幕前幕後傾盡全力。但同時,為照顧大陸市場,《明日》難以避免失去港片慣常活力,其中語言尤為明顯。對的,我們看的已是廣東話版,對白卻不知怎的仍覺彆扭。比如軍階稱謂,「譚上校」、「少將」,要多聽幾次才能適應。不過,既然當今香港連警隊都改說「是的,長官」,《明日》說不定已有前瞻性。片中「Yes, sir」、「mayday」及粗語「×街」只出現一兩次。幸好古天樂、劉青雲的對手戲,拍的時候用廣東話,台詞靈活生動。
另外《明日》實在太潔淨,一切被消毒藥水洗刷過,純的很純,溫馨的很溫馨;忠的很忠,奸的很奸。不是不行,只嫌不夠深度、角色亦欠成長或轉化。情節唯一着眼的角色轉變,乃古天樂與姜皓文的手足情仇。但它寫得好不好?你說呢。
《明日戰記》敘事大膽在於夠集中,全片僅拍一天任務。不好之處是貪心,也許香港從前都沒拍過類似大片,這次要盡地一煲,於是把古今中外的科幻片、災難片及機械人片共冶一爐。古天樂、劉青雲的任務本來非常艱巨,裏裏外外的阻難仍排山倒海而來:不止要應付巨大外星植物,還有蝗蟲般的異形生物;再加上軍方高層的權鬥奸計,阻截通訊及派出強勁機械人。古、劉的任務,老實說比《職業特工隊》湯告魯斯的更impossible。
《明日》看罷另一不解的是,未來世界明明有高超科技、強大的機械人兵團。機械人款式有多種,既有人類高度的,也有刑天及窮奇等「3隻」巨型的(李昇一句對白提出離奇算術題)。偏偏,極危險的任務要派真人前往。古、劉他們所屬的空戰部隊夠不夠團隊精神呢?相比起來,他們的命較矜貴;之前兩架飛魚戰機墜毁,機上的同僚卻好像不足掛齒?而最後,幾個主角僅憑一個「撐」字就可克服所有。這個,其實已牽涉到影片的世界觀、信念層面了。
姜皓文的《天外奪命花》對白尚有下文的。他演的臭鼬,甫出場懷才不遇,高手流落民間,後段始被重召入伍。他是單眼的,故事證明他無論開車或開槍皆勝任。今天港式大片真的面面俱圓呢,連身體有障礙的人的聲音也照顧到。
姜皓文臨上前線前,幫襯他買孤本影碟的街坊問《天外奪命花》結局如何。姜不避諱在公眾場合大聲劇透,留下另一翻豪言壯語:「Ending好慘㗎,外星人贏晒,地球人輸晒,睇唔睇都罷喇!」與他出場那番hard sell的話比較,有點自打嘴巴。當然,看過影片知道,他這句話不過給劉青雲丟出影片一句soundbite罷了:「Ending係點,我哋自己決定㗎。」潮語稱「明就明」,2019年後,港片經常含沙射影安撫觀眾心靈。
回說臭鼬對老《天外奪命花》的評價,當真?!悲劇不值一哂?傳統劇戲理論不是說,悲劇往往更能洗滌心靈,令人昇華麼?更別說,1956年《人類煞星》的結局充其量屬開放式,反倒1978年的《天外奪命花》更慘情。哈哈,老老實實,《明日》編導/臭鼬到底是不是把兩片張冠李戴了?
「奪命花」無包袱
大片多保守
想說的是,由小說改編的兩部「奪命花」影片,結局悲觀、沒有救贖,也跟製作規模有關係。《人類煞星》為50年代美國B級科幻片(格局較小、明星並非一線),當時拍的不少。成本較低,實驗性也較強。該科幻片傳統,到後來7、80年代被荷李活Blockbuster大片改寫。從此以後,奇觀效果、巨星擔崗成為科幻片攝製的主軸,主導了舉世觀眾的類型想像。
可大片每多是保守的。沒法子,那是投資回報的常識;電影製作愈大、愈不敢輕舉妄動。我們看荷李活幾十年來的示範不計其數了:千篇一律的「邪不勝正」、「真愛必勝」;重重複複「最後一秒營救」、例牌又會鞏固「家庭價值」或「父親形象」……反觀1956年的《人類煞星》或1978年的《天外奪命花》,寫外星帶給人類滅頂式災禍,倒沒什麼道德包袱可言。
同樣以「奪命花」為題,66年前的B片《人類煞星》與今天港式大片《明日戰記》該如何比擬?《明日戰記》宏觀大敘事,看點是痛快打一場;古天樂的旁白,純粹提供背景資訊及串連首尾。《人類煞星》微觀看世界,一步步給角色發現大禍臨頭;不用大費周章,卻處處引人入勝。主角的旁白,見證他徬徨的心路歷程,對處境充滿問號。總的而言,兩片各走各路,背裏是兩套完全不同的意識形態。
有時當你看到,像《明日戰記》這種熱門新作洋洋自得去為老電影下按語,然後到你出於好奇找老電影去看個究竟後,內心不禁嘀咕,臭鼬講的「睇唔睇都罷喇」不對啊。「電影」這個百多年的東東,真的愈大、愈新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