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文學‧《香港粵語吟誦手冊》——記老派吟誦詩詞文之必要

文章日期:2022年10月02日

【明報專訊】初聽「吟誦」,從錄音中傳來一位老先生淺唱低吟的聲音,聽他延長詩句字尾哼出樂音,總覺得意猶未盡,當時還不懂這種腔調叫「花腔」,只想到詩詞文原來還有這種特別的演繹方式,甚是驚喜。這種風雅的老派讀書調,就是吟誦。過去在私塾學會吟誦的老先生大都沒有將這門聲音藝術系統化,單純地把它當作讀詩賞詩的生活美學。現在縱有不少文學愛好者希望將吟誦傳承下去,但仍屬小眾文化,對大部分人來說依舊陌生。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蕭振豪即為此作備忘,把一首首即將為世遺忘的吟誦作品收錄進《香港粵語吟誦手冊》(下稱《香》),永久流傳。

步向沒落的聲音藝術

不斷有聲音提醒人們捍衛廣東話,但「廣東吟誦」作為一種與粵方言唇亡齒寒的傳統藝術也幾成絕響。為了保育和普及吟誦,曾經有老前輩提倡統一用普通話來學習。這種說法確有道理,因為只需要記住四種標準句型的樂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反覆套用便可用普通話吟出大部分近體詩。可是蕭教授認為「每種方言的發音各有不同,有的平高仄低,有的平低仄高,如果全用普通話來吟誦,可能會出現平仄的高低音不符這種情况」。

談及蕭教授與吟誦的因緣,才知道他起初接觸到的吟誦亦非粵語。「我讀書時是透過陳少松老師在《古詩詞文吟誦》的吟誦譯譜來背課文,不過這些作品始終不是我的母語,難免與上課的情形有落差,所以一直很想知道廣東話的吟誦是怎樣的。後來到日本留學時參加趙元任的研討會,因為趙元任愛好吟誦,於是開始進一步收集各方言的吟誦調。當時我在網上找到了何叔惠的吟誦錄音,聽罷感到驚為天人,兩年後還利用這些材料來分析聲調與音樂的關係。」撰文時我也找來了趙元任先生以家鄉話示範的吟誦作品,畢竟是方言自是聽不明白,但覺別有一番韻味,令人不禁想到這種依靠口頭傳播的文化如不以我們的日常語言傳承下去,無疑是一種缺失。而自那時起,蕭教授就一直堅持用廣東話吟誦,至今他在大學裏教授「詩選及習作」一課時,仍會使用何叔惠先生的吟誦調,他續道:「如用自己最熟悉的語言去吟詩,就更加能夠進入感情的世界,同時更容易熟習吟誦的技巧。」廣東話當然亦有自身的優勢可融入教學,比如它保留了較多古典文學如唐代的中古音韻特色,昔日的詩詞文讀起來節奏怎樣跌宕、音律如何鏗鏘,粵語都比較能反映出來;而且廣東話聲調多變,「平聲字可以是最高音,也可以最低音,吟誦起來就會有更多變化——即使是平平仄仄平,也可以收高高中中低、低低中中高等效果。」好加深學生體會文學聲音化的經驗。

賞詩與吟詩

獨坐一室靜靜細味一首詩,若一時興起,便低聲吟起詩來孤芳自賞陶醉一番。吟誦,可以是如此私密的事。因此蕭教授表示不是每個人都樂意剖開這私人空間,「有許多人都不習慣公開吟誦,認為這是自己欣賞文學作品或創作時的手段」。同時因為這種隱秘性,讓吟誦有了更立體的面貌,能清晰地與朗誦區別開來——「朗誦涉及舞台效果,除了聲線的功夫還得考慮視線、動作以至每一個字的感情變化;而吟誦最原始的功能卻是文學欣賞和教學,不含表演性質,純粹加入個人感情去展現作品,毋須誇張鮮明的腔調,只需要以聲線的高低便足以表達自己。同樣是演繹作品,但朗誦是娛樂別人,而吟誦則是娛樂自己。」

說穿了,吟詩就是一種文學體驗,因此蕭教授提醒大家:「還原基本步,就是回到作品裏。只要體會到詩的意蘊,便明白吟誦時要表現什麼,也自自然然知道怎樣運聲。這樣的吟誦是最貼近詩人內心的演繹方式,亦最有味道。」可見吟誦不僅僅呈現音律變化,還得表現文字的內涵,展現古人寄於詩中的情意。推而廣之,不同文體以至不同用詞、情感,在演繹上都不盡相同。比如書中獨有《楓橋夜泊》兩首錄音是重複的,分別由何叔惠先生和黃耀堃教授演繹,讀者難免會將之對照起來,而兩者不論是旋律還是風格都大相逕庭,但蕭教授指出:「選吟誦調沒有對錯好壞的標準,全憑個人喜好,節奏快慢、音調高低,運用襯字與否,端視乎哪個吟誦方法適合自己——最能配合個人風格和音感的演繹,就是最好的吟誦調。」

領略吟誦,其實很依賴我們自身詩性的厚度,賞味吟誦調便是最好的練習。蕭教授給各位初學者定下了一些指引:「我們可以欣賞吟誦者的花腔(將文字拖長以哼出延綿的樂音),這些裝飾音的高低變化有時充滿了意境;也可以留意吟誦者處理激昂或婉轉的情態時運用怎樣的節奏,比如何叔惠吟蘇軾較雄偉的作品時會不作停頓去營造氣勢。」文字作為語言的載體,音本存於字,明明單是讀書聲也能收音樂之效,但當宋詞的曲譜幾近散佚後,又有幾何說起古典文學的音樂美?吟誦正好可以填補這份缺失,給我們再次感受不經渲染自然吐出文字時那份力量與美感。這同樣是蕭教授對傳承吟誦的一點期許。

在吟與唱之間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將廣東吟誦定義為:「吟誦是中國傳統的教學方法,吟誦者以廣東方言唱誦古典詩詞文學,以引起學生學習課文內容的興趣。」蕭教授坦言這不是一個令人滿意的解說。若從目的方面說起,吟誦本來的功能不完全是教學;若要斟酌吟、唱等字眼,亦發現兩者截然不同——「『唱』需要固定的曲譜,唱多少遍都是同一樂曲;『吟』則按各家的吟誦調有不同旋律,同樣的旋律有時也會因應條件、環境、吟誦者的強項或狀態加以變化,因此帶點即興,每時每刻的心情變換都有可能帶來驚喜。書中就曾分析到嚴志雄教授在近幾年多次吟誦《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音調高低也略有不同。」

當然吟與唱之間不是非黑即白,沒有明顯的界線——有人的吟誦調清淡如水,乍聽似唱非唱;有人為表現文字鏗鏘有力,吟起來倒有讀書的反璞歸真。「以往老先生只是在私塾聽過自己的老師吟誦,而這些人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來到香港後,又在大學的課堂上演繹,這樣口耳相傳下來。」師承不一,使吟誦沒有一套標準,且容許一定變化,是以初學者不必刻意細分吟或唱,只管看着書中樂譜,聽着吟誦錄音,按圖索驥般跟着吟。蕭教授形容「起初難免會像唱歌一樣,這是一個必經的階段。只要熟練以後,看到任何文學作品都能自然而然吟誦起來,這就代表脫離了唱而踏入吟的境界。沉澱下來後還可以加入自己的詮釋,形成獨具一格的吟誦調」。我們現在已經脫離了過去的語境,幸而《香》提供了不少語料,讓我們能夠浸淫在聲音裏尋味,透徹領悟這門聲音藝術。而後,又能口耳相傳下去了。

艱難的時光

為了記錄碩果僅存的吟誦調,蕭教授四出尋訪年長的老先生,但不少人以各種各樣的理由拒絕訪談或錄音。「找這些老先生去談吟誦,其實是覺得真有記錄下來的迫切性。但當中有人覺得吟誦是自然不過的平常事,不值得作為一本書的內容;也有的或出於謙遜,認為自己並非以研究的方式去理解吟誦,只是自然而然培養出來,並沒有太多材料可說。」蕭教授亦嘗試聯繫一些前輩,希望藉由他們去談老先生的吟誦,但部分前輩因教學繁忙或覺得自己不能代表老師說話而相繼回絕,使《香》的籌備工作變得十分困難。「後來聯繫到中大圖書館,得知他們原來有大量上課錄音,當中夾雜了不少老先生的吟誦。雖然慶幸有充足語料做研究,但當時要從館藏的千多盒錄音帶找出適合的吟誦作品,真是很大挑戰。」

不過蕭教授笑言,最困難的還是記譜。「當初找來了五個人來記譜,有音樂系學生,亦有中國古典音樂人,但同一段錄音各人記下的譜居然完全不同。最嚴重一次是相約到琴房一起記譜,單是記錄短短一句已聽了半小時!」蕭教授為此感到不可思議,但想來各自所受的音樂訓練完全不同,「比如上聲字對中文系學生來說只是一個音,但對音樂系的人卻屬兩個音,這些差異就在樂譜上反映出來。甚至乎,如果老先生的錄音因中氣不足一時走音,又是否需要忠實記錄下來呢?」經過長時間磨合與協調,才終於決定由蕭教授負起最後判斷的重任,而他持的標準,就是以初學者該怎樣學吟誦來調整樂譜。

風雅傳承

「中文系的『詩選及習作』課,我都會播放吟誦作品給大家聽。」年輕一輩與吟誦早已脫節,我也好奇有多少人會心懷敬意地欣賞這種傳統文化?令我感到意外的是「起初在課堂上吟誦,曾擔心學生覺得奇怪,但普遍中文系的同學都相當受落,只有某次來旁聽的學生會笑,或是露出一臉出奇」。眾人的反應無疑令蕭教授更有延續吟誦文化的動力。一年一度的「露港秋唱」算是香港目前唯一推廣吟誦藝術的公開活動,雖然二○二○年曾因疫情嚴峻而停辦,但蕭教授期望日後可一直辦下去。「我們會邀請老先生、老師甚至學生參與,形式亦不限於吟誦,如同現在學界的『校際朗誦節』,也視乎師承決定吟誦抑或朗誦。活動中有人選經典的文學作品來吟,也有人會演繹自己創作的詩歌。現在學習吟誦始終欠缺語境,很難傳承下去,但藉着『露港秋唱』,我希望大家至少知道這是一門怎樣的藝術。」

關於吟誦的未來,原來各有期許。「有前輩希望吟誦能夠成為中文系學生必學的技巧,希望他們他日成為了老師,可在中小學實踐吟誦,傳承下去;但也有前輩從保育角度去記錄吟誦,即使下一代未必全都懂得欣賞這門技藝,也為有心人留下了充足的學習材料。」但對蕭教授而言,他覺得在一般群眾間未必需要大力推廣,「現在流行crossover,吟誦作為懷舊的代表,也不妨與現代流行曲和戲劇相互交融,令這門古老的藝術更有活力」。傳統文化若要長久地成為活的藝術,的確需要在地的共鳴感。《香》作為整理吟誦資料的第一步,已掀起不少迴響,訪談中蕭教授也提起:「沒想到這本書出版後有幾個機構聯繫我,希望可以合作舉辦講座。」可喜。雖問及《香》會否有續作,蕭教授即表示撰寫此書花費的時間和工夫比想像中多,暫時未有具體計劃;但為了吟誦文化可以延續下去,他會持續修訂此書和香港中文大學所設的「二十世紀香港粵語吟誦典藏」網站,比如新增譯譜或收錄更多人的作品,亦會繼續與愛好者一同「露港秋唱」,傳承詩人這份風雅。

何叔惠吟誦《楓橋夜泊》:bit.ly/3BXJWXK

黃耀堃吟誦《楓橋夜泊》:bit.ly/3C1rNIh

文•林沛暘

美術•劉若基

編輯•鄒靈璞

電郵•literature@mingpao.com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