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發薯:由孤獨美食到焗桑拿 重新認識日本

文章日期:2022年10月07日

【明報專訊】疫情改變世界,但改變不了香港人對日本的情意結。日本正式全面開關,容許旅客自由出入,加上香港亦進一步放寬檢疫措施,於是香港人迫爆航空公司網頁,爭着「回鄉」,機票價錢亦因此倍漲。

日本「封閉」近3年,不止日圓兌美元急跌,事實是日本國內的文化亦在急劇轉變。其中一重要轉變是電視上出現更多LGBTQ話題作品,《大叔的愛》取得佳績後,LGBTQ話題作品就愈出愈普遍,BL(Boy's Love)或普通同性戀主題的漫畫亦逐漸被搬上公仔箱上,像《昨日的美食》、《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愛在末路之境》,同志社群在電視愈見普及,間接推動仍在積極努力的日本同志平權運動。

「假人真物」劇種成熟

另一邊廂,日本單身人數愈來愈多,「一人主義(おひとりさま)」亦愈來愈普及,除了有專為一人而設的一人酒吧、一人卡拉OK、一人食店外,旅館酒店近年亦不斷推出專為一人而設的房間及推廣。一個人吃喝玩樂不再被人睇低,社會終擺脫舊式看不起「獨身生活」的框框。

電視上近10年亦見「一人主義」的興起,由10年前講述著住西裝的主角去不同現實中的食店吃美食的《孤獨的美食家》推出大受歡迎後,電視台便用它作為藍本,不斷推出同類型的電視劇。基本上這種將現實結合虛構故事,用戲劇記錄城市的都市文化、飲食文化,已成為日本獨有的電視新劇種,有人粗疏叫這類劇做「美食劇」,不盡準確,因為「美食」一直是日本重要流行文化,有關美食的劇一早存在,而這些劇亦通常用不一樣的角度拍攝及描寫食物,所以更準確的應叫它為「假人真物劇」。

以往電視要介紹或推廣美食或都市文化,不是用清談節目或雜誌(像《東張西望》)風格,便是以旅遊節目或是紀錄片形式,通常十分生硬,或不能與觀眾建立任何關係。但《孤獨的美食家》參照原作動畫,讓主角井之頭五郎在不同真實食店進餐,讓觀眾看到美食及感受到食店的氣氛之餘,亦帶觀眾進入他的內心世界,真正體驗他的一個人美食之旅。

樂觀地保育都市文化

10年前播放至今的《孤獨的美食家》人氣高企,玩埋紅白,今日起播出第10季,令這電視劇種成為日本深夜電視的常客,似乎夜闌人靜就是最適合看別人吃美食的最佳時間。同樣改編自漫畫的《和歌子酒(ワカコ酒)》是女版的《孤獨的美食家》,不同之處是主角是26歲、有很多煩惱的OL,而她去的地方通常是居酒屋,重點是日本酒。Netflix日本組亦看到這劇種的潛力,在2017年推出《浪人餐桌》及《甘太朗:愛吃甜食的上班族》,讓全世界電視迷初嘗這劇種的魅力。

繼有「漢堡」、「拉麵」、「便利店美食」、「名建築」劇後,上年的《激辛道》講述年輕主角離開大阪到東京打天下,因同事影響而開始不斷到不同食店挑戰辣食,基本上就是以勁辣美食比喻人生的挑戰。2020年《絕味之路》講述打工仔揸van仔到各地面臨結業的小店吃美食,特別之處是主角既有妻子亦有小孩,他的「絕味之旅」不過是想暫時將煩惱拋諸腦後,享受一些獨處時刻,從美食及充滿人情味的小店中體會人生樂趣,與另一同類劇《#居酒屋新幹線》主題較相似。

當然,這劇種發展多年,現在已不局限於美食,像《桑道》便是講述主角到訪日本當地不同的公眾浴場及桑拿,藉桑拿洗滌心靈,與美食無關。又或是上年推出的《獨活女子的守則》跟隨女主角到不同地方學習單身之道,到食店享受食物僅是其中一單元。

此類劇既有珍惜生活中細節的樂觀「小確幸」精神,又有記錄都市文化的保育功能,好特別,亦好日本,慶幸繼續長做長有。

文:陳Damon(chandamon.com)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