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城市:過渡屋「軟硬兼施」 共同構建和諧社區

文章日期:2022年10月23日

【明報專訊】《施政報告》提出將於未來5年興建約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簡約公屋將以集裝箱方式建造,按標準簡約設計和「組裝合成」快速建成,讓輪候傳統公屋不少於3年者入住及等待上樓。無論名字是簡約公屋或過渡房屋,大眾都關心集裝箱究竟好不好住?居民可否無縫銜接上公屋?有什麼配套?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轄下社會房屋「南昌220」是香港首個使用組裝合成建築法興建的過渡房屋,租期為期2年。街坊擺脫劏房的牀虱木虱,得以在新屋擁有私人空間,小朋友可以跳飛機、大人做義工,過渡房屋還有身體檢查、瑜伽班。這些經驗不止簡約公屋可參考,甚至傳統公屋也能採用。

「南昌220」由社聯策劃,恒基兆業借出土地,東華三院營運,提供89個單位,包括1人、2人及3人家庭單位,並設有無障礙單位,人均居住面積不少於75平方呎。申請人必須輪候公屋至少3年,居於惡劣環境。住戶在2020年遷入,最近2年租約期滿,62.8%搬到其他過渡社會房屋項目,25.5%能夠上樓,其他人因為想留在原區等原因遷往私人市場,如與家人同住、租住劏房。這是香港第一個使用組裝合成建築法興建的過渡房屋,亦是第一個完約、要拆卸的組合屋,將會遷拆至大埔樂善堂過渡房屋項目「樂善村」重用。

組合屋好不好住?

大眾對於組合屋或疑惑:「組合屋是否貨櫃屋?」社聯項目總監 (社會房屋)何俊傑說不是,組合屋只是尺寸跟貨櫃一樣。貨櫃大小的組件在廠房製作好後,再運到工地裝嵌,為方便組件在馬路運輸,社聯就定為2.5米貨櫃大小。組合屋不是貨櫃製成,內有石屎結構,能隔音隔熱。將來遷拆重用時,整個組件連石屎、馬桶、洗手盆一起搬走。例如3人家庭單位就是一個獨立組件,將會整個單位拆走搬運。建築公司說南昌220的組合屋可以用至少20年。如果有一天,輪候公屋時間真的能夠「封頂」,甚至大為減少,不再需要組合屋做過渡房屋時,何俊傑想像,組合屋還可以做有醫護支援的獨立長者屋、青年宿舍。

何俊傑說自己初踏進3人單位時,都擔心住戶會否覺得貨櫃般窄長的空間會很難運用,但意外地住戶都說十分滿意。他們曾作問卷調查,97%住戶都願意向其他人推薦入住社會房屋,也很滿意組合屋的空間、光線等。在遷入組合屋前,街坊都住在環境惡劣、狹小的劏房,有街坊原本的劏房充滿牀虱木虱;有小朋友很喜歡跳芭蕾舞,但以前因為劏房太小,只能在牀上跳;有老人家因為行動不便要坐輪椅,但家住唐八樓,整年沒有落過街,搬進來後可以入住地下的無障礙單位,廚房、廁所都能用輪椅進入。

社聯調查發現,入住南昌220前後,住戶的租金水平由平均4279元下降至2953元,人均居住面積中位數也由55平方呎增加至97.3平方呎,住戶對住屋滿意度由5.57分上升至8.06分。除空間變大、租金便宜的硬件措施以外,社聯和東華三院花更多心力在過渡房屋的社區營造上。

培養睦鄰關係

「我們目的是服務能建立鄰里關係,除了建立倫理關係之外,還要提升住戶的能力,幫到自己幫到人。」負責營運的東華三院經常舉辦居民見面會和活動,如裝飾聖誕樹、新年寫揮春、藝術治療工作坊、音樂會等,讓街坊互相認識。街坊之間就變得愈來愈融洽,會互相關心。有婆婆獨力照顧坐輪椅的丈夫和智障兒子,「所以她的精神壓力好大,經常都為頭家奔奔波波,要照顧她先生」。搬到南昌220後,鄰居知道她的處境,經常走到她家串門,關心她的近况、送菜給她,婆婆後來也積極參加活動和做義工,生活明顯過得比以前開心。如果婆婆仍然住在唐八樓,沒有人伸出援手,不知道會否釀成另一宗照顧者悲劇。「不可以太簡約,只有硬件,如果你做到社區是好的、街坊互助的話,對於街坊來說是好有幫助。」

物資共享車 參與度高

南昌220地下的單位全是3人家庭單位和無障礙單位,單位對出有一條露天走廊,成為小朋友的遊樂場。遇上放學時間,有二三十個小朋友在這個公共空間玩耍、踩滑板車,有的在地面畫格子跳飛機。鄰居之間背景相近,熟絡後容易建立安全感。「他們好信任大家,住地下的街坊可以打開門,因為他們覺得小朋友在這裏好安全。就算他們出去買餸都好,會跟鄰居說『你幫我睇住小朋友先啦』、『你幫我照顧佢啦』。」何俊傑稱這些公共空間、康樂空間十分重要,要有空間讓小朋友走動、街坊休息。街坊也反映希望有更多休閒設施、康樂設施、晾衫設施等,因為現時單位不設晾衫架。

他曾到英國參觀社會房屋,當地的社會房屋為精神康復者、露宿者、低收入家庭等提供住宿。他參觀的組合屋無機構幫忙協調住戶關係,容易出現家庭問題、糾紛,甚至有治安問題,他說香港過去徙置區也有類似情况。「那些群體可能本來有些不好的習慣,會出現摩擦、違規,你單單懲罰是處理不到問題。」何俊傑稱服務機構的角色在於理解基層的需要,幫助他們磨合關係、處理危機。南昌220的住戶要另覓居所,機構亦為住戶安排其他過渡房屋,「更好的話可以發揮他的能力,可以脫到貧、找到工作,這些發展就是我們想看到的社區營造」。

東華三院在公共空間設置了一輛物資共享車,鼓勵街坊在木頭車上分享多餘物資,灌輸街坊共享的概念。此外,機構也組織街坊一起去做義工,如派菜給鄰居、收集物資再擺放到深水埗區的共享雪櫃。街坊也嘗試拍片分享技能,有街坊教其他人做甜品。「這批街坊我們見到他們幫人、願意分享的動機都好高,其實只要有同工從中協調,將他們串連起來,令他們有信心,他們自然就會做到這些東西。」何俊傑對於街坊這麼積極也感到很驚喜,大眾常覺得基層街坊是有需要的人,但他們本來也很願意去幫助別人。他引述有街坊分享,做義工、參加活動後,覺得自己在社區上有一個位置,「有人認同她,其實對她來說很重要,她在社會上企得直不直,可能因為做了這些事,令她有信心繼續前進,照顧小朋友、做小朋友的榜樣,我們重視的是這些地方」。

發掘專長助脫貧

雖然入住過渡房屋能改善住戶居住環境、紓緩房屋負擔,但住戶仍然覺得自己很窮。他們平均收入是每月12000元,低於整體住戶貧窮線14000元。「但他們又可以做到好多事情,幫好多人,有好多能力,學好多技能,所以我覺得是浪費了,他們需要一個機會,去發展他們的能力。」何俊傑希望將來在其他社會房屋項目,能夠再進一步幫助基層脫貧,如創造更多有義工津貼的社區互助實習和就業機會給基層住戶。「例如做義工,他們也不止是做義工,他們能夠透過做義工獲得資源,例如免費蔬菜、免費物資。」他又舉例可仿效社區保母計劃,社區保母義工幫忙託兒後能獲義工獎勵金,為更多服務鄰里的義工提供津貼。此外,可以在社區房屋層面提供就業培訓和職業配對平台,「有些社區房屋的同工,例如聯絡街坊的工作、文書工作,都交給街坊去做,讓他有實習經驗,當是實習場所,訓練後再找工作給他,無論物管又好、速遞又好」。他認識有街坊廚藝了得,有街坊擅長編織,「會不會可以製作一些香港品牌的產品,例如織衫、煮食,讓她更認同自己,甚至增加收入」。

關顧街坊健康

未入住過渡房屋前,超過兩成住戶的精神健康都處於高風險水平,出現焦慮、憂慮情况。「他們大部分來自劏房,以前都有些精神壓力、家庭問題。」在第五波疫情下,處於高風險水平的住戶更增加兩倍,住戶擔憂自己會確診或失業。除了精神健康,住戶的身體健康也值得關注,尤其基層街坊忙於餬口,沒有時間心力關注自己的健康。南昌220曾與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合作,舉辦營養講座,讓街坊對健康飲食有更多認識。何俊傑建議社區房屋應該加強健康服務,如設立社區支援健康站,針對街坊的身心健康。

帶起運動風氣 改變生活習慣

在社聯轄下另一個過渡社區房屋項目「昌新一號」,社聯與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合作,為居民做不同的身體檢查,如中風及糖尿病等測試,並跟進住戶精神健康狀况,發現一半住戶都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知道他們的情况,就舉辦不同的活動給他們,例如飲食班、做運動班等等」,嚴重的病患則轉介至社區藥房、看醫生。服務機構跟街坊建立了長期關係,方便跟進街坊的健康狀况,甚至可能比一年覆診一次的醫生,更能推動街坊改變生活習慣。「我們經常接觸他們,所以都會看到他們健康行為、飲食習慣是怎樣,關係如果熟絡的話會聽我們的意見。」在社區房屋有左鄰右里一起上運動班,動力也比自己一個做運動大。「社會房屋應該跟基層健康整合起來,又可以聯繫街坊,亦可以做到照顧基層健康的功能。」

這次南昌220作為試驗計劃,租期只有短短兩年,何俊傑說的確太短,現時香港其他過渡房屋租期亦有5年。「從街坊角度去想,就算上不到公屋都好,你都不要經常搬,至少都要4、5年,最理想當然是可以再長一些,可以直接上到公屋,減少搬屋次數。」過渡房屋只是讓住戶上公屋的中轉站,何俊傑更希望以上這些措施能夠應用在傳統公屋;不然街坊在過渡房屋每天高高興興地跟鄰居種花種草、上瑜伽班,上公屋後反而不認識鄰居、沒有社工關心近况、沒有社區健康站跟進。

《施政報告》提出房屋局長將主持專責小組,為新公營房屋項目制訂「幸福設計」指引,主題如健康生活、綠色建築,或提供樂齡設施以提高住戶的幸福感。何俊傑建議,幸福設計指引要加入社區關係元素,「如何做到這件事,除了在設計之外,我們覺得都要好像我們的過渡房屋,有一個社工隊,去帶起街坊的關係,令他們互相信任、一起參與」。他舉例,公屋互助委員會解散後,空間可否用來做社工隊或健康保險站的基地,每幢樓都有一個,開展社區營造,支援街坊。

社聯即日至10月31日於深水埗南昌街202至200號舉辦「我們的住屋日記」展覽,設真人圖書館及公眾導賞團,分享基層住屋的情况與從事過渡房屋的經驗。

【公屋輪候篇】

文˙ 朱琳琳

{ 圖 } 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朱建勳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