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食時光:吉列牛肉薯餅 冬日裏的老派油炸約會

文章日期:2022年11月20日

【明報專訊】天氣又再涼了些,適合做油炸。時下流行氣炸;我是老派,始終守在油鍋旁邊。第一次做的油炸,是「吉列」。它不用做炸漿,比起只沾粉類的乾炸香脆;又比注重炸漿調配技巧的酥炸、串炸和天麩羅,更容易炸得漂亮。聽見炸油所發出的滋滋聲,就覺得世界頓時可口起來了。

麵粉+雞蛋+麵包糠=吉列

「吉列」是個音譯外來詞,英文寫成cutlet,一般以法文為詞源;歐洲不少地方都有類似吉列的炸法,就是把食材順序沾上麵粉、雞蛋和麵包糠,然後以較高的溫度油炸。

這裏最常吃到的吉列菜式,應該是茶餐廳和快餐店的吉列豬扒、吉列魚柳。早上有空的話,我很喜歡去吃一份吉列魚柳煎蛋早餐;但若要吃得暢快,就得光顧日式吉列店。同樣是吉列,日式麵包糠比較清淡輕盈,與中菜、西菜用的麵包糠之質地、用途不大一樣。追求酥脆的話,選日式的店就對了。今天的日式吉列店,大多可以免費添吃白飯和椰菜沙律。配着啤酒,愜意非常。

沾炸料次序忌顛倒

吉列食材沾上炸料的次序不能混亂,必須先沾麵粉封鎖水分,再沾打散的雞蛋,方能黏附最後的麵包糠。沾好後剛好開始燒熱食油,讓炸物趁機休息一下,麵粉、麵包糠充分吸收蛋汁,裹住食材。

吉列牛肉薯餅 始於明治、大正

日式吉列是「洋食」(日式西菜)的一種,即是「外國菜」。日式炸薯餅則寫作コロッケ,又譯成「可樂餅」。可樂餅雖以多指炸薯餅,但也可以是炸白醬餅(炸奶油餅)。炸薯餅與其他日式吉列有點分別——若說日式它是餐廳菜式,倒不如說是街頭小食。

據岡田哲的《明治洋食事始:日式豬排誕生的故事》(明治洋食事始め,林錚顗譯)所言,日本在明治年間開始培植來自美國的薯仔,以及大正年間不景氣的經濟環境,成為了吉列薯餅風行全國的契機。當時的吉列菜式以炸豬排、炸薯餅、炸白醬餅為主,既可見於高級洋食店,又可見於家庭餐桌。其中的炸薯餅成本最低,又容易製作,可以花掉鮮肉店剩下的肉品和油脂,於是就成為受歡迎的街頭小食了。這種炸薯餅中的肉,通常是牛肉。

吉卜力工作室(スタジオジブリ)把佐山哲郎、高橋千鶴的漫畫《紅花坂上的海》(コクリコ坂から)改編成電影時,就為身處1960年代橫濱的男女主角,設計了一場光顧街頭肉店買炸薯餅的情節。明明是油膩膩的街頭小食;一沾上兩小無猜的青少年,薯餅就突然浪漫起來了。

牛肉先炒後炸 不怕半生熟

我在外吃吉列時,常點炸豬扒、炸蝦、炸薯餅和炸蠔;也點過炸矮瓜夾肉、炸豬肉卷、炸三文魚、炸牛扒和炸帶子。在家做吉列的話,對自己的技術沒什麼信心,很少炸肉,害怕炸不熟吃壞肚子。炸蔬菜、熟食比較樂意。吉列牛肉薯餅的牛肉炒熟才炸,就沒有不熟的問題了。做可樂餅不可以下可樂,但可以在薯仔中搭些煠蛋、煙肉碎、粟米粒和芝士碎。

薯仔方面,日本男爵薯在香港不易找,買的人也不多,又貴又不新鮮;美國褐皮焗薯太鬆散,較難塑形;最方便是澳洲新薯,原隻連皮煠熟,味道比去皮、切塊來煠的濃。把薯仔換成南瓜、番薯也不錯。

食油咕嚕咕嚕倒進鍋子,的確沒有用氣炸鍋那麼乾手淨腳;可是冬天要保暖嘛,跟愛情小說一樣,就該油膩膩。

【材料】(4個分量)

•薯仔……約500克

•免治牛肉……約100克

•洋葱……約80克

•麵粉……6湯匙

•雞蛋……1隻

•日式麵包糠……100克

•乾番荽……2湯匙

•食油……適量

•黑椒、蒜鹽、糖……適量

【做法】

1.薯仔洗淨,用清水連皮白煠,至牙籤可輕易刺入即熟透。

2.趁熱剝去薯皮,壓成薯蓉。不求幼細,保留部分顆粒更佳。

3.洋葱洗淨去皮,切碎。

4.免治牛肉稍為冲洗,與洋葱下鍋炒熟,以黑椒、蒜鹽、糖調味。

5.於薯蓉拌入牛肉、洋葱、乾番荽,放涼備用。

6.薯蓉分成四份,各掐成橢圓餅。

7.雞蛋打散,與麵粉、麵包糠分成3盤。

8.順序為薯餅沾上麵粉、雞蛋、麵包糠。

9.燒熱食油至160℃,油量至少注滿鍋子的一半。

10.薯餅分批輕輕下鍋,中途翻面,炸至兩面金黃。

11. 把炸好的薯餅置於廚房紙和蒸架上,降溫、瀝油後即成。

作者簡介:香港恒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終日流連中外飲食書寫,追憶文字食光。著有《食字餐桌》等。臉書專頁﹕食字餐桌。

文、圖˙ 鄒芷茵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