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風具獨特魅力 文化產業一分子 港漫盼衝出香港再起飛

文章日期:2022年11月25日

【明報專訊】你對香港漫畫有什麼印象?還是一群肌肉猛男打打殺殺嗎?無論畫風、題材,香港漫畫早已變得多元化。其中3名獲「港漫動力」資助的漫畫家分享自己入行經歷之餘,更認為香港漫畫不是夕陽行業,漫畫或有一日會回歸香港潮流文化的一部分,故為漫畫產業發展出謀獻策。

對着維港海岸,漫畫家蘇頌文(Pen So)、曾偉文(Man僧)和張漢華(華記)一邊談笑風生,一邊即席揮毫,畫出他們漫畫世界中的主角。Pen So用鋼筆「就地取材」,將維港景色融入構圖中;Man僧毋須起稿,揮舞毛筆畫出插圖,果然被稱為「港版金政基」;至於華記如同他的漫畫主角,一直埋頭苦幹。3名漫畫家聚首一堂,全因他們3本漫畫皆受「港漫動力」資助出版。

15作品下月參加大馬動漫展

去年「創意香港」資助香港動漫畫聯會首辦「港漫動力」——香港漫畫支援計劃,資助15間入選的本地初創漫畫企業出版漫畫,每間資助額最多21萬元。15本作品在2022年香港動漫節推出,爾後他們將出席12月馬來西亞動漫展。香港藝術中心趁着香港動漫節與馬來西亞動漫展之間的空檔,展覽該15部漫畫的手稿和創作紀錄,並設閱讀區以供試讀。

15本漫畫風格各異,譬如Pen So《回憶見》講述女歌手追尋一段消失了的記憶;Man僧《0課特工》則講述當代忍者的特工故事;而華記《這次真的拚命了》講述漫畫助理毅然辭職,追求漫畫創作夢。15本當中只有2本歸類為傳統港漫,可見港漫不再只有技擊漫畫和「大隻佬」。

成為漫畫家的首要條件,或許本身也要是漫畫愛好者。Pen So、Man僧和華記自小就喜歡看漫畫,無論日漫、港漫也都涉獵,故萌生成為漫畫家的念頭。在Man僧和華記成長的年代,港漫還能養活不少人,華記說:「去到中學發現表哥是漫畫家,從那一刻發現漫畫家是一個可行的職業。」甚至曾幾何時香港畫漫畫也能致富,Man僧憶述小時候港漫的盛况:「小時候看到黃玉郎先生每次在漫畫中的作者專欄都說有新跑車揸,保時捷呀,又說『香港只有幾個人才有』。」

Man僧年少入行,先後到兩家漫畫出版社擔任漫畫助理,但在2001年就告別漫畫業,「當時未有數據分析,但我覺得港漫開始不受歡迎,可能是因為我身邊的人都開始不看」。之後Man僧轉投遊戲的人物設計,除了2003年曾出版一本足球漫畫Number 10外,將近20年與漫畫出版無關,直至今次資助計劃出現。現時主力從事圖像設計及插畫工作。

華記同樣年少入行,至今仍留在漫畫業界。他最初負責畫背景,但最想做人物創作。然而港漫出版周期密,出版社習慣將員工分配到某個崗位就甚少更改。所以華記在公餘時間練習公司所需的人物畫風,「剛好公司需要人,就跟隨另一個前輩,一路學習一路去做」。雖然崗位上叫做「人物美術」,業界俗稱「勾頭」——專門畫角色的頭,但華記認為與主筆的創作空間仍然相差甚遠。最終將本來的工作變成兼職,一邊做兼職,一邊做自己的漫畫。

至於最年輕的Pen So,打算入行時已經是港漫盛世的晚期。其時他看到港漫招募漫畫助理,「當時已經很喜歡買玩具,你會發覺原來買幾隻玩具,整個月人工就會花光,所以打消了入行念頭」。之後他從事設計行業,直至2013年參與動漫基地舉辦的漫畫大師班,見過偶像漫畫家馬榮成一面後,便與班內同學出版了一本《漫畫大師班作品集》。「之後開始有人認識我們,慢慢參加比賽,然後有一些工作找我們畫插圖,慢慢就入行了。」

近期漫畫出版彷彿也算興旺,但Pen So和Man僧强調現在出版的多為圖文書和繪本。傳統概念的漫畫應為劇情導向,擁有自己的一個漫畫世界。香港劇情漫畫出版凋零,今年其中一名薄裝漫畫主筆鄭健和也宣布即將封筆。難道港漫已經是夕陽行業嗎?Pen So卻不認同,他舉例韓國、日本等,漫畫仍然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換言之漫畫並不老套,也未被社會淘汰。

出路在影視改編

若要港漫「翻身」,Man僧認為必須以整套文化產業的視野來思考,而非將文化產業分割為電影、音樂、漫畫等不同項目,然後各行其事。反而項目與項目之間應有合作,合力塑造香港的文化產業,推廣海外。Man僧說:「大多數外國人認識香港,其實是因為電影,電影就是香港的明信片。沒有這些事物(文化產業),很難向外推廣香港,難道永遠也是金融城市嗎?」Pen So觀察到,在日本、韓國,漫畫只是文化產業的起點,往往改編成動畫或劇集,成為文化潮流。Man僧續補充:「當文化產業成為潮流,最後會變成錢,不會是你的負累。」香港過往也有《龍虎門》、《古惑仔》、《風雲》等改編漫畫電影成為經典,最近漫畫家曹志豪的《死角》也被改編為ViuTV劇集《繩角》,說明了港漫蘊含改編潛力,成就一劇之本。「香港漫畫的出路一定不是書,是需要影視作品。」Man僧解釋像韓國漫畫改編劇集大熱後,觀衆倒轉頭來才看漫畫。

與此同時,將港漫推廣海外,亦可肯定港漫在本地的價值。Pen So舉例指港漫原稿本來並沒有妥善管理,自從前幾年蘇富比拍賣漫畫家黃澤作品《老夫子》原稿,大家才驟覺港漫原稿也擁有價值。又例如今年香港畫家Oh Mankee在日本Digital Art Battle奪冠,才被人認識、被傳媒報道,但原來她在社交媒體已經畫了很多年畫。

畫風多元有特色 海外展出獲好評

Pen So、Man僧和華記與海外交流時,港漫都獲得正面評價。Pen So到法國和比利時交流,歐洲人頗為欣賞港漫的質感——線條有點像中式書法、線條密度亦很高,異於歐洲漫畫。而在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擺展時,他發覺日本、台灣和內地漫畫會有一種固定的畫風,但港漫畫風比較多元化,無論真實、Q版、彩色、黑白,應有盡有。華記曾到日本擺展,他說日本人會很驚訝一些港漫如此色彩繽紛、畫面豐富,譬如漫畫家邱福龍的《古生命》,在日本不見類似的表達手法。Man僧亦曾被一個意大利人問到「港漫如此色彩繽紛,背後有什麼漫畫語言」?他卻笑言並沒有佈局,只因為港漫出版周期密,負責分色的必須在極限時間內將所有黑白填上彩色。

將港漫推廣海外,同時讓香港漫畫家吸收不同事物,豐富他們的作品,建立好港漫品牌。Man僧表示,相信港漫的質素,希望政府資助港漫參與外國漫畫比賽,便能夠知道港漫在國際上的水平去到哪裏。

本地缺乏網絡平台推廣

歸根究柢,港漫最需要本地人支持。從前動漫基地租用過灣仔茂蘿街7號5年,現在再沒有類似的漫畫博物館。Pen So認為漫畫博物館「讓人知道香港有漫畫文化」,亦是一個讓香港漫畫家展覽、集中宣傳的場地。與此同時,因應當代人的消費習慣,Man僧認為漫畫應以網絡漫畫平台重生。他指韓國WEBTOON和日本Comico兩個漫畫平台都能夠營利,實在值得借鑑。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在2010年曾推出「香港漫畫的新世代全球推廣及發行平台」,簡稱「香港漫畫」的漫畫平台應用程式,但雷聲和雨點都一樣小。

「『港漫動力』這個計劃當然好,在動漫節推出15本漫畫,令大家留意到這個焦點。但最近想,如果平均每個月有一本漫畫推出,可以延續討論熱度。」華記說。「港漫動力」又會否像「首部劇情電影計劃」一樣,創作人找不到投資者投資第二、三部作品?Man僧和Pen So還未落實下一本漫畫的出版計劃,而華記早有着落,與出版社合作改編短篇小說做漫畫,但他強調「如果我沒有和出版社合作,也會繼續畫下去」。●

「一五一十」漫畫展覽

日期:即日至12月11日

時間:上午9:00至晚上11:00

地點:灣仔港灣道2號香港藝術中心地下至4樓賽馬會展廊

網址:bit.ly/3ta5fkT

文:嚴嘉栢

美術:張欲琪

編輯:王翠麗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張漢華 Man僧 展覽 漫畫家 香港漫畫支援計劃 港漫動力 文化產業 香港漫畫 文化力場 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