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人電影節 光影展平等藝術

文章日期:2022年12月09日

【明報專訊】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心之旋律》(CODA)講述健聽子女在聾人家庭中成長、追夢的故事,最佳男配角更由同劇聾人演員Troy Kotsur奪得。聾人雖聽不到說話聲,但仍能透過電影與觀衆對話。香港國際聾人電影節迎來第11屆,除放映多齣國際聾人電影,更首設聾人國際短片比賽,鼓勵聾人創作。藝術面前,人人平等。

何謂聾人電影?只能聚焦聾人的成長經歷嗎?第11屆香港國際聾人電影節的片單或會令你改觀:如《窄路微塵》講疫下生活,又如《叔叔》觸及LGBTQ+議題。回歸基本步,電影無非創造光影世界。電影節更包納溯源香港聾人歷史、追迹當下的聾人藝術,如手語詩和聾人手語視覺藝術(Visual Vernacular)。「每個人都能參與藝術,藝術屬於任何人。藝術亦有個好重要的能量,就是我們能透過藝術表達每個人的想法,我相信這也是我們藝術中心一個好重要的信念。」香港藝術中心節目總監鄺珮詩道。

辦短片比賽 鼓勵聾人創作

第11屆香港國際聾人電影節由香港藝術中心及亞洲民衆戲劇節協會合辦,更首次組成聾人籌委會——由6名聾人籌委、1名手語翻譯籌委策展。聾人電影節,聾人主導。除上述放映節目,更有座談會討論香港聾人藝術歷史等議題,並邀請聾人藝術家創作明信片,推廣聾人藝術。還首設聾人國際短片比賽,鼓勵聾人創作,讓其作品有機會在大銀幕放映;同時提供平台讓國際聾人藝術家交流。聾人如健聽者般以光影展現自身世界,恰恰體現何謂平等;電影亦能令人向未知敞開心扉,讓健聽者認識聾人社群。

聾人電影題材縱是多元,但單單掛上「聾人」二字,電影節也不會照單全收。香港國際聾人電影節節目統籌劉南茜稱,選片時會考慮數點:首先是聾人主導,非以「病人」或「聽障」的視角呈現聾人,而應講述其社群獨特文化;其次是製作團隊,如導演或主角是否聾人,目的鼓勵聾人多參與電影產業;最後期盼電影主題多講述聾人社群,聾人不只是故事配角。歸根究柢,無非希望讓鮮少機會創作的聾人在大銀幕一展所長。鄺珮詩憶述香港國際聾人電影節過往10屆的蛻變:「參與的藝術家無論是健聽或者是聾人的數量愈來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與者亦愈來愈多,是一件國際化共融的事,觀衆人數也每年遞增,見得到這個電影節成長。」

首辦的聾人國際短片比賽共收到35部作品,由聾健評審一同選出佳作。今屆電影節籌委吳穗萍是聾人評審之一,健聽評審則有電影導演應亮及黃修平。吳穗萍(由手語翻譯員梁佩欣翻譯)解釋評審準則,首要看通電影裏手語以及製作團隊間的合作。有趣的是,評審非硬生生打分了事,而會共享映後感,經討論決定花落誰家。

是屆金獎由法國聾人導演Julien Bourges的《病人》(Mister Michel)奪得,故事改編法國當地真人真事——聾人長者竟被當作精神病人,送往精神病院;而銀獎為德國聾人導演Tobias Lehmann及Mirko Scheit聯合作品《恐怖情人》(Scarlett)——罕見的聾人情色電影,講述主角和女友吵架後訂了一隻情趣娃娃,然後發生連串怪事。金銀獎得主恰好反映「聾人電影」概念的潛能,內容不再囿於聾人個人歷程,更延伸到整體社會經驗。

突破個人敘事 延展社會經驗

儘管各地手語皆不同,但聾人憑藉手形也能大致「看懂」國外的聾人電影。以貓為例,香港手語用手指模仿貓的觸鬚;日本手語就像招財貓般在臉旁搖拳;美國手語則用手指揑一揑貓的觸鬚。且顧及電影主題,聾人之間也或感同身受,不難聯想箇中涵義。也許電影本就超越語言、文化隔閡,台灣導演侯孝賢獲康城影展最佳導演時,曾論及電影的文化差異問題:「文化到深層的時候,其實全世界差不多。很多人都能夠懂,因為也是關於人的存在跟人的生活種種,時間長的累積而變成文化。」電影恍如一門普世語言,連結各地聾人與健聽者。

銅獎則為本地紀錄片《阿B》。影片為4名本地健聽導演陳樂妍、陳煒煇、陳穎謙及何倩葒的作品,記錄友人暨片中主角阿B在聾人家庭成長(Child Of Deaf Adults, CODA)經歷,而CODA往往是大衆了解聾人社群的切入點。

拍攝遇困難 缺表演培訓機會

創作機會雖達平等,但於實際拍攝,聾人仍面臨多一重困難。於聾健合作的拍攝團隊,兩者溝通模式之異令電影語言難免不同。如一般常用的表情特寫,或令聾人不解,因為要表現手語對白,需完整拍下上半身。吳穗萍補充,拍攝外景須向政府部門申請,當然紙筆溝通即可,但聾人拍攝團隊與當局溝通時還是困難重重。

手語表達的習慣,讓聾人有形體表演天分;但本港聾人缺乏培訓機會,未能像美國聾人演員Troy Kotsur在奧斯卡大放異彩。社區文化發展中心曾申請殘疾人士藝術發展基金,為聾人舉辦剪接、編劇、表演、舞蹈等工作坊,但坊間藝術培訓班大多沒手語翻譯,有意投身表演藝術的聾人難以受惠。平等的藝術機會仍是「路漫漫其修遠」,而今次電影節恰是足下一步。●

第11屆香港國際聾人電影節

日期:12月14至18日

地點:灣仔港灣道2號香港藝術中心古天樂電影院

網址:bit.ly/3FqM4db

文:嚴嘉栢

編輯:文顥孜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