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邊科:宇宙命運受制於「暗力量」? 傅里德曼方程式 計算宇宙free唔free

文章日期:2022年12月11日

【明報專訊】上月內地示威運動中,有北京清華大學的學生高舉的白紙上,印有一條物理方程式。這條方程式名為Friedmann equation(傅里德曼方程式),讀音近似「Free的man」,自由的人。除了諧音特別之外,傅里德曼方程式在宇宙學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1920年代挑戰愛因斯坦所提出的宇宙模型,事後的天文觀測也證實傅里德曼是正確的。時至今日,傅里德曼方程式仍是最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宇宙的一條方程式。

簡介:為什麼小鴨游泳要排成一排?空虛、寂寞時一定會覺得凍?世界千奇百趣的問題十萬個,科普從來不嫌多。新欄目我們請來港台科普節目「真係好科學」主持繼續一起探索科學的舊聞新知,每期解答一條問題,介紹一位科學家。希望讀者即使聽不出什麼大道理,至少感覺非常親切,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科學的趣味。

傅里德曼方程式 計算宇宙膨脹變化率

天文學觀測和研究個別星系,宇宙學則以整個宇宙為研究對象,希望從物理角度理解宇宙。陳志宏博士形容傅里德曼方程式:「傅里德曼方程式就是我們找到,一個由廣義相對論出來,暫時最理想的一條方程式,幫我們描述宇宙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傅里德曼方程式由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變化而來,由蘇聯物理學家亞歷山大.傅里德曼於1922年提出。傅里德曼相信宇宙會膨脹,而方程式能夠計算出宇宙膨脹的變化率。

這跟當時愛因斯坦的主張相反,愛因斯坦提出「靜態宇宙模型」,他相信宇宙的空間不會收縮或膨脹,儘管他的廣義相對論計算結果顯示,宇宙不是收縮就是膨脹。於是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加上一項不影響方程式正確性的「宇宙常數」(cosmological constant),設計其數值,令廣義相對論計算出宇宙是保持靜態。直到天文學家哈勃(Edwin Hubble)透過天文觀測發現,其他星系正離我們的銀河系愈來愈遠,證實宇宙的確在膨脹,才推翻愛因斯坦的主張。

何解宇宙會膨脹?

宇宙會膨脹成為宇宙學的普遍共識,但宇宙如何膨脹?為什麼宇宙會膨脹?就要由宇宙大爆炸(Big Bang)說起。宇宙學家仍未能確定大爆炸為何發生、為何會產生這麼大的能量,但爆炸一刻的力量之大,令宇宙從此能夠持續地膨脹,「似乎是宇宙開初膨脹的第一下的初始條件,big bang開初的一下夠力,將所有東西掉出去」。就像你向上拋起一個球,球會向上飛,猶如大爆炸的能量令宇宙膨脹。但地球有地心吸力,球始終會有掉下來的一刻,宇宙亦然。「宇宙入面有好多物質,物質之間,物質與能量之間其實有萬有引力,它傾向將所有東西扯埋一齊。」宇宙學家一開始設想宇宙膨脹的速率會愈來愈慢,達到臨界點後,宇宙會開始收縮。

但1998年一項研究卻發現,我們的宇宙正在加速地膨脹,換言之宇宙非但沒有收縮,還可能會無止境地膨脹下去。當時兩個天文學團隊試圖測量Ia型超新星的視亮度,因為Ia超新星所發出的最大亮度和能量差不多是固定的,天文學家能夠藉其亮度計算距離,就像觀察蠟燭火光,蠟燭離我們較遠時看起來比較暗,離我們較近看起來就較亮。珀爾馬特(Saul Perlmutter)領導加州大學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的團隊,在1988年開始觀察超新星爆炸;來自澳洲國立大學的施密特(Brian Schmidt)亦於1994年起領導專家組,在里斯(Adam Riess)協助下進行研究。三人在1998年幾乎同時發表報告,指出Ia型超新星的亮度比預期暗,即是超新星位於比預期更遙遠的距離,宇宙正在加速膨脹,原因可能跟暗能量有關。三位天文學家因為此發現,在2011年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

無止境膨脹 宇宙歸於寂寥?

如果宇宙一直無止境地膨脹下去,會有什麼後果?「你可以想像,就好像一滴墨水,滴進了一個無限大的海洋中」。儘管宇宙一直膨脹,但宇宙內的質能不變,物質不會隨之增加。「它不會無端端生出更多物質,也不會無端端消失,最多是轉化,可能最容易被轉化的就是轉化成為光能,簡單來說,如果是一粒質子,它可能會因為核反應變成第二種東西,但基本上總體宇宙裏的質能就只有這麼多。」當空間一直擴張,但宇宙沒有產生更多質能、形成更多星體,1000億年後的宇宙,可能會比現在寂靜得多、無聊得多。「天空的星星好疏落,又好暗淡,沒什麼特別事發生,不會特別多星誕生和消亡,邁向一個寂靜,甚至最後,宇宙入面的能量、物質的密度,都不可以幫它再有效地形成到好大的星,只是一些發熱的星雲。」

根據現有的天文觀測,宇宙學家普遍認為宇宙現時正均速地膨脹,或加速地膨脹,但未來仍有未知之數。「究竟宇宙脹還是不脹,脹得多快,還是脹脹吓不脹,甚至將來會收縮?究竟脹的變化率是多少、如何決定,正正是傅里德曼方程式所說的東西。」傅里德曼方程式透過計算宇宙中所有物質的密度、時空曲率等參數,得出宇宙膨脹的變化率。如果我們能夠準確量度清楚每一項參數,弄明白宇宙中的每一個成分,我們就能計算出宇宙的命運。但問題是,科學家們對宇宙所知寥寥無幾。

暗物質/暗能量 無法證明的存在

人類所知的物質、能量、元素等所有東西,只佔宇宙不多於5%。充斥在宇宙之中、而人類看不到的東西,科學家稱之為「暗物質」和「暗能量」,而且與宇宙膨脹有密切關係。「我們已知道有的、能夠施加萬有引力的物質,就是我們看到的星,數得到、會發光的那些物質,但原來有一些是既不發光、又不參與好多物理作用,只參與萬有引力作用的,那些是暗物質。」暗物質是一種物質,會施加萬有引力,阻止宇宙膨脹;暗能量則與萬有引力相反,使東西互相排斥,有助宇宙膨脹。但科學家一直以來都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暗物質和暗能量存在,只能尋找間接證據,「例如星系有很多旋臂,很多漩渦狀的物體在轉,我們的銀河也是,但如果沒有暗物質這個概念解釋的時候,我們不能理解為什麼它有這種旋轉的模式」。

宇宙學界有一個笑話,試解釋1+1為什麼等於3,普通人一頭霧水,宇宙學家就會說因為1+1再加上一個「暗」數值,所以會等於3。「暗」數值其實是比喻暗物質和暗能量,我們不知道暗數值是如何出現,也量度不到它的數值,也無法找到直接證據證明它存在,但總之暗數值就是存在。陳志宏比喻,「我們就好像一個好差的核數師,埋唔到條數,一方面見到宇宙正在膨脹,但我們又無能力透過細數每一個成分,用傅里德曼方程式去解釋膨脹為什麼會出現」。但科學精神就在於不停修正錯誤、尋找新理論解釋新觀測,愛因斯坦嘗試挑戰牛頓的萬有引力,以廣義相對論解釋牛頓未能解釋的現象;傅里德曼挑戰愛因斯坦的宇宙觀,嘗試計算宇宙的命運,或許有天有人真的能夠證明暗物質存在,或證明其不存在。「對於科學人來說,如果有人在跟宇宙學無關的實驗入面,找到方法發現廣義相對論有問題的話,大家會好開心,會不會有一個希望,不需要弄這麼多暗物質、暗能量,只需要在原理論中修改一些東西,填補漏洞,就可以解決其他宇宙學的難題。」

亞歷山大‧傅里德曼(1988-1925)

傅里德曼是一名蘇聯數學家、宇宙學家,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發現是提出宇宙膨脹的可能,他在1922年提出傅里德曼方程式,並在1924年發表論文,描述當宇宙的時空曲率分別為正、零、負時,分別會有利於出現閉合宇宙、平直宇宙和開放宇宙,閉合宇宙先膨脹後收縮,後兩者皆持續膨脹。後來美國天文學家哈勃於1929發表的天文觀測證據印證了傅里德曼的假說正確,可惜傅里德曼於發表論文後一年就死於傷寒,年僅37歲,無緣看到哈勃的發現。

"廣義相對論"

傅里德曼方程式由廣義相對論演算出來,那麼廣義相對論又在說什麼?廣義相對論最重要的,是以質能解釋時空扭曲,從而解釋什麼是引力。一個有質量的物質,會令它周圍的時空變得彎曲,試想像,時空是一張彈牀,你在彈牀上放一個保齡球,保齡球的重量會令彈牀凹陷,就如質量使時空彎曲,當一個乒乓球滾過保齡球旁邊,就會滾向彈牀下陷的地方,看似被保齡球吸引過去,猶如「引力」。

文˙ 朱琳琳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