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藝術教育 重在畫紙背後 學懂視覺語言 毋懼犯錯

文章日期:2022年12月16日

【明報專訊】要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不少人提出培訓香港藝術人才,焦點自不然落在香港未來新生代。但對於小朋友來說,他們的藝術教育真正需要什麼?難道像功夫片日日練紮馬,小朋友每天畫一顆雞蛋,香港就會有數以百萬個達芬奇嗎?社企IM Creative推廣的「優質藝術教育」,或可提供另一思考視角。

「你覺得呢?」

這不是對記者的回答,而是IM Creative總經理陳穎欣(Josephine)和IM Creative Senior Art Instructor - Creative Inspirer蘇漢鈴(Zoe)對小朋友提出問題時的慣常回答。很多時候小朋友問「可不可以」,其實是害怕犯錯。

「嘩, 呢張畫成千蚊啊」

社企IM Creative在2014年創立,目的讓不同階層的小朋友也接觸到優質藝術教育,也資助低收入家庭的小朋友免費學習藝術,更進入了不少基層學校工作。何謂「優質藝術教育」?「簡單來說,就是尊重小朋友。」Josephine解釋。尊重並非教師由上而下指示小朋友,而是教師協助小朋友用視覺語言畫出他的想法。兒童未必掌握文字,多依據視覺學習,想法也可以透過視覺表達出來,「其實跟學習語言一樣,這個就是視覺語言」。

小朋友對於藝術的認知未必有太大分別,反而家長對藝術的認知大有不同。差別在於有沒有時間、空間了解,Josephine也很體諒家長:「全職媽媽有多點時間去了解小朋友發生什麼事;在職媽媽其實安排好小朋友的行程已經好勁,根本沒時間去看每一個興趣班究竟在做什麼。我覺得是時間限制了家長對那件事的認知。」Josephine續問:「由一張白紙變成一張畫,其實那個過程是怎樣?經歷了什麼?」所謂優質藝術教育不止畫一張畫,不止停留在畫面上,更重要是背後的過程。

若用投資者角度,當然期望用最低成本獲取最大回報,盡快有成品就能看出成果。但IM Creative做一個項目可能要10堂時間,Josephine笑言:「曾經遇過家長同我講『嘩,呢張畫成千蚊啊』。」時間之久在於要先理解,然後做實驗、練習,最後才做作品。「思考的訓練是重要,不是每一件事都問教師攞答案。」好多時IM Creative的教師會反問:「你覺得呢?你認為行不行?」如果小朋友猶豫,就會給他另一張紙先試試效果,「我們希望藝術教育不是就這樣畫靚一張畫放在這裏,而是過程」。而且,每個人需要的時間都不同,「他畫到的,但需要思考一段時間才下筆」。面對心急的家長,他們會選擇解釋小朋友在過程中做了什麼,而非催促小朋友快馬加鞭。

掌握技巧 才可發揮創意

教學時,他們着重兩個T:思考(thinking)和技巧(technique)。Zoe說視乎主題項目,思考與技巧的平衡亦有所側重,就算主題側重思考,但技巧上都確保會有所學習。說到這裏,Josephine就忍不住翻找作品說明,「visual人要用visual解釋」。例如其中一個項目是畫樹,小朋友首先要觀察不同樹的形態,例如整棵結構,樹枝樹幹怎樣生長,在四季有何變化,甚至談到地底、動物和樹的關係等。技巧上,學生起碼學懂開廣告彩、構圖和怎樣畫動物;思考上就有許多發揮空間,想像季節、有什麼動物,甚至想像地底有什麼生物。Josephine說:「掌握到技巧,才可以發揮。經常說創意,那個『創』字一邊是一個倉,要先儲入某些東西;另一邊是刀,儲入某些東西才能用刀開出來。如果內裏什麼都沒有,就很難說創意。」

「倒瀉顏料」創出佳作

另外一個例子叫做happy mistake,比較側重思考。第一堂裝作倒瀉顏料,將畫紙弄花。然後按着那些「污漬」想像不同事物出來。Happy mistake精髓在於犯錯後怎樣令它成為一件好事?Josephine解釋:「其實香港小朋友好大部分學什麼呢?學攞高分、答中答案、要學答問題,而他們好多好怕錯。在香港教育制度下,沒有教導他們如何錯。其實錯很重要,因為中國人都講『失敗乃成功之母』,即是你成功先要錯啦。」應用到生活上,不但不怕犯錯,就算重複面對同一件事都不會懼怕,相信能夠尋找自身資源來解決問題,在無力世界建立有力感。

Josephine期望小朋友從藝術中學習到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首要就是有同理心。首先要定義好問題,才需要解決問題。以拐杖為例,「如果你覺得老人家行得不好並非一個問題,你無同理心去處理,永遠不會有拐杖」。定義問題的過程不斷重複,才能到達真正解決問題的一步。例如老人家胃痛,經過不斷檢查,最後可以是牙齒問題導致。認清楚事實、定義好問題,在當今世代的確很重要。

藝術中滲透常識 動手學習

先前提到IM Creative也有不少入校工作,譬如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下稱:堅二小學)。該校是俗稱的「短命小學」——教育局因應某區人口急增,如新公屋落成,而設立的有時限學校。堅二小學壽命只有9年,下學年就是該校的最後一年。IM Creative經賽馬會「感.創.做」大本營(Learning by Doing)計劃而與該校聯繫,該計劃期望讓學生不止從書本學習,還可靠動手去學習。在堅二小學,下午時間不用上課,而是透過活動來學習。IM Creative在其中一日負責art and design,從藝術中滲透常識科的知識。例如搓碎麵包放入絲襪,再揸出來就會像排泄物,仿擬消化系統。學生不用死記硬背,也能記住不同身體器官。

後來校長蕭婷覺得效果不俗,續與IM Creative合作。因為只有9年限期,讓校長有更多空間放手嘗試不同學習方式。Josephine憶述:「那時只得3個年級,有幾層樓讓他們(學生)畫光整幅牆。正正只得9年,所以可以好放膽。」接着她模仿校長的聲線:「她(校長)會說『畫花晒唔緊要啦,髹番佢咪得囉』。」有時學生最需要的不是無止境的鞭策,而是讓他們發揮的空間。每個人的學習差異很大,以至教學模式可以好闊,不可能只得一套去教導。所以IM Creative也强調讓學生有得揀,揀他們想做的方式。Josephine笑言,跟教師檢討教學時,有時教師都不明白為什麼可讓學生在班房自由進出。有的感嘆「原來上堂可以唔使鬧人㗎」,有的則略有微言「即係唔使理佢哋(學生)啦」。但Josephine補充,教學上沒有絕對,有容乃大。

「我們都有個心意,陪這間學校走到最尾。」Josephine笑說。不知不覺,堅二小學響起終章的信號,下學年就是最後學年。IM Creative打算帶領畢業生做Digital Art紀念刊——由學生的角度講述學校的故事,回顧他們多年來在學校的感受,坦露自己對學校的心底話,為校友送上祝福。Digital Art並不為了追上潮流,而是疫情使學生接觸不到很多物料來創作。「你以為一支原子筆好容易找到,但對基層家庭來說,無就是無。」Josephine帶點無奈苦笑着。幸而在疫情前,學界已推行STEM教育,堅二小學因此添置不少平板電腦供學生使用,成為教學電繪的契機。Josephine輕按身旁年輕同事Zoe的肩膀:「我有一些好好的同事,我就不懂(電繪)的。」

■IM Creative

網址:bit.ly/3FMbmCQ

文:嚴嘉栢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藝術班 文化力場 文化 藝術教育 藝術 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