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電影幕後英雄 顧嘉煇的音樂本色

文章日期:2023年01月08日

【明報專訊】2010年,筆者訪問顧嘉煇,深刻事有三:一、他自言最喜歡的電影音樂創作是《英雄本色》;二、他說電影音樂要求量身訂做,比寫電視歌曲更具挑戰;三、他喜歡做電影音樂,但自知坊間對其流行或電影歌曲更有興趣。簡言之,電影音樂創作於顧嘉煇有其特殊意義,卻甚少被人談論。

實情是,顧嘉煇曾為超過100部電影撰寫原創音樂,較黃霑有過之而無不及。1965年顧嘉煇憑《萬花迎春》獲台灣金馬獎最佳音樂獎;往後多部經典港產片音樂如《精武門》(1972)、《鬼馬雙星》(1974)、《名劍》(1980)、《英雄本色》(1986)及《秦俑》(1990,與黃霑及戴樂民合作)等,都出自顧嘉煇之手。

顧嘉煇的電影音樂故事,絕對值得後人努力書寫,筆者倆今次選來其經典作《英雄本色》,閱讀箇中微妙之處。

一、「黑幫世界」的肝膽相照

吳宇森《英雄本色》至今為人津津樂道的一大主線,是狄龍及周潤發代表的肝膽情義——片中李子雄因私心喪盡天良,幸得狄周二人情深義重再復重建。把這個「老掉牙」故事說出深刻情感,顧嘉煇的音樂舉足輕重。

觀眾一定記得片頭音樂:展示偽鈔集團主腦狄周二人愉悅輕鬆登場,氣勢凛然帶酷的電音,率先為這「黑幫世界」定調——讓觀眾知悉是對「盜亦有道」的黑幫好兄弟(只賣偽鈔不賣白粉)。日版原聲內,此段落名為A Better Tomorrow Theme,即輝煌的未來。音樂中的電子琴、電結他及鼓都像為二人搖旗吶喊,慶祝哥兒倆由低下階層最終幹出頭來。這段英雄本色主題,代表着狄周二人光輝的黑幫世界音樂,也是本片音樂中第一主題。

這個光輝主題,可很快隨故事發展出現大幅度沉鬱變奏,其佈局經仔細考量。電影開場後的70分鐘,這主題曾3次出現,伴隨着兩名主角下滑轉折的人生,旋律變得暗淡無光,內藏鬱結,象徵二人璀璨的黑幫事業逐步瓦解。那邊廂,同樣重要是電影開場後大部分跟狄龍相關的音樂,都來自主題曲《當年情》變奏的「親情主題」(下文再詳述),音樂不再激昂,暗藏狄龍一切以弟弟張國榮為先,意欲退出江湖。光輝的黑幫音樂,受着雙重瓦解。這段英雄本色主題音樂,彷彿只設置在周潤發的視點,只有他才切身體會——當中的低沉與憂傷,分別伴隨着周到台灣復仇、為李子雄當洗車工,以及向狄說「香港嘅夜景原來係咁靚」等場景。

開創影音蒙太奇

顧嘉煇的厲害,是把代表周的失勢主題音樂,分別跟狄龍與李子雄各自伴隨的新音樂主題,作對比與反襯,剪輯成快速影音蒙太奇,令周更形孤立悲涼。

這種蒙太奇,在同期荷李活片甚鮮見。這段經典場面,是狄龍當上的士司機愉悅地駛着車,背景是歡欣版的親情主題(以為可以跟弟弟重新生活),轉眼間,狄目睹大街上一瘸一拐的周潤發,音樂即切換到英雄本色主題的悲傷變奏。彼時,狄龍又瞥見李子雄從商業大樓昂首闊步登場,氣勢如虹的英雄本色主題再次響起,但伴奏處理較周狄開場時的音色幽暗,即時將兩代黑幫世界觀(義氣/背叛)明顯區分。當周潤發為李子雄開車門,李卻把小費拋擲,要周俯身撿起,英雄本色主題更以落寞的笛聲奏起,一臉頹唐的周,由音樂伴隨切換到獨個走到停車場、手持飯盒午膳的連串蒙太奇。上述情節不過兩分鐘,但經過迥異編曲及音樂剪輯,既將兩代黑幫辨別,並為片中3名角色增添強烈情緒信息。早已熟悉主題旋律的觀眾,誰也會在這兩分鐘內被音樂觸動內心,着緊地問周潤發的Mark哥何時能絕地反擊。

一切不乏顧嘉煇的精心安排。接上,狄龍到停車場找周潤發,充滿活力氣勢的主題旋律變奏出現,惟時間短促,呼應着狄堅持不欲重出江湖。但當影片來到73分鐘,狄騎着電單車到停車場接應負傷的周時,悲傷的變奏調子一下子消失,換來是激情高漲的英雄本色主題,預兆了黑幫世界的情義與輝煌重現。主題音樂的最後出場,是片末周狄二人聯手對抗李子雄,這一次主題旋律無論在配器、節拍、韻律的能量度,都大大超過了電影開場——那份肝膽情義,在影片開場後壓抑了足足80分鐘後,終於超額回歸。

二、「親情主題」的內在矛盾

《英雄本色》另一條主線,是狄龍與張國榮原為感情要好的親兄弟,但當張得知狄是黑幫分子,復對其恨之入骨;一直到狄龍最後冒生命危險營救張國榮,才能化解之間矛盾。為表現兩兄弟的情感衝突,顧嘉煇寫下了主題曲《當年情》,並用歌曲作不同變奏,創作了4段「親情主題」音樂(日本原聲帶中名為Family Love Theme),同一旋律的4段編曲變奏,代表着兄弟間不同思緒。這4段親情變奏,經不同剪輯配置在電影當中,達15次之多,充分塑造兩兄弟的內在矛盾:

孤獨的口琴:片首見狄龍、周潤發意氣風發,但狄心裏最着意還是弟弟張國榮的前程。這份情感,都藉具滄桑世故味道的口琴版親情主題表達——它在影片大概8分鐘初次響起,是片中狄龍與弟弟登場,既意味着二人的濃厚親情,也暗藏狄龍個人揮不去的寂寞愁緒。之後多個以狄龍為視點的片段,像往警校探訪張國榮、於台灣出獄等,都伴隨不同的口琴變奏版本。

希望變奏:屬片中親情主題的快樂版本。以鋼琴、弦樂與敲擊鈴帶出旋律佻脫一面。狄龍出獄回港後從良當的士司機,以為可開展新生活獲得弟弟接納。一組狄龍駕駛的士的蒙太奇,配上這段快樂變奏,寓意充滿希望。

弦樂揮不掉的矛盾:集中以弦樂拉奏《當年情》變奏的親情主題,多從張國榮出發,又關係到哥哥狄龍的片段。例如狄龍跟父親談起張國榮,或張對狄憤慨地表示自己受到連累,響起的就是小提琴獨奏。當張國榮拜祭張父,及接着雨中揮拳擊打狄龍的兩場,就用上低迴的大提琴。如果口琴用以代表來自草根的狄龍,弦樂更適合用以代表大學畢業生張國榮(其女友也是拉奏大提琴)。

憤怒的合奏:《當年情》的副歌柔情中帶激昂,電影中多以此段落表達張國榮的情緒,當中有古鍵琴、鋼琴、弦樂等合奏,彷彿表達張國榮對狄龍化解不開的愛恨情仇。例如片中張國榮按捺不住怒火,分別向標靶射槍或拳打鏡子一場,都配置了這選段。

前述顧嘉煇為表達黑幫主題失勢,用上影音蒙太奇技巧,這回他再次用於親情主題上。最精彩一段是這邊廂狄龍在服刑,那邊廂張國榮在警校練槍,多次平行剪接兩兄弟的台港迥異生活。音樂處理上,由狄龍孤獨的口琴變奏版開展,沒多久口琴聲漸漸退下,由激烈的敲鼓聲作過場,過渡至上文「憤怒的合奏」段落,用以表達張國榮的憤怒情緒,畫面見他以槍枝瞄準標靶,又跟獄中狄龍的畫面數次交替轉換,彷彿了結狄龍的生命,方就能釋除其內心糾葛。

《當年情》畫龍點睛

有趣是,電影尾聲,親情主題來了一個特別的作法,屬於狄龍的孤獨口琴變奏,最終瓦解了原來充滿隔閡的黑幫與親情世界。片末狄龍身負重傷,周潤發痛罵張國榮為何仍不接受努力脫離黑幫的狄龍,這時畫外音響起口琴版的親情主題變奏。張國榮最終接受周的訓斥,口琴像擔當了彼此間的斡旋中介,原屬狄龍的口琴旋律不再孤單,反過來徒添一份暖意,就像3個人都聽到了,一瞬間讓彼此和解。最後,當然是片末由張國榮主唱的《當年情》出場。

有理由相信把主題曲放在電影最後,是考慮全片的整體決定。《當年情》的編曲基調,有化不開的糾結情緒,交由黃霑填詞及張國榮主唱後,重申是關係的圓滿。即使電影最終悲劇收場,卻肯定了片中3人的昔日情誼,像凝固於瞬間,永恆不變。顧嘉煇、黃霑加上張國榮,以《當年情》一曲,總結了兄弟間冰釋前嫌的情感,也一下子「提煉」出三兄弟間的情義精髓。

顧嘉煇在《英雄本色》中示範了什麼叫量身訂做黑幫主題音樂變奏,又如何在不同場口,以音樂的長度、音色、響亮度、配器、韻律加上蒙太奇的轉換,把片中剪不斷、理還亂的人物情感與矛盾傾盆表現。顧嘉煇用上的,其實是荷李活電影音樂中常見的「主題與變奏」技藝,實際使用時,比同年不少荷李活電影更為奔放大膽(如影音蒙太奇),充滿神采。單說《英雄本色》是電影經典而欠缺了當中音樂這重要一筆,實在說不過去。我們僅希望顧嘉煇的電影音樂作品,未來能得到更大的關注。

文˙張志偉、羅展鳳

圖˙張志偉

編輯•朱建勳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