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文學節 翻開董啟章英譯著作 文學交流 分享港特色文化

文章日期:2023年02月17日

【明報專訊】「文化交流來說,你要先有付出,才能有收穫。」香港國際文學節營運經理Maureen Tai說。當外地作家訪港時,香港作家有什麼跟人交流?作家董啟章獨特的文學世界,或者學者黃宇軒在香港遛躂的《香港散步學》,也許展示了香港獨有的亞洲經驗。對於青少年而言,他們的閱讀需要又有什麼不同?且聽香港國際青少年讀者節活動助理Laura Mannering一一講解。

Maureen拿起案上的白色小書,原來是香港作家董啟章1999年作品The Catalog英譯本A Catalog of Such Stuff as Dreams Are Made On,她不禁感嘆這本書去年才被翻譯,足足相隔20多年,才令董啟章這部作品成為英語社群的一部分。董啟章亦會出席文學節,與作家黃怡對談創作小說的想法。「我覺得在亞洲、在香港有很多這類型的故事,但它們(在國際上)未得到注目,只不過因為它們不是英語。」Maureen解釋當中具備獨有的亞洲經驗,正正值得將它們發掘出來。

本地作者分享城市觀察

對Maureen而言,文學節是一個文化交流平台,除了邀請海外作家訪港,也嘗試展示香港本地作家的作品。惟她坦言,除非有英語譯本,否則英語讀者很難欣賞到中文作品。所以文學節也銳意搭建中文世界與英語世界之間的橋樑,特別有部分講座談論翻譯文學,「你就知道翻譯有多重要,可以發掘到這類型故事」。

Laura也認為文學節已慢慢發展成愈來愈關注本地,甚至有不少廣東話或中文活動。譬如黃宇軒在Instagram分享在城市散步的經驗,最終結集成書《香港散步學》;而《香港遺美》作者林曉敏同樣在社交媒體捕捉香港老店的片刻,兩人將會到訪文學節,並與《城市如何文化》作者茹國烈對談,分享如何觀看香港這座城市。

論到邀請海外作家,Maureen形容就像做一張餐牌,不能只得漢堡包和薯條,每個人拎起餐牌時,都能揀到自己想吃的食物。因此他們需要弄清楚讀者需要什麼,會問及不同朋友、寫作群體、本地書店,甚至網絡上在Instagram稱為Bookstagram的用戶(在社交媒體分享讀書心得)。Laura舉例指,他們兩個熟悉文學,但不熟悉其他範疇,「我們兩個人對金融一無所知,但香港人喜歡研究金融,他們喜歡聽人談論金融和飲食,所以他們就會讀一些關於金融、飲食的書」。

童書助孩子了解真相

Laura留意到,近年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愈來愈普遍,更多人認同它能讓兒童接觸文字,「或者令抗拒閱讀的讀者重新接觸閱讀」。所以愈來愈多圖像小說出版,題材多元也讓有不同興趣的孩子容易入口,Laura認為它對於推廣兒童文學愈來愈重要。但她強調青少年閱讀節並非要追趕流行趨勢,更重要是讓孩子有不同的切口來接觸閱讀,而圖書館教師的職責就是按學生的興趣,指引他們往正確方向接觸閱讀。

「我覺得我們都需要推動多元,孩子都會想在書中看見自己。」Maureen在馬來西亞成長,她兒時閱讀未曾在書中見過和自己一樣的人物形象,因為所有西方書籍都在講述西方文化、西方生活和西方孩子。所以,她覺得在青少年書籍中,需要展示更多不同的文化和當中的多元。「我覺得亞洲的孩子都想見到有書本以他們為主角,對吧?譬如關於印度孩子的故事,並不是講住在美國的印度孩子,而是講住在印度的印度孩子。」

Maureen認為童書講解到一些孩童在生活裏將會面對的難題,「即使你試圖保護你的孩子免受戰爭、死亡和衰老等影響,但他們也會看到,因為這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作為父母和教育者,你確實需要幫助他們理解這一點。書本就是一種極好的資源」。她以童書作家Kate DiCamillo的話總結道:「童書作家的責任就是說出真相,並讓兒童能夠承受。」

因疫情延期 與讀者節合辦

因疫情關係,香港國際文學節由往年11月推遲到3月,今年便與香港國際青少年讀者節共同舉辦。這反而令一些受邀作家可以同時出席兩個文學節,例如日本童書作家柏葉幸子及其英譯者Avery Fischer Udagawa。由於文學節是非牟利機構,Laura和Maureen亦是兼職舉辦文學節,他們都笑言就像在全職工作。文學節最大支出是邀請作家訪港和在港的費用,實際上曾邀請不少作家和插畫家,惟收費過高,只得作罷。Maureen指出,其實世界各地的文學節都面臨資助較其他藝術少的問題,「我有一次在阿聯酋航空文學節(Emirates Airline Festival of Literature)參與30多個文學節的會議,大家都忙於籌集資金帶不同作者過來」。

通常一些願意訪港的作者,都是從朋友處聽到一些好評而來。某程度上,文學節也需要游說作者來港分享,儘管報酬並不豐厚,但香港這個城市有什麼吸引力,又能夠與什麼作家見面也是關鍵。而香港先前的防疫限制,譬如長時間隔離,也令不少作家卻步。Maureen表示,「我們選擇人不只是因為他們願意來,而是我認為參與的作者都有值得說的話,可以貢獻到文學節」,譬如帶來的分享是否有趣,或者議題是否與香港人相關,歸根結柢,關乎香港讀者需要什麼。

■香港國際文學節暨香港國際青少年讀者節

日期:3月6至12日

網址:bit.ly/3K6ecoJ

文:嚴嘉栢

編輯:朱建勳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閱讀 香港國際青少年讀者節 香港國際文學節 文化力場 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