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達人}鄭保瑞 焦點影人無懼「翻舊帳」 掀開肚皮激勵電影後浪

文章日期:2023年03月05日

【明報專訊】「我覺得電影並非用錢去衡量,我自己拍過幾部電影,不多於200萬港元,而我拍得好開心和舒服。我認為電影最重要是passion與vision,如果沒有passion與vision,所有藝術家都做不到他們應該做的事情。」導演杜琪峯近日在柏林影展說了這一番話,背後精神無獨有偶,同屬銀河映像的鄭保瑞當年不計資源,敢於踏出第一步,才有今天第47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焦點影人——導演鄭保瑞。「我見他們好舊、好舊的戲都搵到,他們也有問我介不介意,我覺得『無乜嘢啊,都ok啊,一次紀錄嚟嘅啫』,開始要被人『算帳』喇,被人看一看。我覺得就算差都好啦,quality都不算好,處理得不好也好,都可以讓現在的新人看一看,我當年都係咁『西』㗎喳。所以無問題,試吓啦,大家拍吓啦。」鄭保瑞侃侃而談,說起自己不太滿意的舊作也從容不迫。香港國際電影節精選上映10部鄭保瑞作品,片單自其首部作品《第一百日》開始。

紅褲仔出身放膽試

踏出導演第一步以前,「那時候我未做過導演,那時候我好想搵機會試吓,因為真的未試過,我在(拍攝)現場做了很久」。鄭保瑞上世紀90年代起在片場打滾多年,「紅褲仔」出身,主要擔任副導演。因緣際會,在片場認識到電影公司中大電影創作室的策劃,他便膽粗粗問到:「你4萬4蚊,45分鐘嘛,你可不可以給我8萬8蚊,我拍90分鐘呢?」此前中大電影創作室只會給導演44,000元,拍攝45分鐘的電影,公司「阿head」楊逸德導演聽到後亦願意一試。1999年,開展中大電影創作室90分鐘電影浪潮,也打開了鄭保瑞的導演大門,時年27歲。

「我就乸住那8萬8蚊,帶着幾個讀過電影創作興趣班的同事,5個人,一架的士就坐晒喇,就拍了5日,我就去試囉。」當時他也沒有理會中大電影創作室在業界的風評,自身更是剛剛學習創作,只覺得有機會就去試。「哪怕我現在都跟新導演說,不要管這家公司怎樣、這個投資人怎樣、身邊的人怎樣,不關事的,你還是要對自己的作品負責,他給你這樣的機會,我哋咪去試囉。」

處男作《第一百日》

「當年我們做電影呢,你就知道真正做電影,嘩,動輒都幾百萬,當年幾百萬好厲害的。當年百幾萬都買到間樓咯。那麼你覺得,都沒可能突然間有個老闆,戇居居給你那麼大筆錢去拍戲囉,而且你自己都未ready啦。」鄭保瑞覺得在中大電影創作室的3部作品稱不上導演,只是習作,也不太滿意質素。「其實《第一百日》當年在一間戲院叫做灣仔戲院(位於灣仔道220號的新京都戲院)裏面做過的,當然沒什麼人看。」他笑說。

2000年,他從一間獨立電影公司取得100萬元拍攝《發光石頭》,預算總算比起中大電影創作室多,但「我只得3、4萬呎菲林,那個budget是不可能足夠拍一部戲」。戲中存在兩個時空——童年時間和現實時間,於是「現實的時間我就拿菲林拍,童年的時間我就全部拿DV拍」。因為要統一格式在戲院上映,但又沒有錢過帶,他便將DV畫面投射到熒光幕上,然後再用菲林拍回,「那就變了全套戲都有菲林喇,雖然texture不同,但當時沒辦法」。最後在專做文藝片的灣仔影藝戲院上映了一個星期,惟票房不佳,繼而落畫。

大頭怪嬰的契機

雖然鄭保瑞不滿意導演生涯頭4部作品,但「我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其實在過程裏面,可以讓我試到幾部不同類型的戲,你知道自己大概有什麼事比較順手」。而且《發光石頭》也為他在2001年帶來第一部商業片《恐怖熱線之大頭怪嬰》的契機。未當導演前,他在片場上曾與導演馬偉豪共事,所以《發光石頭》上映時亦邀請他觀賞,事後他便問鄭保瑞要不要來他的公司拍電影。「那時正值香港電影最痛苦的年代,我估比現在還痛苦,真的沒有戲拍,好多人轉行揸的士,還要是翻版年代,已經是翻版商給你錢拍戲的年代。所以大家都無戲拍㗎,反而去到後面,跟現在一樣囉,開始寧願給新導演多些機會。我就是當年可以這樣有機會拍戲。 」

鄭保瑞從昔日新導演,到今天多了一重身分——不少新導演的監製,譬如近年先後為導演黃慶勳監製電影《麥路人》和《斷網》——當中的成長路絕不能忽略兩位導演:林嶺東和杜琪峯。踏上導演之路前,鄭保瑞在90年代好一段時間擔任副導演,其中包括林嶺東電影《大冒險家》和《目露凶光》,過程中鄭保瑞最大學習便是學懂什麼是導演:「他(林嶺東)要處理整隊crew,要處理身邊所有人,都是在同一個direction裏面去出發,這個才是director。」林嶺東的勤奮也讓他自愧不如,無論編劇寫了幾多稿也好,林嶺東一定要親自寫出最後一稿。「他(林嶺東)經常講『喂你哋快啲嗱』,我話『吓,導演要拍喇吓』,他說『我拍咗㗎喇,我個腦度拍咗㗎喇……其實係你哋慢,其實我拍咗㗎喇,喺個腦度』,即是他要寫的時候(在腦裏)都拍一次。其實他的preparation在香港導演裏面少見,他近似西片的preparation,我好佩服他每一個地方都不放過。」

杜琪峯成就他人

「我現在做監製的態度其實幾源於杜生(杜琪峯)的。其實在杜生監製的戲來說,都不要說賺錢,他一定是沒有人工收的。我好feel到他好想成就這部電影之餘,還成就到你。他不是要你出名、要你成功,不是的,而是希望你找到你電影的一條路,或者你對於電影的睇法,他想成就到這一件事。」因此,當鄭保瑞擔任新一代導演的電影監製時,最主要實踐兩個價值——首先他的加入令至電影可以開工;其次就是讓觀衆從作品當中看到導演,體現到導演的價值。

《白日青春》攞獎更開心

他為劉浩良監製其導演生涯第一部電影——2015年《衝鋒車》時,劉浩良在剪接時亦有迷失,甚至被人批評電影好怪、好離譜,「但是在我角度,這個所謂離譜,這個所謂棱角,不就是劉浩良囉」。「我們未必在觀衆心裏面留下印象,但是至少在圈內或者投資者身上,我知道這個導演存在,他才會找你拍第二部戲。這個我覺得,至少for career來說,才可以走下去。」鄭保瑞認為第一部戲應該要讓行內人從作品認識導演,從中看到其風格或者有何可能,「因為一些可能性可能是你自己看不到,可能那些老闆看到他有機會可以拍到另外一些東西」。

橫掃今屆金馬多個大獎的《白日青春》其中一名監製也是鄭保瑞,雖他不諱言當時忙於拍攝《九龍城寨》,並沒幫忙太多。跟《白日青春》導演劉國瑞的淵源來自導演會大師班,鄭保瑞正是其導師。無獨有偶,劉國瑞同樣是準備充足的導演,甚至在勘景時就清楚畫好怎樣擺機位,但鄭保瑞反倒提醒他「現場是一個充滿magic的地方,有時magic出現了,你要讓它出現才可以。否則你框在shooting board,有時你會覺得那些magic阻你,你就不會讓它發生」。《白日青春》終於在金馬獎與鄭保瑞電影《智齒》對碰,「就算金馬,我自己攞4個獎,他攞3個獎,我看他攞獎還比自己高興。因為每一個都是大獎來的,他攞3個都不是細獎來的,我都是攞技術獎之嘛。」他由衷笑了起來。

知名於拍攝類型片,鄭保瑞亦見新一代導演也許擔心不懂拍,或者覺得不夠資源拍攝類型片而卻步。但他覺得如果想拍類型片的話,不應受資源局限,反而想辦法處理。「他們應該找到自己的方法去做、去處理。因為好多時他們會覺得『咁少錢,點拍啊?』少錢有少錢咁拍嘛。當年(1987年)《龍虎風雲》都是好低budget的戲,不是大budget的戲,要諗方法囉。」譬如拍攝武打畫面時,現在也可以找來武指前輩幫忙,「不過你自己都要識judge」。

《明日戰記》條路要繼續行

近來香港電影票房連番告捷,《毒舌大狀》甚至突破1億票房,鄭保瑞認為「儲到的是觀衆看戲的情緒」。「其實早幾年,大家行過戲院,你就走開了,你不會看有什麼戲。可能今天大家會留意,打開Movie 6看看有什麼戲,有新戲你都會想去看。其實早三五七年,大家都不想看,都是看Marvel,現在開始慢慢儲回氛圍。」而且整體觀衆開始對香港電影多了討論,「這個才是最值錢的」。惟他強調《飯戲攻心》、《毒舌大狀》的票房成績並非絕對,並不能預期每一部港產片都能大收,然而他漸漸看到港產片有什麼可能。

「我經常說《明日戰記》是一個類型的突破,它做了一件很艱難的事,也不算是做得很好。但是它開了一種可能性,它令到香港觀眾開始覺得科幻在香港是成立的。」題材多元除了鞏固香港本土市場,更重要是重新打開外埠的機會。他笑言去過那麼多次外國影展,那幾年的外國投資者對香港電影都興趣不大,但他認為只是暫時未有一部他們感興趣的電影。

《命案》係勵志片?

「其實我們以前的戲,我們所說票房是第一轉回報,它不是電影的生死。它是long-term 10年賺錢,你的票房是不停在賣。」因為外埠關係,香港電影可以賣給不同地方的電視台,甚至賣到飛機上供乘客觀賞。若要香港電影健康發展,他認為必須考慮外埠市場。「《明日戰記》是否應該繼續做下去?我覺得是應該繼續做下去,是應該令我們類型的光譜再闊一點,大家想到不同的題材都可以繼續做下去。所以我希望在這個氛圍之下,外埠對於港產片繼續有興趣。」

「監製不是我的職業,我的職業是一個導演。」鄭保瑞說。近年雖為不少新一代導演監製電影,今年亦不忘推出新作《命案》,甫於柏林影展首映。拍攝前正值疫情,杜琪峯問他想不想拍攝構思已久的《命案》,眼見那一年沒有戲開拍,便選擇開拍。《命案》預算不高,但邀請到男團MIRROR隊長Lokman演出,惟鄭保瑞稱他並非考慮其人氣,因為選角時MIRROR並未橫掃叱吒樂壇頒獎禮,純粹覺得Lokman的外形很適合角色,而且他能夠理解角色。「他的樣子是很強的,這個人(Lokman)外形其實是岩巉,我覺得又怪,所以才選了Lokman。」他又說《命案》是一部很奇怪的戲,未能夠正常歸類,「(編劇)游乃海最後跟我說『其實……《命案》係一部勵志片』,問你死未」?

第47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日期:3月30日至4月10日

網址:bit.ly/3KxTMVY

(場地提供:The Mira Hong Kong)

文˙ 嚴嘉栢

{ 圖 } 蘇智鑫、高先電影、電影節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朱建勳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