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埋呢度先:走過林蔭道 重新發現將軍澳

文章日期:2023年05月28日

【明報專訊】報道刊出時已到達英國與父母團聚的阿飯,可說是至今為止我們遇上最具體地實踐「去埋呢度先」的主角。父母早一步飛走,她決定留在香港獨自生活一年多,與這個城市安排一場漫長的告別,並且把去過的地方都在地圖裏一一標記。黃宇軒(Sampson)不敢怠慢,設計行程時說要亮出私藏的「王牌」,竟然是以「商場之外別無其他」著名的將軍澳?

簡介:《香港散步學》作者黃宇軒每次約一位即將離開這座城市的香港人,了解其性情、喜好,設計一趟旅程,做幾粒鐘朋友、情留香港半天。「我一直覺得,我們每一個人到了這年代,不論是否別離,都似在跟香港進行一場漫長的告別。如果離開前,有許多地方想去埋先,一直去一直去,會否永不離開?」

日期:2023年5月12日

行程:寶琳站→坑口→常寧遊樂場→單車館→TKO Spot→將軍澳站→唐明街公園→調景嶺→將軍澳跨灣大橋→康城

一場浪漫告別 /文˙ 黃宇軒

來到第五回,我期待了很久。這計劃特別重要的原意,是跟即將遠離香港的人做一件有「儀式感」的事,去一睹未遇過的香港。雖說有「儀式感」,但這是否真算一種道別的儀式,也說不準。怎樣才算好的告別儀式呢?是做完之後不再捨不得嗎?是要在此過無比快樂的一天,回味良久嗎?計劃開始早期,阿飯已經聯絡報名,寫了篇幅不短的自我介紹,說改變了原本起行的時間,決定多給自己一年時間,「去做一個屬於自己嘅project」。她開始用不一樣的方法去在這座城市過活,每天不斷探索走路,嘗試盡看香港,有時邀朋友同行,更多是獨自探尋。阿飯甚至特意去買了張最大的香港地圖,在上面用筆圈下到過的地方,留下註腳。

讀到那信息和看到那張地圖的照片,眼濕濕,天啊,原來真有人會這麼用心用力,有計劃地跟香港道別,這是我遇過最動人的告別儀式,她怎麼需要參與這計劃呢?我還可以邀請她去哪兒?我跟阿飯約定,她真正要離開前夕,我們才「去埋某度先」,毋寧也是給自己一點時間沉澱,多思考告別的儀式所謂何事。轉眼間,5月來了,阿飯的地圖上,黑色的圈密密麻麻,她還跟我說,最近改用一本街道地圖,可以更仔細地圈出到過的地方和寫下一些補充。立時想到,好幾年前,特意買了本1997年的街道地圖,把它拿出來翻了一下,決定這就是今次送予阿飯的道別禮物。好,連禮物也決定了,去埋邊度先?

以累積交換累積

前幾次都是我已熟悉、心目中香港特別讓我記掛的好地方。最後決定這次反其道而行,既然阿飯快要窮盡香港了,不如一起去連我也沒去過的地方,一起分享那只會有一次的新鮮感?鎖定了將軍澳新落成的跨海橋,因我一直也對香港只有幾條容讓行人走在其上的跨海橋樑很著迷,早想擇日前往。阿飯,你的地圖上,將軍澳有圈圈了嗎?答案是完全沒有,這是一片她陌生的地帶!我在這兒成長,10年前跟「星期日生活」合作介紹散步的路線,就是行將軍澳,也是人生首次這樣公開地講一條路線、一個地區。10年前,比較算是批評將軍澳的規劃,10年後,反而不甘心,多帶朋友看將軍澳較鮮為人知的好角落。有了地方知識、建立了感情,外人看來沉悶無比的地方,也可充滿趣味,在跟地方告別時,也是跟這樣的「累積」道別吧。這次,去聽阿飯慢慢累積的,我帶我累積的去交換。

…………………………………………………………

踏足「無街之城」 /文˙ 曾曉玲

做藝術行政工作的阿飯這一年轉為自由身工作者,「想多留一點時間在香港感受一下,或與朋友、家人相聚。在這階段已去了很多地方、人也見了很多,但永遠都會捨不得、見不夠,感到是時候再move on,便決定現在離開」。這些日子重回舊地以外,也愛開發新奇地方,「之前走進要拆的分域碼頭,覺得很受衝擊,即使曾在灣仔工作幾年,卻仍有我不知道的角落」。

她並沒對這天要來將軍澳感到悶蛋,只要未踏足過都不妨走走。Sampson先以將軍澳人身分在起點寶琳站出口指向上方介紹,「我們一班住這裏的朋友會用地鐵站來分區,寶琳、坑口、將軍澳站,這些連接商場的橋就像為將軍澳定了調」。他1997年搬到將軍澳,「當時不過初中,自此練成一個信念,無論幾悶的地方,都能找到值得看的事物」。

我們先依循一個簡單原則,走商場以外的路,織出地面的脈絡。在寶琳站B2出口拐左邊,前行不久再從旁邊一道小樓梯上去,就來到與景林邨平行的一條樹蔭大道,夏天時分正青綠。走在其中,會感受到站與站之間是以怡人大道直接連結的兩個鄰區,並非地鐵路線圖上看似毫不相干的兩點。

公園旁 橋底下 社區氣息遍佈

來到坑口,從單車停泊處轉入常寧遊樂場,往將軍澳隧道公路走去,會在公路延伸出的一條圓弧支線底下穿過,Sampson帶我們來看這建得特別低矮的高架車路,能近距離仰望巴士在上方呼嘯滑過。我們好奇游走至橋底石坡上,沿路有街坊用混雜電線在樹幹綑成的「扶手」,望向對面坡上,也有穿行山裝束的姨姨同樣在走這邊緣小路。常說將軍澳是「無街之城」、嗅不到社區氣息,也許在這裏,社區遍佈於窿窿罅罅之間?

「的士佬地圖」標註遊後感

行往將軍澳站,穿過香港單車館公園,其廣闊儼如將軍澳的中央公園,我們進單車館內咖啡店歇息一會,急不及待想一睹阿飯用來記錄行程的地圖書。她取出稱為「的士佬地圖」的《香港街道大廈詳圖》第29版(2022年),與Sampson手上的1997年地圖對照一下,將軍澳本來許多空白處,已填滿至眼花撩亂。翻開各頁,會看到她畫滿可愛標記:新蒲崗一頁貼上便條寫着「崇齡街遊樂場三層瀡滑梯﹗」旁邊還以幾重圓圈記下「好玩」;在何文田邨旁,她畫一盞發光的燈,寫上紅燈山,「父親說以前從馬頭圍邨的家騎樓望向窗外,會見到紅燈閃吓閃吓,現在那裏已長滿樹和沒有燈了」。

阿飯近日重返土瓜灣與黃竹坑兩個成長地,發現對居住時間更長的黃竹坑感覺不大,反而對幼年居住、祖母現居的土瓜灣更有感覺,她亦在那邊做過要落區的社區工作,然後知道原來一個人對地方的感情,未必與時間長短最相關,或許與當中建立的聯繫更重要。這種聯繫的奇妙,我們再起行之後亦見到一二。

屬於將軍澳的怪異

近將軍澳站有兩個值得一訪的公共空間,分別是連接單車館的天橋步道,與通往地鐵站Popcorn等一眾商場的唐明街公園,站在這兩處會覺得將軍澳是「空間的富翁」,毫不「屈質」,唐明街公園更有個不明所以的設計,平台一層是被高牆包圍的大螺旋斜路,能通向地下。Sampson形容這是屬於將軍澳的怪異,「連接着生活空間的通道超級spacious(闊落),綠色空間全部好正,住的地方就麻麻哋,但只要一離開所住之處,空間就十分廣闊」。我們也受運動品牌的大型廣告牌吸引,一訪現被領展命名為TKO Spot的尚德廣場,運動用品店進駐頂層,規模之大堪如博物館,外頭連接的天台也放置了乒乓球桌、人造草地,意欲製造一個運動城。不過相比起來,唐明街公園中央開了個大洞,底下的康文署標準公園健身設施卻更受歡迎,不少「客滿」,更要排隊輪候。

跨灣大橋

護欄擋視線

終於從寶琳站步至將軍澳線另一頭的調景嶺,專程體驗在新建的跨灣大橋上散步。我們心懷期待踏上大橋,可是走着走着就有一點點失望,護欄達1.5米高,擋住看海的視線,大大削弱跨海的壯闊景象,甚至行人路與單車路、單車路與車路之間各有厚重阻擋,還原為一條只為通行而不鼓勵觀賞的路,話雖如此,來往跑步、散步的人仍是不絕。

在橋上40分鐘的路程裏,問阿飯今天行程有沒有滿足她所想?「有啊」,她不求看著名景點,走沒走過的路就滿足,「我覺得這裏是很特別的,但也能想像住很久的人會覺得無甚特別。將軍澳到處都新簇簇、充滿規劃,就不評論規劃是好是壞了」,同時很高興認識香港有這片海,跟她住黃竹坑時親近的海又不相同。

留港一年梳理別緒

天將黑,來到橋末,是康城仍沙塵滾滾的地盤。阿飯的地圖裏也會記下這天走過的地方,她相信將來在他方,依然可以這樣闖蕩,「原先家人一走我就走,就好似人生是因為他人去做決定,但這年照顧好自己的情緒之後,覺得在那邊都可以發掘很多。對於未來,老套點說是有憧憬的」。這年既是一場道別,對阿飯來說更是一場成長。說起高齡的嫲嫲雖有至親照顧,她語氣裏都是疼惜與不捨,亦曾對父母離港的決定心生矛盾,可是經歷這一年的自主生活後,她開始理解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生活作選擇,想起來,由讀藝術到留港,父母亦從不左右她心之所願,只告訴她「當你頂唔順,家人隨時在等你」。人生歷程與一個城市一樣,到底是新舊交織而成的,若問承載記憶的舊家才是家,抑或即使踏進簇新環境,心安即是家?從既念情也向前看的阿飯身上便看到,真實永遠不會截然割捨,慢慢自然學懂自己的路,總要自己去走。

【我的私藏】地圖日誌

阿飯把地圖當作日誌記錄個人足迹,是個可推介給大家實用又浪漫的方法,她還記下自己讀過的學校位置、朋友家在哪裏等,這本「通用」地圖每年更新資料推出新版,她說可留意附錄資料,「如該年的車費表,都在顯示我離開一刻香港的面貌」。

{ 圖 } 黃宇軒、曾曉玲、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