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點部署:少數族裔戒掉重口味 挑戰少油多菜

文章日期:2023年06月04日

【明報專訊】改變飲食習慣本已需要不少決心,若果不健康的煮食方式屬地區飲食文化的一部分,挑戰就更大。來自巴基斯坦的Saira從小學習家鄉菜式多油的煮法,然而為了減重及改善痛症,她立志作出改變。其實要健康不一定要徹底放棄傳統,兩者兼備的飲食習慣才可讓健康生活持續。

「基層醫療」是診所及醫院治療之前,一般人可接觸的社區資源,幫助管理個人健康、預防疾病的第一層把關,本欄目與非牟利組織「醫護行者」合作,每期邀請一個街坊談家常,提煉出你我都可袋落袋的小貼士。

【Case:巴基斯坦裔師奶Saira】

說起南亞國家的特色食物如咖喱、串燒和酥餅,大多是多油多鹽及高脂。巴基斯坦裔師奶Saira以前沿用家鄉煮法,加上來港後運動習慣欠奉,導致過重問題出現。她最初接觸醫護行者時BMI為27.7,屬肥胖之列,於是報名參加體重管理班。

為期兩個月的計劃針對少數族裔婦女,調整飲食兼運動配合下的減重成效顯著。醫護行者高級社區營養師梁雅姿指,在12課完結之後,有學員的體重減幅高達10公斤,而Saira最終減磅2公斤,腳跟的痛症還得以消除。她不止成為有型師奶,更開始推動家庭更有「營」。讓我們先返回起點,從Saira的個案看看少數族裔婦女的健康飲食難題。

■S=Saira ■記=記者 ■梁=營養師梁雅姿

1.傳承上一代油膩文化

記:你以前的飲食習慣是怎樣?

S:以前煮食只會隨意放油,倒在碗中,不會特別量。巴基斯坦很多食物都很油膩,油在我們的文化中很重要,因為如果油量太少,菜餚會顯得很白、顏色不鮮艷,人們會說:「好吧,她不會煮飯。」我們希望餸菜是紅色或者顏色鮮艷。

梁:少數族裔的飲食比較高脂高糖高鹽,像這天示範的烤肉串,原本真的是油炸。又或是咖喱,他們認為要加好多油先好食,其實脂肪好高。

記:要教她們營養知識難不難?

梁:最初困難在於她們對健康煮法的接受程度未必好大,始終這個飲食習慣跟咗咁多年,傳統教她們用油一定要用咁多,上一代都已經咁教。

2.習慣只吃咖喱+薄餅

除了用油量,梁雅姿發現來上課的婦女不清楚何謂均衡飲食。

S:來這裏之前,我曾經只是吃咖喱、麵包和水,有時配上乳酪。即使咖喱有蔬菜,但大多數情况下我們只使用一種菜,再加上肉。

梁:好像Saira一樣,她們好多時就是吃咖喱,可能一個薄餅(roti)就當一餐。她們會影相給我們看,我們發現有時只得肉,然後就好大塊餅。有時肉的分量比較細,可能汁比較多,好多油。

S:上體重管理班時,我為自己所吃的拍了張照片,才察覺吃了多少。與其他人的照片相比,她們在吃沙拉等等,看起來比我健康得多。我就對自己說,好吧,需要控制飲食。

3.每餐煮3種菜 感染夫兒

師奶主導全家人的飲食,Saira開始食得健康,身邊人能否受感染?

記:丈夫及5歲兒子接不接受這種更健康、少油的方法?

S:很難,丈夫需要時間來適應。有時他說好,但有時他說下次先。以前我每天早餐是塗上酥油的麵餅(paratha),加雞蛋和奶茶。對我來說,放棄paratha是很難的,有個說法是:「如果不吃paratha,就無法睜開眼睛。 」現時我盡量少食,但丈夫依然每天早上吃。現在我煮食總會使用至少3種不同類型的蔬菜,而當我感到飢餓或飯前都會吃菜。丈夫和兒子也喜歡那些蔬菜,丈夫會帶一些上班。

4.肥胖致腳痛 影響生活

Saira下定決心改善飲食,源於過重影響生活。肥胖問題更造成腳跟疼痛,曾靠止痛藥處理。

S:有一天我送兒子上學,朋友問:「你懷孕了嗎?」我便意識到自己需要減肥。以前我有血壓問題,而且腳跟有痛症,尤其是站立不動時。當時有服用止痛藥,在巴基斯坦時看過醫生,食維他命D、鈣。

記:你的運動習慣又如何?

S:以前在巴基斯坦的家比較大,可以在家步行。來到香港,我送兒子上學後回家就睡覺,什麼也不會做。哪怕回家要爬5層樓,但運動量並不是太多。

【食譜:印度烤肉串】

【材料】

雞胸肉×2;洋葱×1;辣椒×2;鹽、辣椒粉各1茶匙;薑蒜泥×1.5湯匙;芫荽醬(新鮮芫荽攪拌而成)×3湯匙

第一步︰洗淨雞胸肉,並印乾表面。把所有材料切細,如以雞腿肉取代雞胸,須去骨去皮去脂。

第二步︰所有材料放入攪拌機拌勻。

第三步︰把雞肉泥搓成條狀。

第四步︰以茶匙量度油用量,減少用油。

第五步︰將雞肉條煎熟或氣炸,代替油炸。

註:食譜為8至9人份;可自行調整辣度

營養小貼士

.雞肉含有高蛋白質,幫助修補身體組織和促進肌肉生長

.天然香料如辣椒取自新鮮食材,鹽分較低,用作調味是不錯的健康選擇

【個案睇真啲】

決心戒甜 與營養師研新食譜

Saira示範的烤肉串在巴基斯坦人的飲食中很常見,通常作為派對小食出現。傳統烤肉串的做法在家鄉人人知曉,健康版最大分別是雞肉不再「下油鑊」,從油炸改為煎煮可大大減少用油量。從前用油毫無節制,她參加體重管理班之後學會先量度後落鑊,最初還要用量杯,現在量度工具再縮小至匙羹。營養師梁雅姿說,直接倒油落鑊的壞處是難以控制分量,即使多倒亦有種不願浪費的心態;用茶匙則方便計算自己的用油量,慢慢逐步減少。

學均衡飲食 以碟為單位

少數族裔人士的飲食不止是多油多鹽,甜食亦佔一大部分。Saira曾經無可樂不歡,每天早上又會喝一杯香料奶茶,如今這些至愛的飲食習慣都放棄了。世代相傳的飲食文化怎能輕易改變?Saira決心減磅,才甘願改變多年的煮食及飲食習慣,但仍要循序漸進。梁雅姿盡可能從傳統食譜出發,而不是硬推銷健康飲食。「如果完全叫她們接受新的飲食,我們都覺得難。所以我們會傾向聽她們日常的飲食習慣,然後一起去傾餐單如何改。」她會與少數族裔同事交流,一同構思餐單如何兼顧傳統與健康。體重管理班不止是「用少啲油」的金句式建議,營養師落手與學員試煮新食譜,又會結伴去超市或巴基斯坦小店買食材,確保餐單切實可行。梁雅姿說只要肯踏出第一步,學員都有新發現,「原來不用油炸,效果都好好,慢慢試過都覺得好食」。

少數族裔人士多用碟子進食,所以梁雅姿教均衡飲食的概念時都以碟為單位,「教她們如何組織一個碟的分量,例如薄餅要食幾大、咖喱入面菜的比例應該幾多」。Saira看看自己的碟,發現以前一餐只吃咖喱、麵包和水,未符合要有奶製品、蔬果和小量碳水化合物的標準。咖喱本來已有蔬菜,是否算均衡?梁雅姿指菜不止要數量多,種類多才能提供不同的營養素,例如紅色的蔬菜有茄紅素、藍色的蔬菜有花青素。Saira以前只會使用一種蔬菜煮咖喱,現時自家製版本會用上至少3種。咖喱角的做法亦有所改變,她知道薯仔熱量高之後,餡料添加了紅蘿蔔和捲心菜。

照顧文化差異 運動區裝布簾

營養課只佔體重管理班一半時間,其餘是不可或缺的運動課。一如其他師奶,Saira的日常是接送5歲的兒子上幼稚園,體力消耗的活動不多。參加醫護行者的計劃之前,她並沒有任何運動習慣。此外,少數族裔婦女出於宗教及文化考慮,需要保持與異性的社交距離,所以難以在戶外運動,更傾向前往女性健身室。醫護行者的自助運動區可以安裝布簾,Saira很滿意設計,「布簾真的讓我變得更加自信,運動自如」。消除對運動卻步的因素之後,她與朋友打算今個月起定期來到自助區運動,在家則配合拉筋,保持運動習慣。

少數族裔群體聯繫緊密,梁雅姿與學員建立WhatsApp群組,發現她們會互相分享健康資訊,例如健康食物的品牌、哪裏買到等。Saira除了控制家中的飲食大權,她成功減磅的消息對其他親友都是很大的推動力。「我會打電話給其他親戚,告訴他們我學到的健康資訊。看到我變得聰明、苗條,他們都說要跟着做。」

文˙ 朱令筠

{ 圖 } 黃志東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朱建勳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