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周記:福島核污水只是風評被害?

文章日期:2023年06月18日

【明報專訊】福島第一核電廠經過處理的核污水(下文簡稱「處理水」)預計今夏排出海洋,據日本傳媒報道,排放設施預計今月底完成,而一直監察東京電力排放計劃的國際原子能機構,本月內亦會發表審查報告,意味着「處理水」最早會於今年7月排出海洋。跟日本國外的外交風波相比,日本國內輿論卻是出奇平靜。隨着排放臨近,福島、宮城及茨城的漁民仍堅持反對排放,福島民間團體亦加緊抗議,他們能否最終喚起日本社會的關注?

2011年的311震災海嘯令福島核電廠反應堆冷卻系統停運,反應堆熔化,東電用海水將之冷卻,加上有雨水和地下水滲入,產生大量輻射污染水。東電初期的處理惹國內外詬病,如2011年4月曾將低濃度核污水排出大海,2013年又發生污水滲漏。雖然東電作出不少補救,如以多核素去除儀器(ALPS)處理污水,又興建凍土牆,但福島核電廠附近不時捕獲輻射超標的魚類。例如東電今年6月5日便宣布捉到一條超標魚。

另一方面,污染水存放在核電廠內土地上,每個高15米的儲水槽已放了1000多個。東電本來預計137萬噸的容量今年秋天便爆滿,但今年4月修訂為2024年2月至6月。雖然如此,東電表明不修改時間表,聲稱要釋放空間展開廢爐作業,必須將經ALPS處理及海水稀釋的「處理水」排出海洋。

東電估計,廢爐預計要30至40年完成,但這時間表廣被認為不可能。廢爐工作如何進行,如何安全取出受損燃料棒還未有答案。今年3月,東電首次派機械人進入反應堆檢視受損情况,攝得的影像更叫人擔心。而在核燃料棒取出前,福島核電廠都會繼續產生污水。

復興要先排核污水?

作為核災現場,福島在311飽受重創,捕魚業幾乎滅絕。據福島縣漁業協同組合連合會(「協同組合」即合作社)會長野崎哲在5月《朝日新聞》訪問中的憶述,政府和東電在核災後分別在2013年及2015年要求他們容許釋放一些涉及核電廠的地下水和處理水排放出大海,藉口是可減少直接流入海洋的污染水。福島縣漁業協同組合連合會當時要求東電絕不能將接觸到燃料碎片的地下水流出大海,政府與東電都承諾「不會在未獲得相關人士理解下進行處理」。不過,政府跟東電最終在2021年4月還未取得漁民理解下,便決定將「處理水」排出海洋。政府跟東電基本上將「復興」與「排放處理水」兩者綁在一起:福島要復興,便要先完成福島核電廠「廢爐」;要廢爐,除了將「處理」水排出海洋外別無他途,日本政府和東電不斷敦促大家理解。雙葉町及大熊町兩個町的町長同意東電建造地下水隧道等排放措施,都是出於早日結束核災、重建家園的願望。

《福島民友新聞》浪江支局長渡邊晃平今年3月一篇文章便反映這種心態。部分福島居民對「處理水」排放都心情複雜,大熊町一名受訪者便表示「不贊成也不反對」,但「不解決這問題,我們居住的地方便會消失」,「只能相信政府和東電」。

鄰縣漁民憂生計

被核災害慘的福島漁民當然反對計劃。他們2021年3月底才開始自由捕魚的「全面營業」,雖然魚獲都經輻射檢測,但消費者普遍仍對福島海產避之則吉,據《朝日新聞》福島去年的魚獲價值仍只有災前一年的38%。野崎哲便稱,就算政府說「處理水」符合安全標準,但仍然是污染海洋,而數字亦不能令消費者安心,擔心所謂「風評被害」。反對排放的還有鄰近的茨城及宮城縣漁民。文春online今年3月一篇311周年報道,宮成縣漁業協同組合會長寺澤春彥表明反對東電排放核污水,認為肯定會導致人們對宮城縣的海產敬而遠之,打擊漁民生計。對於東電及政府稱核污水經處理後安全,他反問:「那為什麼不用淡水稀釋、再裝瓶當作飲用水?甚至可以貼上櫻花標誌來推廣,也可以用作災害應急物資。如果霞關的政府飯堂提供這樣的飲用水,或許能夠應對風評被害。」

日本政府近日加緊游說宮城縣、福島縣及茨城縣的漁民,傳媒報道大都集中在「風評被害」。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於6月10日到三縣跟漁業界代表會面,也是呼籲理解、表示會加強應對「風評被害」。雖然日本政府早在2021年4月決定將「處理水」排出海洋,但這次會面竟然是內閣官員首次到茨城及宮城跟當地漁業從業員會面。據《河北新報》報道,宮城縣漁業協同組合代表便怒道:「來聽意見已經太遲了。」

「風評被害」意指謠言損害名譽。這或許令人以為「處理水」問題便是因為「謠言」令大家有誤解,弄清楚便沒事了。日本政府和東電去年12月便開始就排放推出廣告文宣,請大家看科學數據,請大家理解。東電也加強宣傳,例如在網上直播「處理水」養比目魚,以顯示「處理水」安全。宣傳攻勢似乎有效,《朝日新聞》今年3月19日公布的民調顯示,51%受訪者贊成排放,多於反對者10個百分點;而一年前贊成和反對分別是42%及45%。

反對源於不信任

不過,對「處理水」的擔憂是否只是因為謠言?仔細看反對者的理由,便可知問題並不在此。漁民反對更多是對政府和東電的不信任。福島的民間組織亦質疑,東電根本沒有廢爐方案,但現在卻用廢爐來把「處理水」排放合理化。另外,福島核電廠周遭不時有滲漏,顯示東電根本未能控制污水,現在還批准他們堂而皇之將所謂「處理水」排出海洋。福島核電廠事故已顯示東電應變能力差,就算東電拿出一個看似完美的計劃,又有數據證明,但這個要實行幾十年的計劃到底又會發生什麼「想定外」,令人擔憂。

政府和東電雖然有在福島舉行公聽會,但兩年來無改漁民和一些民間組織的反對。政府跟反對者的態度是:你有你反對,我有我呼籲尋求理解。早稻田大學教授松岡俊二去年在《朝日新聞》憶述,公聽會上政府官員很多時只是重申立場,沒有認真聆聽居民質疑。他又說,福島核災最大的教訓便是重要的事情不能只依賴一部分專家或政府,公民必須積極參與,但在「處理水」問題上地方政府仍然表示「由國家負責決定」。他以美國1979年三哩島核事故為例,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NRC)當時在處理核污水及廢爐過程中,亦顧及公民參與。當時位於下游的蘭卡斯特市就處理水排放跟NRC打官司,NRC最後決定以蒸發處理。松岡指出,這經驗亦令NRC日後設立了與地區對話的委員會,由市民和專家共同參與討論,這亦有助消除誤解。

但在日本,對「處理水」以至核電回歸這些大議題,社會討論竟少得可憐。「處理水」這件事雖然影響甚大,但兩年來日本其他地方卻沒有多大反應。福島民間組織「これ以上海を汚すな!市民会議」(不要再污染海洋!市民會議)上月曾在東京舉行集會遊行,反對排放,但參與者只得200人。翻查舊報道,2020年政府和東電已有提出將「處理水」排放海洋,福島曾有人建議,為避免福島單方面承受風險,應該把部分「處理水」分到大阪灣排放。當然這建議最後不了了之。最後還是福島獨自承擔一切,整個日本早已把核災忘記了。

來自福島的反對聲音

福島核電廠排放經處理及稀釋的核污水到海洋,日本政府及東電一直宣傳無害,並將此事跟福島復興關連起來,展開鋪天蓋地的宣傳,試圖說服大眾。不過,對於一些經歷過核災的福島人來說,為什麼仍然堅持反對海洋排放?且聽福島民間組織「これ以上海を汚すな!市民会議」的代表織田千代的解釋。

東電稱排放出海洋的是「處理水」,內含的放射性物質輻射物濃度經處理後已低於日本規定的標準,至於氘雖然未能處理,但以海水稀釋後濃度仍低於標準,東電同時強調氘是世界各地核電廠都會釋放的。「これ以上海を汚すな!市民会議」則堅持以「污染水」形容,為什麼呢?織田解釋,ALPS不止不能完全取出氘,碳-14也未能清除,而目前超過1000個儲水槽的水亦未全面調查分析,東電已承認要作ALPS第二次處理。「因為處理並不完善,所以我們稱之為『污染水』,這也反映我們的思維跟東電的差異。」

目前,東電及政府仍然就排放「處理水」爭取反對者理解。這過程其實早在政府2021年4月決定海洋排放前已開始。織田憶述,2018年的公聽會,公眾評論及簽名運動已有很多人表示反對,但政府仍然要排放。311地震和核事故雖然已過了12年,但福島仍然活在陰影中:「由於核事故,人們失去家園,失去工作,生活在疾病的恐懼中,為育兒感到不安,失去了以前視為理所當然的日常生活。」她稱,福島漁業尤其受到重創,長期未能恢復正常營運,魚獲只有災前十分之一,但漁民仍然繼續很努力工作。

一面稱遵守承諾 一面堅持海排

對織田等人來說,日本政府及東電2015年向福島漁民對核污水作的書面承諾——「不取得漁業者和相關者理解,我們不會進行任何處置」非常重要。織田說,一方面,政府一直稱會遵守承諾,繼續講解增加理解,但另一方面,東電卻為海洋排放積極準備。織田指,最近開始聽到更多漁民以外的反對聲音,反對聲音來自福島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組織、預備迎接泳季的旅遊業者等。她說,在最近舉行的東電、經產省、原子能管制委員會(原子力規制委員會)和市民的意見交流會上,有市民追問,跟漁民和相關者的承諾將如何落實?獲得的回答是「遵守承諾、充分講解」。然後有人追問:「如此一來,你可以現在說撤回海洋排放,繼續在陸地上儲存?」對方沒有回應。

她說,在會議上,原子能管制委員會強調一直在向各界解釋,一直賣廣告。對織田來說,這招數跟福島核事故剛發生後的宣傳策略如出一轍。當時,廣告的形象策略是「不要擔心輻射,吃福島的產品就是支持福島人民、有助福島復興」。她稱,政府和東電決定將聲稱處理過後的核污水排放海洋後,也有一套形象策略,給大量金錢給廣告公司宣傳「全世界的核設施都排放氚,所以沒問題」、「海洋排放是福島復興必不可少」等。

織田提出了4個疑問,認為東電未有回答:

1. 聚焦氚的安全性,是否為了轉移視線,令人們不關注福島核電廠事故嚴重性?

2. 即使是處理水,積累起來也是一個很長的時間,為何不能說出的放射性物質的總量,是否因為我們不知道要排放多久?

3. 生物體內輻射暴露及放射性濃度等又如何?帶孩子去游泳安全嗎?

4. 海洋沒有邊界,是否應該向全世界解釋?

她指出,在沒有詳細說明下,那些「我們吃福島美味的魚吧!」和「我們支持漁業,不要輸給風評被害」等廣告鋪天蓋地,迴避問題。她認為,當福島地方傳媒及日本主流傳媒不斷渲染「海洋排放是福島復興的必要條件」,普通市民就算有疑慮,也不敢表達憂慮或反對意見。但她說,對於經歷過核災的人們來說,核災的教訓並不會輕易抹去:「每當地震發生時,我們都會驚恐,想高呼,我們日本再也不需要核電站了。這情况下,對於繼續推動核電的政府和東電只會愈來愈不信任。」

文˙林康琪

編輯•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