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食時光:吉列魚柳沙律 從西餐廳走入百姓家

文章日期:2023年06月18日

【明報專訊】也許是職業病的原故;每當看見「第一」、「首創」、「先河」、「始祖」等字眼,疑心就會來。讀了大量近年有關本地餐飲的廣告、評論和宣傳稿,有點頭暈。這些文字所描述的飲食與文化特徵,常見於豉油西餐、土生葡菜、娘惹菜、美式中菜、中華料理身上:中西融合的起源、fusion始祖、變通精神的代表、首創平民美食……都是那麼似是而非,卻又理直氣壯。

從「吉列石斑」到「吉列魚柳沙律」

沒有敘事學「上帝之眼」的人,不可能知道誰真正「第一」、「始祖」。昔日常聽從事文學史研究的幾位長輩說:「說有易,說無難」。我們可不可以,在生活當下體味歷史?古蹟的話,應該可以窺見一二;飲食菜式則有些限制,畢竟昨日的蘋果,已非今日滋味。如果認知總是,來自在歷史與日常生活之間的自由聯想;這種聯想注定是浪漫的,也是危險的。

我心目中的「豉油西餐」菜式,第一名是羅宋湯;第二位是吉列魚柳沙律。趁着適合吃沙律的季節,讓我們來聊聊當下吃得到的吉列魚柳沙律,看看我們可以從這些沙律開始,看出多遠的飲食過去之路。 

初進大學時,很多同學都覺得某飯堂的沙律很好吃。我和同學也常常在上運動課前去吃沙律,貪其出菜快速,可以省點時間,早些前往運動場。沙律有數款,分別是雞髀沙律、牛扒沙律、豬扒沙律和魚柳沙律。這些沙律又可以換成薯條,例如是雞髀薯條。我們聽着別人點菜,學會了點沙律或薯條的說法:「唔該一份髀沙」、「唔該一份髀薯」。我最喜歡說的是「唔該一份魚沙」。

莫名其妙的「鐵板吉列魚柳」

「吉列魚柳沙律」其實是兩道菜式,就是吉列魚柳和沙律。在格調和價錢較高的豉油西餐廳,我們較容易找到「吉列石斑」和「燒牛肉沙律」。「吉列石斑」可以作為主菜,不一定要搭配澱粉主食。快餐店和茶餐廳的話,則較常見是「吉列魚柳飯」、「吉列魚柳意粉」、「吉列魚柳蛋」和「吉列魚柳沙律」。每次看見「鐵板吉列魚柳」,便覺得莫名其妙:炸魚講究香脆,為何要澆上黑椒汁呢。

從以上的當下生活觀察所得,我們可以發現,「吉列魚」和「沙律」是已經進入不同社會階層的飲食習慣,並且會以不同的表現方式來呈現。富裕的可以吃吉列游水石斑,貧乏的可選石斑以外的吉列平價急凍魚塊。從1960年代本地家常食譜收錄「吉列石斑魚」的情况看來,「吉列魚」不晚於1960年代於本地普及,也即是現在所說的「入屋」。

換句話說,吉列魚柳是,但不止是平民化的西餐;我們吃到的是平價或貴價吉列魚,端賴我們身在什麼格調的食店。豉油西餐不一定親民,它也可以是高處不勝寒的。相較於是否平民美食的問題,我們更可進一步探討,這道菜式究竟曾經歷怎樣的階級流動過程。這個話題太長太悶,我還是不好打擾可以悠閒讀報紙的星期天。有機會再用論文來談。

豉油西餐≠英式西餐變奏

「吉列」(cutlet)在日本飲食史上的角色,我們去年在〈吉列牛肉薯餅 冬日裏的老派油炸約會〉裏已聊過了。洋食(日式西餐)對豉油西餐的影響微乎其微,我們沒有把它們拉上關係的權利(若經過更詳細嚴謹的學術研究,我們可能會發現,它們是遠房親戚、疏堂表弟)。

在「豉油西餐」的故事中,我們似乎又得重新談談「吉列」。豉油西餐於香港得以發揚普及,得力於二次大戰前後移民潮的風雲際會。有些人說,豉油西餐是英式西餐的變奏。我們真的可以如此結案陳辭嗎?直接把豉油西餐掛在英式西餐的名下,最終可能是一趟刻舟求劍。

香港的「豉油西餐」大致可以分成兩種風格:(白)俄式、粵式。白俄西餐來自上海,而粵式西餐來自廣府,是我們已知的歷史脈絡;因此,豉油西餐中的「吉列」,似乎是來自俄式或粵式西餐,又或兩者皆是。這不是我們單靠觀察當下可得,因為當下的俄式或粵式豉油西餐形態已為模糊,不再壁壘分明。我們現在可以說清的,是「豉油西餐」的「吉列魚」跟洋食沒關係,也沒有明顯向英式「炸魚薯條」湊近之處。

「港式沙律」與「上海沙拉」

說來說去,長氣有餘,沙律不足。沙律,也就是沙拉,是烹飪界的易容高手。它可以是粵式酒樓中的「明蝦沙律」,也可以是美式中菜的China Island Chicken Salad。港式沙律一般是切粒沙律,以薯仔、蘋果為中心,加上青瓜、甘筍、罐頭菠蘿;也有用上西芹、粟米和罐頭雜果的。這賣相與上海西餐中的「上海沙拉」非常相近,但港式的不放加工肉。「上海沙拉」實為普及後的東歐口味沙律,用蛋黃醬;但港式沙律用的,主要是酸味濃烈的奇妙醬,配些煉奶調味。

把豉油西餐廳的「吉列石斑」與茶餐廳的「吉列魚柳沙律」一併思考的話,我們可以明白,「豉油西餐」不止是中菜西用的案例,也是有形、具狀的社會階級史和移民史。今天我們稍為帶點清晰的階級觀念,不用茶餐廳的現成急凍魚塊或鮮炸急凍鯰魚柳,也不用貴價餐廳的游水石斑;用價格中等的急凍海魚塊。材料愈得愈細緻,格調就愈高。

飲食歷史與日常生活文化的關係,可以一道、一道菜地吃,一口、一口味道地聊。我們沿此旅程思考,每一代嘗過這味道的人,曾經以怎樣的心情如何稱呼它、吃掉它,甚至守護它或嫌棄它。

吉列魚柳沙律

【材料】(一人份)

.白身去骨魚柳……約100克

.麵粉……2湯匙

.雞蛋……1隻

.麵包糠……8湯匙

.薯仔……50克

.甘筍……50克

.青瓜……50克

.罐頭菠蘿……50克

.蘋果……50克 

.煉奶……1湯匙

.奇妙醬……5湯匙

.檸檬汁、食油……適量

.鹽、黑椒粉……適量

.切片青瓜、切片番茄……適量

【做法】

1.薯仔、甘筍洗淨,去皮切粒。沸水下鍋煠熟,瀝水後徹底放涼。

2.青瓜、蘋果洗淨(可去皮),切粒。檸檬汁與蘋果拌勻,以防變色。

3.罐頭菠蘿瀝水,切粒,與薯仔、甘筍、青瓜和蘋果冷藏備用。

4.魚柳洗淨、抹乾,裁成可以完整下鍋的形狀。用鹽、黑椒粉調味。

5.打散雞蛋,與麵粉、麵包糠分別放置備用。

6.燒熱食油至160℃,油量至少注滿鍋子的三分之一。

7.魚柳順序沾上麵粉、雞蛋、麵包糠,中細火下鍋油炸。

8.魚柳每分鐘翻面一次,約4分鐘。最後1分鐘改為中大火。起鍋瀝油,放涼備用。

9.取出雪櫃的沙律材料,以奇妙醬、煉奶拌勻、調味。

10.魚柳、沙律上碟,以青瓜片、番茄片、乾番荽裝飾。

作者簡介: 香港恒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終日流連中外飲食書寫,追憶文字食光。著有《食字餐桌》等。臉書專頁:食字餐桌。

文、圖˙ 鄒芷茵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